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數位電視市場概況與晶片發展趨勢
 

【作者: 林心湄】   2004年05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0416】

在各國政府與產業界合力推動下,數位電視無疑是未來幾年最受矚目的產業,面對全球10億電視用戶、每年1.6億的換機規模,數位電視可望締造龐大的產值。數位電視不只是電視機從類比到數位的汰舊換新,在結構上更是跨內容、通訊網路、儲存等多重產業的革命,其中數位電視機(DTV set)自是最重要的一環;所謂數位電視機純粹就接收數位電視訊號而言,與顯示技術沒有絕對的關係,但LCD、PDP、微顯示背投電視在視訊處理與畫質表現上,的確有優異之處,故與數位電視產業發展相輔相成,近來LCD TV、PDP TV市場接受度大幅提高,未來必定能躍升為主流。



數位電視市場與標準概況


美國FCC於2002年8月宣布數位電視調諧器(tuner)的導入計畫,自2004年7月起,在美國地區所銷售的電視機,必須依照尺寸大小分階段整合調諧器,預計在2007年,凡大於13吋的電視機和DVD等週邊,皆整合了數位電視調諧器。但一般認為內建調諧器會增加電視機的成本,將不利其在零售市場上銷售,二來各國數位電視規格不一,故現階段的LCD、PDP電視機,多半未整合數位調諧器,接收的難題就由數位視訊轉換盒(Set-top Box;STB)廠商來解決。



《圖一 數位電視晶片組價格趨勢》


整合數位調諧器的電視機將逐年增加


FCC希望將調諧器增加的成本控制在50到75美元之間,距目前數位電視接收模組價格約60至100美元,還有一大段距離要努力,參考(圖一)與(表一);但因為電視機總成本下降,如果數位調諧器所增加的成本能控制在電視機的跌價幅度內,多少能削減消費者對於價格上揚的敏感度。FCC這項措施極有可能促成其他政府跟進,也由於該項規定,使得各調查機構對數位電視出貨的預估值不斷上修,預計2006年全球整合型數位電視的出貨量將達1800萬台,較原先預估高出兩倍有餘,從(圖二)可得知,在2004年以前,全球整合型數位電視所佔的比例仍低,而2004年以後,整合型數位電視在比例上明顯拉高,對數位電視整體產業將產生正向的作用。



《圖二 全球電視機出貨量與數位電視比例》


高度差異化的市場


數位電視的市場利益雖然龐大,但數位電視市場卻呈現高度差異化的特性,使其無法像資訊產品一樣,以單一規格行銷全球,原因在於各地數位電視標準不同,而各區域市場在消費需求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故業者勢必開發不同的產品線,或是專心在單一市場經營。



首先,數位電視的標準涉及接收、解調(demodulator)等前端IC的設計,現階段除了中國外,各國數位電視地面廣播的標準已底定,北美、阿根廷採用美規ATSC,而原本採用美規的南韓,有可能改弦易轍,跟隨歐洲、紐澳、印度、台灣採用主流歐規DVB;而日本則是自訂ISDB規格。如(表二)。



《表一 數位電視接收模組主要元件價格》


另外,從各區域市場的電視生態來看,美國85%的家庭為有線電視用戶,為全球最大有線電視市場,台灣的有線電視用戶也超過八成;而印度、中亞、印尼則以衛星電視為主;歐洲、日本、中國則依照地理狀況,都會區以無線電視為主,郊區則以衛星電視為主,解調器產品的設計必須能因應各區域市場迥異的電視生態。



故數位電視和類比電視一樣,承襲了高度差異的產業特性,不論是內部元件或品牌廠商,都必須認知這項事實,就數位電視晶片來說,前端tuner和demodulator必須配合各區域市場的規格,而在後端影像、視訊處理方面,更需因應各區域市場在畫質、整合度上不同的喜好和需求。



《表二 數位電視規格比較》


數位電視前端晶片結構概要


數位電視晶片在結構上大致可以分成前、後端兩個部分,前端負責接收、解調數位電視的訊號,可以內建於電視機或是外建於STB;後端則進行解壓縮以及影像處理,與顯示設備有較大的關係,由於本文探討的是數位電視,故將重點放在數位電視的前端晶片上,幾項關鍵元件分別是,數位電視調諧器(tuner)、解調器(Demodulator)和糾錯(error correction)。



調諧器(Tuner)


調諧器的功能在於調整頻率以接收數位電視訊號,基本上,電視調諧器已算是相當成熟的產品,儘管數位電視調諧器在技術上稍微複雜,但不至於動搖目前調諧器主要龍頭的地位,例如ALPS、Philips等等,都是類比電視調諧器的主要供應商。



解調器(Demodulator)


