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从外而内剖析车用GPS导航装置
 

【作者: 鍾榮峰】2006年05月10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0959】

车用GPS导航产品的类别及特点

车用GPS导航终端产品是指内装或放置在车辆上确定定位、结合GPS及行动通讯模块,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服务中心的系统终端器。目前车用GPS 导航终端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属于车厂原装(Before Market)、搭配GPS的整车导航设备(车载导航机),此类产品系统技术最先进,但价格也昂贵。第二类则是PDA整合GPS的车用导航装置,此种装置利用PDA行动手机通讯作为平台媒介,结合GPS与大地信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功能,倾向大众化的价格。第三类则是主打A-GPS功能为主的手机装置。



《图一 车用GPS导航机关键零组件一览》
《图一 车用GPS导航机关键零组件一览》

<注:数据源:工研院IEK(2006/04)>


按照能否行动携带的使用特性,车用导航产品便可区分为内嵌式(built-in)与可携式(portable)两种。内嵌式顾名思义便是直接内建于车体当中,透过车体主屏幕显示相关导航信息,搭配整车信息如通讯导航、安全防护、字处理、影音娱乐、远程辨识等诸多功能,朝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亦是在车载控制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架构下,与车体结合为电子系统设备之一,成为正在发展之车用计算机(Car PC)或车辆信息系统的一部份。因此这种整车GPS导航系统又被称为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主诉求于整体功能的整合效果。


至于可携式车用导航产品,在车体上主要是利用可拆卸式的车架,安装于挡风玻璃或是车内其他地方,而并无与车内其他电子系统相链接,因此可携式主要诉诸于纯粹的GPS导航功能,并强调行动方便及价格中道的特色,常被应用在车队管理、物流业、个人安全、休闲娱乐等层面。也正因如此,可携式车用导航产品多为客制化倾向,因而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集中度较低。


原装汽车大厂的车用导航产品当然均以内嵌式为主,但是大部分内嵌式车用导航产品却是在售后市场(After Market)中载浮载沈,饱受可携式GPS终端消费产品的威胁。因为汽车原厂生产供应链的封闭性,只能让极少数内嵌式GPS制造商得以打入OEM位置、成为原装车厂产业链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的伙伴,享有确保生产制造量的稳定性、以及原装车厂利润保障的特权。


AM市场端的内嵌式车用导航产品,必须考虑到安装人力成本、备料交货准时、材料成本价格变动频繁等变量,还需配合车厂认证(TS16949与QS9000)时间长(4-5年)的特性,所以整体售价更比可携式产品来得高,不利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可携式在销售上较偏向于消费电子产品,平均市场价格的差异性较小,与AM端的内嵌式产品相比时,就能够产生较大的价格落差,例如2005年欧洲AM内嵌式和可携式产品间就可达70%以上。因此内嵌式车用导航产品假若欠缺原装汽车大厂生产供应链的庇荫,其实很难长期在市场生存。


朝向模块与接收器发展的原因

再加上由于关键零组件GPS芯片多掌握在国际大厂如SiRF手上,所以台湾厂商还是主要瞄准AM端、以低单价、具备阳春导航功能的PNA(personal navigation assistance)为主,作为目前及未来的销售重点,厂商倾向与通讯系统业者合作开发单机式的车用GPS导航产品。


因此对于台湾厂商而言,具备更大弹性获利空间的市场端,便是集中在以一般OEM方式生产GPS模块(GPS Module)、GPS蓝芽接收器(Bluetooth Receiver)等,或是朝向提供设备后端,例如GPS整套监控系统、加值型图资整合服务等解决方案之中。这也是为何台湾GPS产业的发展,集中在硬件装置的GPS模块、蓝芽接收器、各类车载机、结合移动电话之PDA与商用车队管理模式的缘故。


目前包括台湾国际航电(Garmin)、冠天科技(Holux)、鼎天国际(RoyalTek)、环天科技(GlobalSat)、丽台科技(LeadTek)、正瀚科技、车王电子、公信电子、怡利电子、佳邦电子、天下航天等等,其生产的中下游产品包括嵌入式车载导航机、商用车队监控定位系统、可携式如PDA-Based 导航装置、GPS OEM模块等。


《图二 手机A-GPS产业相对竞争位置》
《图二 手机A-GPS产业相对竞争位置》

<注:数据源:工研院IEK(2005/11)>


2005年台湾GPS产业的成长趋势可分为几部份,首先蓝芽接收器已完全取代传统有线G-Mouse的世代交替过程;其二为EMEA(East-Europe、Middle- East、Africa)等新兴市场,对于低阶汽车导航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目前与将来提升台湾GPS OEM成品销售量的重要市场;其三是包括Garmin以及宇达电通(Mio)等等的自有品牌,开始切入中阶汽车导航产品的市场端。不过总的来说,台湾要彻底从AM走向OEM,必须要先克服对特定GPS芯片组的依赖与车厂认证的产业局限,并且思考如何打进正在进展之GPS模块设计数字化制程All-in-One的发展趋势。


