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陳民良:厚植技術競爭力 重於掌握景氣波動
 

【作者: 黃俊義】   2003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3244】

《圖一 陳民良:茂德必須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認清自身的利基與優勢,也就是核心競爭力所在,朝這個大方向前進。》
《圖一 陳民良:茂德必須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認清自身的利基與優勢,也就是核心競爭力所在,朝這個大方向前進。》

就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國際性的策略聯盟絕對是必要的,透過某種程度的合作不但可以縮短學習曲線,也可以節省成本,目前我們技術投資的重點放在12吋廠上面,製程部分在90奈米以下會透過外部的合作夥伴共同發展。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茂德一直以來專注在晶圓製造的領域,不過在今年初以來似乎經歷了一個重大的策略轉折,包括與策略聯盟夥伴關係的改變,當然也引發了市場上相當廣泛的關心,可否請總經理就這段時間以來的歷程與感受,描述一下目前的狀況?


茂德科技總經理陳民良(以下簡稱陳):在與策略聯盟夥伴英飛凌(Infineon)關係發生變化的這段時間,要解釋成是茂德的轉型,事實上並沒有,彼此合作關係不能繼續往下走,終究是因為理念的不同,對於英飛凌來說,茂德的產能對於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以茂德的角度來說,我們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必須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要認清自身的利基與優勢,也就是核心競爭力所在,朝這個大方向前進。


培植競爭力基礎

茂德自從與英飛凌成為策略聯盟夥伴之後,對於製程技術上的改善就未曾停頓,從最初的0.35微米,到目前的0.14、0.12微米,甚至是未來的0.1微米與90奈米,即使在去年底英飛凌的技術人員退出之後,製程的改善依然照著既定的計劃前進,並沒有出現停頓的狀況。另外,茂德對於12吋的發展相當積極,因為在成本效益上,12吋絕對勝過8吋,尤其在對成本相當敏感的DRAM產業中更是如此。


黃:掌握核心競爭力其實是企業發展的重點,也是多數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但身處於高科技領域,尤其是景氣波動劇烈的半導體產業,毋寧是相當困難的,如何在培養核心競爭力與掌握景氣波動間取得平衡?


陳:對於茂德來說,過去幾年來在DRAM這個產業上建立的基礎,就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也會是我們中、短期的發展重心,不論大環境景氣的狀況是好是壞,強化核心競爭力的努力還是會持續下去,目前茂德12吋產品的良率已經高於8吋產品,代表我們已經走過12吋的學習曲線,在產品品質上可以持續穩定的發展,而產品的效益可以勝過競爭對手,在遇到景氣谷底的時候,相對之下受的損失就比較小;而在景氣高峰時,當然也能為公司來來更多的獲利。


DRAM產業發展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也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了,就技術面來說,DRAM雖然不是終極的記憶體型態,但是在短期內,也不可能被另一個技術取代,隨著應用的多元與發展,市場的規模還是會平穩的成長。當然產業成熟的另一個意義就是門檻的降低與競爭強度的提昇,所以如何不被市場淘汰,培養競爭力就是最根本的方法。


技術研發與量產分流

黃:整個高科技的發展,有逐漸走向消費性的趨勢,也就是日常生活與高科技已經越來越密不可分,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創新與應用已經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DRAM產業是否也是如此?


陳:確實如此,不過在談論這個議題之前,我要說明,茂德在12吋技術上投入的很早,因此並不像其他投入此領域較久的廠商,擁有太多8吋晶圓廠的包袱。呼應先前的問題,所謂的3C已經越來越沒有界線,我們在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身上同時看到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sumer的特性,尤其具備可攜式特性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所以應用與創新的能力絕對是企業競爭力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就DRAM的製造來說,我們設定的是透過8吋與12吋廠不同的產品效益貢獻度,達成既兼顧低成本的大量產出又不忽略產品的前瞻與多樣性,因此12吋晶圓廠主要的任務就是製程的改善與良率的提昇,在成熟大量的產品上,將其效益提升到最高,當然這也是公司營收最主要的來源;另外,在8吋廠的部分,就會著重在量小的利基型產品上,對於一些新興應用的要求,比如低電壓需求的產品,與更前瞻的技術都在8吋廠中完成,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靈活。


黃:談到技術的推展,其實不只是在製程的降低上,還包括陳總經理提到的如何降低產品的耗電、體積與增加記憶單元的密度等都是,目前茂德的技術來源除了自行研發之外,是否也會重新建立與國際大廠的技術合作關係?


陳:記憶體產業兩個重要的特性為資本與技術密集,就企業自身而言,經驗的累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資產,像茂德最近發表0.12微米的產品,就完全是自行發展的技術,並沒有透過外援完成。而就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國際性的策略聯盟絕對是必要的,透過某種程度的合作不但可以縮短學習曲線,也可以節省成本,目前我們技術投資的重點放在12吋廠上面,製程部分在90奈米以下會透過外部的合作夥伴共同發展。


至於合作的形式與對象目前還沒有定案,不過許多合作案已經在洽談當中,茂德並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重點是合作關係的品質與長久與否,其中包括兩造之間的互補性、分工情形、經驗分享等等,如果在中長期的策略上彼此都能夠相當契合的話,才是合作關係的開始,其他細節部分則是需要時間互相摸索與協調,甚至包括企業文化等內在的精神都是交流的一部份。


黃:不管是內在的技術經驗累積或者是外在的前瞻技術引進,目標都著眼於強化核心競爭力,在實際的做法上除了技術之外,是否有什麼積極的做法或是市場經營的策略?


