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新世代家用顯示器-探索LCD TV市場概貌
 

【作者: 吳季庭】   2002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7290】

液晶電視(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levision;LCD TV)是未來家用顯示器的重要產品,從供給面的角度觀察,未來第五代生產線的重要目標,除了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顯示器外,液晶電視也是各家廠商競相發展的產品之一。


本篇文章將從上游觀點出發,從目前供應廠商發展現況以及未來第五、六代TFT LCD生產線對LCD TV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從材料零組件觀點觀察LCD面板發展趨勢;另外在需求面部分,則是分成數位電視與傳統電視兩部分,在數位電視部份,研究數位電視的影響,由新的家用顯示器需求談起,探討各國數位電視的發展趨勢;在傳統電視部份,則從技術面對CRT TV(Cathode Ray Tube Television)與LCD TV做比較,並針對消費者需求作分析,觀察不同尺寸顯示器在家用市場的應用需求,推論出未來LCD TV發展概貌。


從上游觀點看液晶電視

目前在LCD TV部分,主要供應的廠商仍然是以日本廠商為主,如(圖一)所示,Sharp是目前最大的LCD TV供應廠商,其次是以發展廣視角技術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見長的日商Fujitsu,韓國兩大廠商Samsung與LG在目前雖然不是最大的LCD TV生產廠商,但以目前兩家廠商積極投入第五代生產線建廠進度超前(LG已經進入量產),加上兩家廠商在國際展覽場中發表30吋以及40吋的LCD面板,可以預見到未來韓國廠商在此一市場的企圖心。


《圖一 2001年主要LCD TV面板生產廠商市佔率分布〈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圖一 2001年主要LCD TV面板生產廠商市佔率分布〈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在生產尺寸部分,如(圖二)所示,20吋以下仍然是主流生產尺寸,在觀察(圖二)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發現在2003年以後LCD TV面板的尺寸將會大幅往20吋以上發展,主要的原因在於隨著進入第五代生產線之後,無論是1000×1200或是1100×1250的生產線將會更經濟且更有效率的切割。



《圖二 LCD TV面板發展尺寸分布變化〈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圖二 LCD TV面板發展尺寸分布變化〈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至於20吋以上的LCD面板。如(表一)所示以第五代規格1000×1200mm2來看,可切6片20.1吋面板,或是 4片30.0吋面板。若以1100×1250mm2生產線觀察,這樣的生產線可切9片20.1吋面板或4片30.0吋面板。以家用電視往大尺寸平價化發展來看,20吋是家用電視的入門尺寸,30吋產品才會是液晶電視產品能夠取代傳統電視,成為家用電視的主流產品。以表一看來,這樣的趨勢比較有機會在LCD生產線進入第六世代生產線時發生。


表一 各世代LCD生產線所能切割的各尺寸面板片數
世代 基板尺寸 可切割20.1吋片數 可切割30吋片數
5 1000 x 1200 6 4
5 1100 x 1250 9 4
6 1370 x 1670 12 8
6 1500 x 1800 20 6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10月

至於上游廠商將會在何時大舉投入液晶電視的生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價格,至於如何能提供低廉的價格,除了基板尺寸能夠往第五、六世代發展外,零組件發展的配合亦是不可或缺的,接下來,我們將針對零組件發展做介紹。


從零組件角度看液晶電視

TFT LCD是台灣兩兆雙星產業之一,整個產業的供應鏈也十分複雜與龐大,從上游零組件的奇景、聯詠、劍度,五大面板廠商友達、瀚宇、華映、奇美與下游的光威、廣達、明基等組成一龐大產業,諸多零組件的發展與TFT LCD產業息息相關。


從製程角度觀察,TFT LCD製程可分成Array、CELL與LCM三個部分,在整個零組件部分,較受到關注的部份是Back Light(背光模組)、Polarizer、Color Filter(彩色濾光片) 、Glass Substrate(玻璃基板)、Driver IC(驅動IC)等,整個TFT LCD製程如(圖三)所示:



《圖三 TFT/LCD主要製程與相關材料〈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10月〉》
《圖三 TFT/LCD主要製程與相關材料〈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10月〉》