车用GPS导航终端器之结构

《图三 全球最小GPS信号导航接收器》
《图三 全球最小GPS信号导航接收器》

<注:数据源:Rakon(2006/04)>


车用GPS导航终端产品的主要组件有GPS芯片组、液晶屏幕、陀螺仪(Gyro)等传感器、射频接收器、警报驱动器、储存硬件与图资软件(如GIS)等等。其功能优劣判准在于多重传感器的整合程度、车载区域控制网络(CAN)、蓝芽接收器(Bluetooth Receiver)、提升电磁兼容性和抗电磁干扰设计(EMC/EMI)、低耗电功能关键组件开发、芯片整合与package技术、提高数据运算处理速度、储存尺寸微型化与高容量化等。其中陀螺仪(Gyro)、里程表、车轮断续器(Wheel Tick)等传感器,可以改善在车辆通过隧道、或经过高耸建筑物等,GPS信号发生中断情况时的导航精度。另外为了辅助用户能够透过图资软件并掌握交通定位信息,车用GPS终端产品的液晶屏幕较大,约为3.5吋至4吋,未来会朝向5吋尺寸规模发展。


随着技术日益普及,结合蓝芽通讯功能的GPS接收器,亦自2003年下半年陆续问世。接收器在接收GPS讯号之后,经过芯片组数据运算处理,再藉由蓝芽无线传输的渠道,将处理过的讯号输送到车用终端器中。因此蓝芽是作为传输GPS讯号到无线车用导航装置的辅助功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GSM/GPRS结合GPS车用导航装置的应用上。蓝芽接收器通常配备锂电池功能,较不会因为接收GPS讯号而产生过高的耗电量,加上无须接线,可任意放置在GPS讯号接收良好的位置,因此使用上也比过去必须接线的G Mouse方便许多。(注:GPS 模块整合各类接口如 RS232、USB等而组成GPS信号接收器。早期以RS232为主的GPS信号接收器,因其形状特征多昵称为G Mouse,如今接口型态改以CF、USB2.0、SD与bluetooth为主)。


GPS芯片组讯号处理的特性

GPS芯片组是GPS模块(GPS Engine Board /GPS Module)的主要组成组件,可分为射频RF(Radio Frequency)与基频(baseband)两部分。射频由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前端滤波器、自动增益控制、锁相回路以及模拟/数字转换器所组成,已有多家厂商将放大器、滤波器、降频器、频率合成器及石英振荡器等整合在一块射频芯片上。在基频部分,则是整合了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内存(DRAM、SRAM、Flash)、Power Manager及Clock等。其他还包括数字讯号处理(DSP Section)、天线(Antenna)、输出入驱动器(GPIO and Drivers),以及微处理器周边电路(Processor peripherals)等几个重要组件。


《图四 移动电话整合GPS芯片方式》
《图四 移动电话整合GPS芯片方式》

<注:数据源:工研院IEK计划(2005/11)>


GPS 芯片组占整个GPS模块或是GPS接收器的生产成本约30%到50%左右,并且影响GPS 装置在TTFF(Time To First Fix)的时间长短甚巨,其关键重要性不可谓不大。


GPS芯片组质量,取决于如何有效解决高频讯号处理EMI/RF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亦即降低传输介质上的噪声,避免造成数据传输的不完整,降低传输的错误率。在商业应用上,GPS芯片组更要顾及软硬件整合程度的产品性能与成本比例(Cost/Performance Ratio)。


接收讯号的射频IC,主要功能是将GPS的1575.42MHz信号波降频到负责讯号处理的基频IC 。由于GPS讯号频率来自于距离地面2万公里的高空,讯号十分不稳定,因此当天线接收讯号后,经过一连串讯号放大、过滤噪声、降频、取样等过程(RF front end),再进入基频处理部分,将前段取样的数字讯号经过运算、输出以便于用户接口使用。其中 GPS Baseband DSP芯片就是核心组件,负责地址讯号的处理。


一般这样的芯片设计都会采用Bi-CMOS的制程,因为双极型晶体管电路能够输出较大的功率,且输出的失真度也较低,因此具备高速处理模拟信号的特点。再加上CMOS能够在较低的电压情况下运作,易于微型化达成高密度化,能够满足GPS Bi-CMOS芯片设计的重点需求, 兼顾快速、高增益、高驱动力、低宽带噪声和CMOS的低功耗、高密度等好处。不过正因如此,电路制程较为复杂且制造不易,产量较少、制程较长、价格较贵。


影响GPS讯号接收的因素

《图五 DE-GPS传输示意图》
《图五 DE-GPS传输示意图》

<注:数据源: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就接收器而言,GPS讯号是按照直线传输进行来接收。但由于GPS讯号是以广播传输,采取伪距(seudo Range)大圆在3D空间立体定位、测算出距离位置线输出正确位置的方式,因此无关用户是否采取直视线(line of sight)接收位置,所以,GPS讯号定位本身只需1秒便可完成。至于会限制GPS讯号接收、干扰影响、定位失误、延迟定位时间等的主因,如下:


  • ●人为建筑物如一线天等因素受限(signals blocked);


  • ●抗UV的汽车隔热纸影响立即实况收讯( pick up);