在解調器方面,則因各地區的規格和傳輸方式有所不同,故晶片本身必須能支援不同的解調規格。如衛星傳輸以QPSK解調;有線電視傳輸方面,美規採16VSB、歐規和日規則採QAM解調;在地面廣播方面,美規採8VSB、歐規和日規則採用OFDM解調器,美規所採用的VSB是一種單載波調變技術,意謂利用單一頻率傳輸資料;而歐規所採用的OFDM則是一種多載波調變技術,方式是將資料分散到不同頻率、彼此正交的次載波中,再分別作濾波處理避免干擾。由於各國採用不同的數位電視規格,在技術上解調器往往獨立做成一顆晶片,另外再搭配共通的規格(如多工和解碼的部分)。



糾錯(Error Correction)


由於訊號在傳輸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干擾,導致錯誤產生,故為了降低錯誤率,原始訊號在調變之前,會先經過通道編碼,而終端在接收、解調之後,再經由通道解碼技術來處理,偵測訊號錯誤並予以校正。



數位電視晶片應用與廠商概況


根據Dataquest的調查,雖然2003年半導體產業的重心還是在資訊處理(41%),其次為通訊(24%),再來才是消費性電子(17%),不過未來只有消費性電子、通訊、車用半導體的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0%(2002~2007),而在半導體應用上,數位電視將是未來成長最快的應用。此外,iSuppli的調查報告也顯示:DTV/HDTV半導體將出現爆炸性成長,數位電視晶片的銷售額將從2003年的3.21億美元,成長至2007年的30.69億美元,短短4年間,市場成長近10倍之多;如(圖三)。



《圖三 數位電視晶片銷售成長預測》


數位電視接收晶片組廠商概況


在前端接收晶片方面,國際間主要供應廠商包括Broadcom、Microtune、Philips、STMicroelectronics(ST)等等;其中Microtune 的產品以tuner為主,ST主攻有線電視市場,Broadcom則推出整合地面廣播、衛星、有線電視等傳輸方式的解調器。廠商概況如(表三),並分述如下:



ALPS


在類比電視時代,日本ALPS即為調諧器模組領導廠商,過去ALPS一貫在日本國內生產調諧器再出口到國外,然而為因應日漸高漲的數位電視需求,ALPS計畫在近年內設立海外生產據點,以便直接修改規格,迅速支援各地的需求。目前ALPS的產品線包括數位衛星、地面廣播、有線電視的調諧器,在規劃上英國為其地面廣播調諧器的生產基地,大陸廠則以有線電視為主,美國廠則兩者兼具。



ATI


ATI日前才推出整合前端數位地面廣播和有線電視解調器,以及MPEG-2解碼器的數位電視晶片─X210VC,該產品主要是結合了名為Xilleon的VSB/QAM解調晶片和MPEG解碼晶片,並符合美國數位有線電視隨插即用(Plug-and-Play)的規格,除了X210VC以外,ATI也推出不具備Plug-and-Play功能的X210V。雖然消費性電子在ATI全產品線所佔的比重不高,但由這次所推出X210VC晶片搶進數位電視市場來看,ATI顯然有深耕消費性電子的準備,而ATI之Thearter系列產品也獲得ALPS採用,將用於該公司下一代ITD(Integrated Tuner Demodulator)產品中,其他採用ATI數位電視系列產品的家電大廠還包括Sony、Samsung、LG,ATI幾乎搶下數位電視晶片半邊天下。



Broadcom


Broadcom為有線電視、衛星前端調諧與解調器之重要供應商,尤其在數位有線電視STB方面,Broadcom的產品不單獲得Cable STB第一大廠Motorola採用,供應其他廠商如Scientific-Atlanta、Pace、Pioneer的比例也提高,其中Motorola和Scientific-Atlanta在北美地區市佔率達八成以上,故Broadcom幾乎掌握數位有線電視STB的市場,Broadcom憑藉在有線電視與衛星方面的經驗,進入數位電視市場可說是佔盡優勢。Broadcom最新推出一款高度整合的HDTV晶片—BCM7038,提供數位電視、有線電視STB、衛星接收盒與DVD 播放機所需的解決方案。



Conexant


Conexant過去以衛星接收調諧與解調產品為主,近來也跨足有線電視、地面廣播STB市場,Conexant針對衛星STB推出一系列晶片,其中包括低成本的CX24152/5,整合核心系統接收器與解碼器,只需外加記憶體、調諧器與數據機線路晶片等少數元件,便能提供衛星STB業者高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Microtune