玻璃基板

目前液晶顯示器常使用的玻璃可分成:蘇打石灰玻璃、鹼金屬玻璃和非鹼金屬玻璃三種,其中非鹼金屬玻璃為應用的大宗,TFT LCD對於玻璃基板的要求相當嚴格,由於玻璃是將矽砂以1000度以上的高溫溶解製成,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形狀況,而TFT LCD廠商使用的玻璃基板,對熱膨脹系數、密度、穿透度及鹼含量(含納量)等均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有能力生產的廠商有限。目前全球有能力供應玻璃基板的廠商,僅有美商康寧、日商旭硝子、NHT及日本電器硝子四家而已。其中美商康寧獨佔接近五成的市場。


由於供應商有限,以往TFT LCD玻璃基板價格較為強勢,但隨著面板供需過剩情況下,談判地位已有改善。以面板而言,由於每片面板需有兩片基板合成,玻璃基板的降價影響的非僅是基板本身而已,對於彩色濾光片業者的影響更大。


目前每片標準玻璃基板的厚度,為0.7mm,而日韓部分廠商已採用新的0.63mm的較薄基板。未來由於市場上對於輕薄產品的需求,0.5mm甚至0.4mm的產品都將出現在市面上。面板愈薄,變形的可能性愈高,因此技術成本的需求愈高。但新一代的產品出現,勢將擠壓舊產品的價格。而玻璃基板的運送費時費事,成本極高,因此廠商莫不就近建立新廠,例如康寧在南科,以及旭硝子在雲林的新廠投資,就是著眼於未來台灣市場的需求成長所致。另外,碧悠國際與鉅晶的投入,也讓整個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以目前主流的15吋顯示器觀察,未來玻璃基板的價格趨勢,如(圖四)所示:



《圖四 平均每片15吋TFT LCD使用玻璃基板價格發展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圖四 平均每片15吋TFT LCD使用玻璃基板價格發展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背光模組

因為液晶產品並非主動發光,必須仰賴背光模組讓影像能夠傳送,背光模組因配置於有效發光面的外側並在有效面上導光而正面投射方式,其種類可分成使用導光板與不使用導光板兩種方式;使用導光板時,導光板以一光學透明度高的壓克力樹脂和聚碳樹脂為光源傳送媒介。優點在於產品均一性高與視野角度控制較為容易,對於液晶電視製造而言,廠商傾向於使用更多的燈管(CCFL)或是使用非導光板(以中空或空氣導光板做媒介)方式處理。而主要的背光模組發展廠商如(表二)所示。


目前在背光模組的部分,最關鍵材料的來源受制於日、美系少數廠商,而平均材料準備lead time需30~60天,一旦對市場的預估錯誤,失調的狀況將很容易發生。在產品規格部分,Flat型LGP是廠商的技術關鍵。台灣廠商目前有中強光電、瑞儀、大億、輔祥、寰宇、云光、奈普、興隆發等廠商投入發展。


表二 背光模組結構與主要供應廠商
背光模組結構
主要供應廠商
上、下擴散板(Diffuser) Kewa、Tsujiten、Kimoto
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3M
冷陰極燈管(CCFL/LED)
CCFL-Sankan、Harison、West
LED-Nichia、Osram opto、
etc...CCFL-San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10月



目前背光模組毛利偏低,某些低階機種產品毛利低至2%以下,而背光模組在15吋監視器部分的成本如(表三)所示:


表三 15吋LCD零組件價格分析

















































成本項目
佔總成本比例
材料成本 BEF 30%
PIPE(Flat) 15%
Diffuser 9%
Lamp 7%

Lamp


Reflector

5%
Reflector 1%
管理成本 6%
毛利 10%
人工 12%
產出率 5%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從材料成本支出部分觀察,背光模組以增光片和燈管部分價格較難掌握,這是因為這兩種材料目前仍處於少數的寡占市場。在15吋LCD背光模組價格趨勢方面,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價格仍將持續走跌,未來背光模組的價格趨勢如(圖五)所示。



《圖五 15吋LCD背光模組價格發展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圖五 15吋LCD背光模組價格發展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偏光板

偏光板是指能將自然光轉換成直線偏光的元件,其機能是將入射光直交而將偏光的成分能加以分離,其中一部份是使其通過,另一部份則是以吸收、反射和散射等作用使其遮蔽。


偏光板主要結構包含PET離形模、PSA感壓性黏著劑、TAC三醋酸纖維素、PVA聚乙烯醇、WV(Wide View)Film、EVA熱融膠與PET離型模等,整個偏光板結構如(圖六)所示。



