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可组态IP解决方案引领潮流
ARC大中华区业务总监邵芳雯

【作者: 鍾榮峰】2008年03月03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5994】

本社社长黄俊义(以下简称黄):先请邵总监扼要介绍ARC的公司背景及核心技术?


ARC大中华区业务总监邵芳雯(以下简称邵):ARC是一家起源于英国的IP company,前身是电玩主机软体事业旗下的CPU部门。从1993年开始,ARC就开始研发设计可组态(configurable)CPU。那时业界所使用的CPU,大部分属于固定式架构(fixed architecture),但从应用角度来看,业界对于弹性化CPU架构需求越来越殷切,因此多数企业便自己着手进行相关设计研发作业。 1998年ARC独立出来,将本身可组态CPU研发技术以智慧财产IP授权形式,向IC设计业者销售专利方案。


由于当时IC设计产业看好IP company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ARC很快地在市场募集到许多资金。那时USB前景看好,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ARC也参与相关commodity IP的研发设计业务,积极扩充USB IP服务,也取得相当好的成果。不过随着市场发展,ARC深刻了解到commodity IP相较于CPU等产品技术门槛较高的star IP,无论是在市场定位、客户需求、产品发展策略上,均有显著不同;commodity IP的授权单价随着产品成熟化而逐年下滑,市场竞争因为许多业者投入却更形激烈。因此ARC认为在USB IP领域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决定将重心放在技术门槛高的CPU IP业务,作为ARC壮大自身可编程多媒体子系统(Multi-Media System)暨独家专利可组态处理器核心技术的发展主轴。目前ARC便主要是以可组态CPU IP为基础,支援系统单晶片(SoC)设计者开发产品,集中发展多媒体音效视讯的IP解决方案。


《图一 ARC大中华区业务总监邵芳雯》
《图一 ARC大中华区业务总监邵芳雯》

黄:请您为我们读者解释为什么ARC要以多媒体音效视讯IP软硬体解决方案作为核心技术?


邵:首先很清楚地,ARC的发展策略是顺应IT产业从PC时代进入消费电子世代的潮流,当前消费性电子的多媒体音效视讯功能,已是驱动IC设计产业进步的主要动力。再者,人类追求影音感官的完美品质是永无止尽的,消费者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繁琐而严格。 ARC长期与客户互动,了解客户需要完整的IP解决方案,光是提供CPU硬体模组已无法满足市场潮流趋势。这时ARC长期耕耘的可组态IP技术,能弹性化地架构在CPU上,便可提供客户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另外若从纯粹的CPU范围来看,可组态IP技术当然是下一世代CPU主要的设计架构。不过ARM在此领域已发展许久,相关技术影响力相当深厚,因此另辟蹊径发展IP解决方案模式,才能真正展现ARC本身所拥有的多媒体IP技术优势,进而提供客户更高的附加价值。


黄:那么ARC所提出的可组态IP解决方案,是属于模组化设计还是参数设计?


邵:应该这么说,ARC可提供Design House专利介面平台,其中有CPU内部多种参数内容可供选择,包括cache、register的bandwidth设计参数等等。 ARC替Design House客户设计出来的IP解决方案,包括完成SoC大脑最为关键的设计环节。有别于过去固定式架构的CPU设计,可组态IP能灵活设计CPU,参数设计及模块架构可因应客户需要产出多元选择。弹性化的CPU设计架构,可缩小CPU尺寸空间,不会过于僵化;相关专利技术可为客户量身打造专属客制化的CPU架构,满足消费电子时代微型尺寸和低功耗的设计要求。因此能创造更高产品差异性的可组态方案,正加速超越固定式架构设计。


黄:这么说来,ARC与其他Design House或Design Service厂商的区别大致为何?对于客户服务的策略又有何不同?


邵:我们先从整体IP产品来看,大致可分为commodity IP和star IP两类,前者包括属于固定标准连结的USB和PCIExpress等;后者则包含CPU或DSP等,目前全球能提供Star IP的厂商不过3~4家。诸如ARM或MIPS等CPU IP公司的产品属于固定式架构,而创意、智原等Design Service是替没有CPU产品的IC设计公司订制晶片。Design Service在拥有专利IP或是设计实现(Implementation IP)等layout、量产、良率相关发展脉络上不尽相同,不见得能完全自主设计开​​发SoC IP,多数采用IP联盟形式取得授权。


在此大环境中,ARC并不自我定位为单一IP供应商的角色,而是开发整合性的多媒体音效视讯处理器IP服务方案。这表示ARC除了提供硬体IP外,也提供软体IP、软体演算法(algorithm)、次系统、即时作业系统和应用开发工具等等。换句话说,ARC是以可组态异质多核心的硬体处理器架构为基础,搭配视讯、影像音讯的编解码软体IP,以及能加速设计的开发工具,让多媒体晶片能支援多重音效视讯格式、多样性周边设备及codec编解码能力。


黄:从上述角度来看,ARC如何定义SoC?若ARC能提供客户完整的SoC解决方案,那么客户产品如何达到市场差异化(differentiation)的设计内容?