Microtune為RF IC、寬頻數據機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主力產品為RF 接收器,其Cable Modem Tuner全球有65%的佔有率,除此之外,Microtune也提供解調變、MPEG-2解碼器等晶片或模組,以因應地面廣播、有線電視STB、數位電視等不同的產品需要,其中STB等數位電視相關應用為近來Microtune的營運重心,該公司整合調諧與調變之單晶片—MT2111,支援美規ATSC及有線電視Open Cable規格,並獲得Samsung採用。



Philips Semiconductor


由於Philips半導體與Philips電子間的深厚關係,故除了前端晶片以外,Philips半導體也涉足後端晶片的開發,Philips以符合歐規的產品為主力,包括應用於數位電視、各種STB的調諧與解調器,在歐洲市場有突出的表現。另外,Philips的Nexperia系列產品,能在中低階類比電視中增加數位電視播放功能,也可應用於低價位的接收器或STB之中,提供STB及整合型數位電視一個簡易的解決方案。



STMicroelectronics


STMicroelectronics(ST)在STB、電視和DVD產品應用上有完整的佈局,特別在衛星STB方面,ST佔了極大的比重,除了解調變以外,ST在數位電視相關產品還包括解碼、De-Interlacer等等,重要衛星系統廠商BskyB、DirectTV、Echostar,以及歐洲付費頻道商Canal+,皆為ST的客戶,ST的晶片組也大幅降低數位地面廣播STB的價格,而隨著具備數位視訊錄影機(DVR)的STB在歐洲受到歡迎,ST已成為Echostar最主要的晶片供應商。




《表三 數位電視前端晶片供應狀況》



總體來說,雖然不乏如ALPS、Microtune這類堅守於前端晶片的廠商,但多數廠商還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為目標,例如ATI、Broadcom、STMicroelectronics等等,部分廠商在策略上也計畫往後端晶片發展,故前後端的整合已成必然的趨勢。



結語


2004年對提供數位電視相關產品的半導體廠商來說,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年,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整合型數位電視的高度成長,雖然政策主導的成分居多,但市場對於內建調諧器、能直接接收數位電視訊號的整合型數位電視接受度也提高。



數位電視晶片整合趨勢


而在晶片整合的趨勢上,目前數位電視晶片以後端先行整合為主,例如ATI的Xilleon和Zoren(購併Oak)的Gen.9,即整合了HDTV 解碼器和De-Interlacer等後端核心區塊。在前端晶片方面,目前以整合tuner和demodulator為主,以因應衛星、有線電視、地面廣播等不同的傳輸和調變方式,而未來也將陸續整合音訊、解多工(Demultiplexer),除此之外,整合IEEE 1394、DVI、HDMI等數位連結介面、往高度整合邁進,也是現階段數位電視晶片整合的趨勢之一。



PC-TV用調諧器、數位機上盒依然有成長的空間


目前距離電視完全數位化還有一段距離,估計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才能淘汰大多數的類比電視,故在這段過渡時期,類比/數位PC-TV調諧器、數位STB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其中PC-TV調諧器持續成長的原因在於,越來越多人將PC作為第二台電視使用,而Media Center PC或高階STB,能擷取電視節目、數位化、儲存,較電視更能整合個人視訊錄影(PVR)的特性,故前景看好。



雖然整合數位電視的出現,勢必侵吞部分STB的市場,但未來幾年STB的市場規模還是很可觀,會淪為過渡產品或被淘汰的,無疑是只具備接收、轉換訊號的低階產品,STB勢必要改變產品定位,往高度整合、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



資訊與家電廠商的合縱連橫


過去家電業者能獨立開發電視所需的系統與元件,但數位電視在前端通訊設計的部分,涉及的技術層面較廣,故通常是家電業者與半導體領域分工合作,例如LG與Zenith即為一例,LG即是透過Zenith取得生產數位調諧器所需的晶片技術。



以資訊、家電兩大陣營來說,資訊廠商擅於整合,而家電業者擅長處理電視的色彩表現,並了解各區域市場對色彩、亮度的偏好,雙方可說是各擅勝場,故資訊與家電業者在策略上應該截長補短,才有機會在市場上勝出。



總而言之,數位電視產業離真正成熟尚有一段時日,雖然在終端電視機產品間的競爭已如火如荼展開,在價格上卻有待消費市場的考驗,至於是否能通過考驗,還端賴廠商在晶片整合、成本下降的能力。除了技術整合、成本持續降低以外,數位電視的發展還是需要「傳輸系統基礎建設」和「內容」等關鍵因素支持,不論是地面廣播或有線電視,傳輸系統的數位化需要大筆投資,而數位電視也需要更多軟體和內容業者投入,提供豐富的應用,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帶動彼此的成長。



(作者任職於拓墣產業研究所)



相關文章
行動電視下的新興產物-Silicon Tuner!!
迎接千禧邁向數位化時代--架構數位化時代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3.7.5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