《圖六 偏光板結構〈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圖六 偏光板結構〈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其中以TAC與WV Film較為攸關。以TAC而言,TAC為主要應用在底片上之化學材料,目前主要全球軟片生產商皆有生產,目前Fujifilm佔有TFT LCD應用之TAC七成以上市場。而WV Film部分,目前除IPS、MVA及PVA等少數廣視角技術外,80%以上15吋面板採用WV Film材料作為第二層保護材料。而各種技術與視角的關係如(表四)所示。


表四 不同技術與視角關係
方式
視角
一般TN型態 90°
TN+偏光板 120°(160°
使用IPS 約160°
使用MVA 約160°(170°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在技術部分,至於目前偏光板發展之穿透度與與偏光率已至極致,未來發展重心在於厚度的減小與反射率的降低。相位差膜與PI配向膜廠商積極整合偏光膜技術,未來發展值得注意。


在整個產業結構部分,整體產業以日商日東電工(Nitto Denko)、三立(Sanritz)/力特光電(Optimax)、住友化學(Sumitomo)、Polatechno以及韓商LG Chemical、Ace-Digitech等為主。


彩色濾光片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CF)是指在液晶平面顯示器面板的表示影像上予以著色功能的基本組件,不僅影響整個液晶面板的顏色特性,也對一些面板的基本性質如對比值、亮度和表面反射等有所影響。彩色濾光片的種類可分成三角形、正方形、線條型與馬賽克型等不同種類的配置。不同於STN—正方直條型排列、NB為了省電功能而以長方直條型排列、Monitor以馬賽克型排列呈現最佳的色彩表現,MVA以獨家的八角形萬花筒式排列,由於具有反應速度快和色彩不失真等性質,和三角形排列方式一樣,是目前液晶電視產品技術應用主流。


在技術發展部分,主要有以下幾項趨勢:例如減少Black Matrix金屬光阻膜層的寬度以提高CF的開口率(Aperture Rate),增加亮度與色彩對比;以內建於彩色濾光片的柱狀Spacer取代原有的外加式球狀Spacer,可使厚度更一致與增加開口率:使用透光率與純度更高的三原色彩色光阻,使色彩更純正,光線穿透度更高;在廠商發展部分,Toshiba發展出整合式TFT技術(CF on Array;COA),在Array製程上直接上彩色光阻,節省成本且提高透光率,能否成為主流則有待觀察。


從(表五)在產業發展部分,由於部分重要TFT LCD面板製造廠商採行In-House內部生產CF方式,未來全球CF廠商將採行以下幾種策略:


  • (1)配合各廠重要技術開發,以多樣的技術能力極力成為各廠最重要的第二採購來源,技術的取得與在地化的經營成為必需。


  • (2)整合TFT面板廠商,與面板廠成為策略聯盟或直接與面板廠商合併。



表五 全球主要彩色濾光片生產廠商
凸板印刷
(Toppan)
9(+1)(G4×2) 1700K/M
(+330K/M)
新瀉(新發田) 02/H2新廠量產
大日本印刷
(DNP)
6(+1)(G4×2) 810K/M 大利根、廣島(三 原) 技轉和鑫
東麗(Toray)
3
380K/M 滋賀、瀨田  
Advanced ColorTec 2(G4×1) 480K/M 黑崎 旭硝子+三菱化
(ACTI) 學
新STI 2 210K/M 愛媛 劍度+住友+東元
和鑫(Sintek) 1(+2) 240K/M
(+720K/M)
湖口 02/H2新廠量產
劍度(Cando) 1(+1) 160K/M 湖口 新廠規劃中
Sharp 1(G4×1) 180K/M 三重 自用
Hitachi 1 180K/M 茂原 自用
Samsung 2(+1)(G4×1) 492K/M
(+240K/M)
天安 自用
LG Philips 1(+1) 332K/M 龜尾 自用
奇美〈Chimei)
2(+1) 197K/M 台南 自用
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驅動IC

驅動IC包含Source與Gate兩種,正常情形下,每片15吋XGA面板需用8顆Source IC,3顆Gate IC,1顆Timing Controller。NB機型通常再加上1顆LVDS 分頻IC。Source IC產能與DRAM價格間接相關,雖然預期DRAM需求在PC回春的效應下開始回升,由於其產能亦呈加大趨勢,屆時Source IC的價格仍難回升。