邵:简言之,SoC是将多颗晶片所能担负的工作整合在单颗晶片中,这颗单晶片便形成逻辑运作的系统,客户也希望越来越繁琐的CPU以及周边系统运作架构,能整合于SoC单晶片。以数位相框晶片为例,ARC可提供客户32位元CPU,加上多媒体视讯指令集整合于128位元的SIMD加速器,并提供客户所有音效视讯编解码器软体方案,客户只需将周边需求例如flash controller、USB、或是WLAN功能整合于ARC的解决方案中,便可有效简化晶片研发过程。


至于在市场差异化方面,客户可在软体开发或音效影像画质的后制处理(post-processing)等部分加强其核心技术。虽然ARC直接客户大部分属于Design House,然而ARC深知客户为满足市场需求所需担负的研发过程越来越繁重,因此近年ARC藉由并购方式,强化自身在音效视讯软体解决方案核心技术的能力,这包括并购英国剑桥Tenison、美国矽谷Teja和软体开发工具新创厂商Alarity、以及音效后制软体演算法新创厂商Sonic Focus等,去设身处地为客户提供因应系统端市场所需各项IP解决方案的技术环节。借此ARC与产生正面的互补性,客户便能发挥其他行销通路或市场开拓等专长,共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这样的互动模式也是目前IP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谁能够替客户事先配套提供更丰富的IP服务整合方案,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若从整体SoC技术及市场的脉动来看亦是如此,IC设计产业已经在替系统厂商规划产品架构,IP服务产业也在为Design House规划设计相关技术蓝图,以因应市场剧烈的应用需求。


黄:所以您认为ARC和第三方厂商协力合作的IP服务商业模式为何? ARC在扩大IP服务影响力的布局大要为何?


邵:可以这么说,IC设计厂商若取得ARC的IP授权,自然也要能符合各类EDA设计工具的flow以及script描述语言,因此EDA厂商是ARC相当重要的第三方协力伙伴。此外Foundry晶圆厂也很重视ARC的IP解决方案在CPU设计制程中的良率及流程整合度,Design Service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如此,ARC本身也有软体部门从事开发工具的研发作业,同时更积极地和其他提供作业系统、开发工具、除错方案等软体IP供应商合作,提供客户完整的CPU IP解决方案,这些都是ARC有力的第三方伙伴。下一阶段ARC希望藉由与全球各知名大学机构合作,提高学界对于ARC IP服务工具的​​熟悉度,同时扩展手持式多媒体音效视讯解决方案的影响力,去有效提升ARC在相关产业的渗透力。


黄:在业务领域经营许久的您,对于多媒体音效视讯晶片领域的IP服务发展前景看法如何?


邵:现在市场便朝向Web2.0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消费电子时代,消费族群大部分属于多元化的独立个体,他/她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透过各种行动终端和网路通讯媒介,与社群朋友上传分享各类格式的多媒体影音内容,这是目前电子产业最主流且数量庞大的市场驱动力,各PC大厂也因此推出了许多可携式消费电子产品。这时能够满足各类音效视讯格式的IP解决方案,便具备与时俱进的良好立足点,能因应IC产业在软体设计弹性化、缩短设计流程、加速上市时程、提供多元客制化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


同样地,不若以往PC时代,Web2.0以及Youtube消费电子世代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规格可以萧规曹随,特别是在多媒体影音晶片设计上,更为丰富多元化的影音格式技术内容仍有待被开拓,IP company、Design House、Design Service、Wafer Foundry甚至是IDM厂商,都应该正视这种根本性的转变。过去一年多来,ARC便积极发展垂直整并和纵向布局,与下游系统厂密切合作互动,便是要透过系统厂商,更深入了解多媒体消费电子世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整体而言,半导体业者位居产业链上游,不像下游系统厂商贴近消费者,很容易在科技中迷失,分不清谁才是需要服务的对象。因此解决方案的完整以及生态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


黄:您如何看待ARC在大中华区的市场布局发展策略?您对于IC设计、特别是多媒体IP服务产业在两岸分工的发展模式看法为何?


邵:ARC的客户群多是以Design House为主,台湾IC设计产业无论是在群聚效应、发展成熟度、人才经验和设计能力来说,都比中国来得前进,这也是为何ARC目前是以台湾作为整个亚太地区业务总部的主因。中国在IC设计产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ARC会持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不过在建立智财权观念上中国仍有许多成长空间,况且台湾IC设计工程师人才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经验相当扎实,整体企业在技术研发、经营决策和成本计算管理等各层面的整合度也较为成熟,短期之内台湾IC设计产业相对仍能保有产业较早发展的时间优势。


但不可讳言地,中国后起直追的速度相当快,目前新兴成立的Design House,大部分都是由曾在全球知名IC设计公司任职的海归派留学生所回国创设,资金多数则由台湾的创投基金所支持,全球资本市场亦看好中国未来在IC设计领域的发展性。


黄:最后请您谈谈对于未来台湾IC设计产业的期许?


邵:台湾IC产业应该要摆脱削价竞争的迷思,体会全球化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是平等参与打造地球村努力付出的个体,设身处地去尊重他人。无可避免地,台湾IC设计产业需与中国产生紧密互动。未来IC产业的竞争态势,不再是以谁拥有专利IP就可赢者全拿;同时也不是像PC时代,有具体明确的IC设计标准规格可以遵循。亚洲的IC设计产业必须跳脱依循既定规格代工设计晶片的框架,整体产业链并行转型,直接与多媒体消费电子系统品牌大厂紧密结合,借此洞烛机先掌握市场可以被发掘出来的应用需求,投注更多且长期的研发资金去创造领先潮流的品牌商业模式。半导体设计必须从技术的核心基础上去改善使用者的经验,唯有提供使用者创新体验、增加设备的可携性与加速上市时程,才可以让半导体产业与终端消费者连结,设计出与市场紧密互动结合的产品。


  相关新闻
» 调研:2027年超过七成笔电将是AI PC 并具备生成式AI功能
» 新唐科技MA35D0 微处理器系列适用於工业边缘设备
» SIG:2028年蓝牙装置年度总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
» 罗姆旗下SiCrystal与意法半导体扩大SiC晶圆供货协议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4CLOWLASTACUKY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