陳:對於競爭力的培養,較長期的部分就是策略的擬定,所以先定位要做的事,接著當然就是全面的開展,包括先前提到的技術推進、策略聯盟的發展等,這些在2006~2007年之間,就是檢驗成績的時候,所以未來幾年對於茂德本身的永續經營有相當決定性的影響。


另外,茂德過去經營的重心完全在生產上,未來如何突顯自身的技術與產品價值就相當重要了,所以最近我們也開始推展自有品牌,接觸市場的脈動,讓產品直接去面對市場,接受市場的考驗與挑戰。在精神上就是一再提到的提昇產品效益,整個做法上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包括之前談到的,最底層為技術的價值,讓技術有加值的效果;第二層為產品的層次,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最上一層就是系統層次,在系統層次達到加值的效果。


記憶體產業發展趨勢

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除了先前提到的耗電、體積、密度等問題之外,對於記憶體的型態來說,非揮發性記憶體在最近這幾年的應用有大幅度的成長,相較於茂德目前專注的DRAM屬揮發性記憶體,或許我們還不能斷定非揮發性記憶體或那一種記憶體是終極的記憶體技術,但是記憶體技術往非揮發性發展是否是個重大的趨勢?


陳:目前非揮發性記憶體的主流是Flash,不過與DRAM比較起來,其最大的劣勢是存取的速度太慢,所以DRAM還是半導體記憶技術的主流,目前有廠商採取較折衷的做法就是利用MCM(Multi Chip Module)或是MCP(Multi Chip Package)的方式,在同一個封裝中,同時包含有DRAM、SRAM與Flash晶片,將需要儲存的資料放在Flash中,讓不需儲存而要求快速存取的資料交給DRAM處理,因此非揮發性與揮發性的記憶體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零和遊戲,由一種記憶體技術去淘汰另一種技術。


就茂德的發展看來,當然會發展包括Flash在內的非揮發性記憶技術,但是重點在於茂德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要守住,並不會將大部分的資源放在非揮發性記憶體技術的發展上;而非揮發性記憶體技術的開發在策略上,也是站在強化整體競爭力的角度上,這是必須強調的一點。


忽略景氣循環波動

黃:今年以來整個高科技產業的環境不斷的好轉,目前看來,整個景氣復甦的態勢應該已經確定,因此市場上也不斷傳出擴產或是建廠的消息,站在市場經營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做法無庸置疑,對此陳總經理有何看法?茂德是否也有類似的考量?


陳:先從茂德本身的產能規劃談起,我們的12吋廠在去年4月正式量產,從剛開始的每月5000片產能、9000片一路提升到最終的18000片,對於12吋廠或製造的規劃要一步一步來,產出要結合市場走向,在市場效應顯現之後,要盡量讓符合市場的產品比重提升到最高。所以簡單的說,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循環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如果所有的廠商都能知道確切的景氣轉折點,那這樣的景氣循環當然就不會出現了。


另外,半導體的產出非即時就可見,在景氣高點投資建廠的,通常正式量產的時候景氣已經走下坡了,所以我一直強調,所謂的成長要看技術層次與附加價值,甚至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都不具備太多積極的意義,一昧的擴產、蓋廠如果只是扮演代工的角色為人作嫁,長期來說就無法突顯自身的價值。就合作的層面來說,夥伴關係特別是技術夥伴(Technology Partnership)是未來茂德所追求的,如此才是永續經營的涵義。


以長遠的角度看來,我並不認為成功就是在景氣好時將營收大幅提昇,相對地,景氣差時也可能比其他人跌得更深,下一個景氣反轉的時點可能就在2006~2007年,但這對茂德來說並不重要,對於景氣的起伏我們當然會很注意,不過提昇產品的效益是茂德整個策略規劃的目標,追趕景氣並不會是判斷擴產或建廠的主要依據。


黃:延續景氣的話題,前兩年的這一波景氣反轉,與過去幾十年來高科技領域的景氣波動都不一樣,是一個全面的衰退,面對全球化與高科技產業各個領域分際月來越模糊的狀況下,加上廠商量產能力不斷提昇,能帶動大規模成長的「殺手級應用」又越來越難出現,有人說未來景氣的谷底將不斷延長,而景氣高峰將越來越難出現,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


陳:所謂的景氣高峰與谷底其實都是比較值,過去的應用面太過於絕對,只集中在PC產業上,未來3C產業全面的發展與生活結合,可以使整個景氣循環的曲線進入平穩,所以基本上我們的看法是樂觀其成,倒不是說希望景氣長期處於谷底的狀態,而是景氣的波動如果都只是依賴某一個產業的發展並不是好事,能夠整合許多不同領域的應用,讓景氣的發展趨於穩定,也不容易因為某個市場的衰退而引發全面性的影響。


再者,這樣的發展也與茂德本身的策略規劃方向一致,就是漸進的發展,配合市場的逐步擴大以求取企業的永續經營,這是一個相當健康的趨勢。當然,與茂德的策略規劃一樣,這並非一蹴可機的,所以在短期內或許我們還看不到這樣的現象,所以景氣的起伏依舊難免,只是若這是一個好的、可行的方向,就值得我們認真用心的去追尋。


相關文章
異質整合 揭櫫半導體未來20年產業藍圖
再見摩爾定律?
以平台式EDA工具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35.2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