  • ●系统噪声干扰(system noise);


  • ●大气层粒子影响(ionospheric effects);


  • ●环境多重反射干扰(multi-path);


  • ●TTFF(Time To First Fix):由GPS接收器的现在时间,所推算星历数据(所有卫星的轨迹数据)制作时刻的参考时间(ephemeris)是否过期;亦即GPS接收器于冷启动状态下(Cold Test)开机后完成第一次定位所需时间的长短;


  • ●帮助GPS关机的时间计数器RTC(Real Time Clock)溢位造成时间丧失;



基于上述因素,GPS导航装置能够在30至40秒其间完成定位已是非常迅速,目前一般定位时间大约在60秒上下。


车用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趋势

车用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二种:其一是GPS单机定位结合向量电子地图。此系统是根据目标位置与GPS所量测车体现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差距,自动计算并显示最佳路径,利用多媒体影像显示,提出引导用户到达目的地之最佳解决方案。不过制作向量地图数据库需花费很高的成本。其二是GPS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GPS;D-GPS)结合向量电子地图。亦即利用上述之伪距差分技术,藉由通过固定站与移动车体之间的两台GPS,可使定位精度达到1至3公尺误差范围。这种采用双向通讯方式的定位技术,便是车体自动导航系统的一环,可将移动车体上的GPS定位结果准确实时地传送到控制中心,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帮助交通网络监控指挥系统的架构。


在上游的欧美导航图资市场,大部分由Tele-Atlas与Navteq两家所主导,亚太图资市场的供应链较为封闭且复杂,例如中国图资市场受到政府的极力保护,目前仅有8家本土业者拥有制造与销售图资的专利权,分别为北京四维图新、上海畅想、北京高德、北京灵图、北京瑞图万方、凯利德、武汉吉奥及易图通。


图资软件如欧盟、中国、北美等,常用 NAND Flash内存储存,容量都在1GB到2GB左右。


GPS模块需克服的技术问题

GPS模块能够提供定位服务、自动紧急电话、先进FCD(Fuel Cut Defenser)、On-Board、Off-Board、自动FCD传送、智能交叉控制、车间危险警告、自发性ETC等衍生性服务。但因为芯片模块要扮演整合无线通信传输与接收GPS卫星定位讯号的双重角色,因此整个芯片模块设计会特别注重运算和整讯的功能。不过若要在便携设备中特别内建GPS芯片、进而具备卫星导航功能,其与无线通信之间的讯号干扰、耗电量、微型化芯片设计等课题都需逐一克服。



《图六 A-GPS运作示意图》
《图六 A-GPS运作示意图》

<注:数据源:Motorola;工研院IEK>


首先,接收器的灵敏度是车用GPS导航装置能否胜出的重要关键。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相关各家厂商无不在RF IC及追踪导航算法上力求精进。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商与行动通讯网络(如GSM/GPRS、bluetooth 或是Wi-Fi HotSpot等)相结合,提供辅助导航功能(如A-GPS、Cell-ID、E-OTD等等),使GPS接收装置在室内依然具有定位效果。


再者,功率消耗过高更是可携式车用GPS导航装置的致命伤。为了有效清晰接收GPS讯号,一般而言,GPS接收器普遍耗电性仍相当高。当PDA搭配插卡式或背夹式GPS接收器时,如果不外接电源,其连续运作时间大概只有1至2小时,因此一般而言都在车上插电使用,也因此耗电问题,故无法常做到步行时的行动定位。其中的零组件关键便在于,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与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之间的矛盾(亦即低功耗为前提,整讯功能强、运算能力便需降低,反之亦是)、以及低耗电与高感度之间的矛盾,才是设计研发成本常常随之加高、却亦不能有效解决的因素所在。


此外,GPS接收器的尺寸大小亦牵涉到机体能否微型化的难题。一般的GPS接收器必备组件再加上其他外围电路后,尺寸仅约略比一般名片稍小些,但完全不能符合未来可携式GPS导航装置微型化的需求,以致GPS模块制造商与研发设计人员必须精简其他组件功能,而使GPS装置内容常陷入「阳春型」的窘境。


当然,最后在市场上,车用GPS导航装置必然要满足消费大众对于价格普及化的要求;同时GPS模块与车用装置相互搭配的接口表现,必须具备简单操作、易亲近、语音驱动等方便特性,才能在销售量上持续成长。未来具备双向通讯功能的GPS产品价格能否降低,将成为未来车用GPS导航装置市场能否再度扩张的驱力。


相关文章
使用黏合对乙太网路缆线在恶劣环境中维持连接
为大功率三相 AC 马达选择和应用机电接触器
先进电源的便捷设计方法
运用RTD打造高EMC效能的精准温度量测方案
室内定位启动 创新位置服务新应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南台科大携手GARMIN 培育产业技术人才
» 台达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实现智慧工厂整合AI应用
» 工研院携手欧洲6G-SANDBOX 助产学研抢进欧盟研发平台
» 技嘉Super Computing超进化 支援先进散热技术和AI动力产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SDLTEE4STACUKW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