《圖七 Driver IC價格發展趨勢〈註:此處價格Source IC以業界最常使用之TN Type/10V/6 bit/384 Channel/5孔/35mm規格計,Gate IC以40V/256 Channel/2 Level計,T'Cont則不含LVDS。》
《圖七 Driver IC價格發展趨勢〈註:此處價格Source IC以業界最常使用之TN Type/10V/6 bit/384 Channel/5孔/35mm規格計,Gate IC以40V/256 Channel/2 Level計,T'Cont則不含LVDS。》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台灣本身已經具有相當龐大的TFT LCD產業根基,在整個產業發展上,已具有良好基礎,在半導體產業目前仍處景氣寒冬下,缺貨狀況不易發生。



《圖八 台灣驅動IC產業供應鏈〈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圖八 台灣驅動IC產業供應鏈〈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未來影響整個驅動IC的發展有幾項觀察重點,包括封裝技術以COF取代COG以及TCP,更可降低生產成本。LVDS與Timing Controller整合成一顆IC,可以節省IC成本。製程的進步將使得Source及Gate IC Channel數增加,可以降低對於IC的需求量。LTPS的出現,由於將IC整合至玻璃基板內,對於整個產業生態將會有重大變化。RSDS及mini-LVDS的技術,除降低EMI外,可節省電路及工序成本,降低整體成本。


而大家所關心的是,這些材料零組件國產化的效應為何?與進口材料相比,這些材料的競爭力何在?我們可以約略整理成一張表做說明,如表六。


表六 TFT LCD材料零組件自製率與進口競爭力評估
年度
名稱
2000
2001
2002
與進口成本
競爭力評估(便宜的幅度)
自給率 自給率 自給率
玻璃     V V
背光模組(TFT用) VV VVV VVVV V
偏光板 V: VV: VVV V
彩色濾光片 VV VV VVVV VV
驅動IC   V VVVV VVV
註:符號表示方法V:<10%;VV:10~30%;VVV:30~50%;VVVV:50~70%;VVVVV>70%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1年12月

在探討一些相關零組件材料發展後,大家更關心的事情,其實是LCD TV在消費市場的應用所在,發展那些尺寸比較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主流市場的消費行為是什麼?數位電視對於LCD TV的影響因素?以下的篇幅將陸續就這些問題進行解釋。


從消費者角度看液晶電視

從消費者需求面角度看液晶電視,將可分成以下兩個部分作說明:


  • (1)LCD TV切入數位電視或是取代傳統電視機市場的機會分析。


  • (2)LCD TV產品市場的機會分析。



首先從數位電視對未來家用生活的影響為何?目前我們家用電視機所使用的都是類比式訊號,在電視台或是有線電視的系統業者將訊號端從類比式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之後,原有的類比式電視機勢必不能再接收數位訊號,這時候消費者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將購買一個數位機上盒(Set Top Box)讓訊號從數位轉成類比,但是消費者將不能受享受數位播送之後較高的解析度與畫質。二是購買一台新的可以收數位訊號的電視機,這是包含LCD TV在內的未來新興家用顯示器的機會。


《圖九  數位電視訊號接收方式》
《圖九 數位電視訊號接收方式》

以傳統電視加裝Set Top Box 將Set Top Box整合至電視機內


〈資料來源:Microsoft Forum,2001年〉


我們可以從(表七)當中看到未來數位電視的標準與終止類比訊號的時間點,以目前各國的數位電視發展進度觀察,美國是最快發展的市場,美國能否順利終止類比訊號,將是攸關數位電視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


表七 各國主要數位電視開播時間與終止類比時程
美國 Cable ATSC 高畫質 1998年11 月 2006年
歐洲 衛星 DVB-T 中等畫質、強調移動性 1998至2002,各國不同 2010~2015年
日本 衛星 ISDB-T 高畫質 2002年底 2010年
大陸 Cable DMB-T 尚未決定 上海、深圳、北京完全播送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

從(圖十)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未來新興家用顯示器的產品與數位電視之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雖然並不是所有的LCD TV、RP TV與PDP在出貨的時候都是帶有數位電視的訊號,但是隨著數位電視的逐步普及,這些產品未來以數位電視相容產品出貨比例將會愈高。


《圖十 數位電視與新興家用顯示器關係〈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
《圖十 數位電視與新興家用顯示器關係〈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

在了解數位電視可能帶來的影響後,大家更關心的部分,其實是在LCD TV如何取代傳統的CRT TV,如(圖十一)所示,從技術面角度觀察,LCD TV在Geometry Line、Convergence、Focus皆優於CRT TV,而更重要的是,LCD TV輕薄的體積與環保的訴求,更是受到消費者喜好的重要因素,未來LCD TV若能夠迅速拉近與CRT TV價格,將會有機會能夠取代 CRT在傳統電視的地位。



《圖十一 LCD TV與CRT TV比較〈資料來源:LG,2002年〉》
《圖十一 LCD TV與CRT TV比較〈資料來源:LG,2002年〉》

從(圖十二)中,可以觀察到目前LCD TV佔全球電視機市場的比例為0.5%,可以說LCD TV的在目前全球影響力是微乎其微;隨著未來液晶電視面板(LCD TV Panel)逐日下滑後,LCD TV在此的成長速度將會倍增,到2006年之後,LCD TV將會占所有TV的出貨比例達到16.7%。


《圖十二 2001~2006年LCD TV占所有電視機比例變化》
《圖十二 2001~2006年LCD TV占所有電視機比例變化》

2001年 2006 年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觀察未來LCD TV市場變化,如(圖十三)所示,我們可以發現:日本是目前LCD TV最重要的市場,日本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可以讓廠商作為發展產品策略時的一些參考依據。



《圖十三 2000~2006 LCD TV區域市場變化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圖十三 2000~2006 LCD TV區域市場變化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年4月〉》

日本市場的消費者行為,以LCD TV的使用場合來看,可以從(圖十四)中發現,LCD TV主要使用場合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在13、15吋的使用場合,另一則是在20吋以上的使用場合。15吋以下的使用場所是臥房或個人房間為最重要的使用場合,在客廳的使用的比例便不是那麼高;觀察在20吋以上的使用場所分佈來看,客廳則是最重要的使用場合。不同尺寸的LCD TV每日的觀看時間也有不同,總歸來說15吋以下的LCD TV每日觀看時間小於4小時。20吋則是大於4小時。



《圖十四 不同尺寸LCD TV使用場合與每日平均觀看時間〈資料來源:Sharp,2002年4月〉》
《圖十四 不同尺寸LCD TV使用場合與每日平均觀看時間〈資料來源:Sharp,2002年4月〉》

結論

從供給面觀點來看,LCD TV目前由於生產廠商少,技術主要掌握在少數廠商手上。隨著台灣廠商逐步加入生產LCD TV面板,加上第五代以後的生產線順利量產,LCD TV可望以高階、平面化的訴求,逐步佔領整個家用電視市場。


在產品發展部分,目前數位電視方興未艾,除了美國市場之外,其餘的市場發展仍有待各國政府的努力,在現階段大多數地區來看,遵循類比訊號的傳統電視仍在數年之內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至於發展LCD TV的產品策略部分,對發展20吋以下的廠商而言,應該特別注意在書房裡消費者對於電視的使用行為以及產品應有的設計規格,以一般的消費者在書房裡觀看電視的時間不如在客廳那麼長,加上購買此類產品的消費者本身具有電腦的比例高,因此廠商紛紛推出具有Monitor與TV功能的Monitor TV,以滿足此類消費者的需求,對於產品行銷的策略,則應採用適合房間擺設應有的設計;至於發展20吋以上產品的廠商,由於產品主要是放在客廳裡,觀看時間較長,在產品功能上需考慮較多攸關於使用壽命的問題;至於在市場行銷部分,要重視產品與傳統TV高度重疊的市場,在產品設計上也應以與客廳的裝潢相容為主要的考量。


《圖十五 2001~2006LCD TV未來發展預測》
《圖十五 2001~2006LCD TV未來發展預測》

單位:千台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02 年4月〉


LCD TV是眾所矚目的明星產品,將會在未來家用顯示器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未來第五代、甚至第六代LCD 生產線逐步完成,更多的產能逐步投入LCD TV的面板生產下,未來LCD TV成長性可期,如(圖十五)。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阿布達比設立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委員會 引領未來科技發展
» Bureau Veritas協助研華成功取得 IEC 62443 認證
» Valeo將與ROHM合作開發新世代功率電子
» 葉片小保鑣:新型感測器助農夫精準掌握植物健康
» Lyten投資鋰硫電池工廠 預示新型電池技術進入商業化階段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5.184.19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