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虛擬網路實踐真實世界 IPv6開啟下一代網路革命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曾憲雄:

【作者: 巫姿惠】   2004年07月26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345】

本刊副總編輯歐敏銓(以下簡稱歐):以Internet現有的發展和基礎架構來看,您認為有哪些議題是目前必須關注的?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曾憲雄(以下簡稱曾):台灣從導入學術網路開始,到商用網路的建置,經歷了所謂「三年三百萬計畫」,到最近的「六年六百萬寬頻到府」,台灣的 ADSL 家庭用戶比例相當驚人,這個現象之所以特別突出,是因為在其他國家,Cable Modem跟ADSL的市場佔有率是互有成長的,在台灣則是以ADSL的成績一枝獨秀,這背後其實可解讀出特別的意義。


要觀察台灣網路架構與產業發展,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與網路相關的服務業、一個是網路製造業。從製造業的角度,台灣資訊產業最早興起、同時也最厲害的是PC 工業,歷年來有許多項目都名列全球第一,早期的熱門產業先是半導體、電腦硬體產業,近幾年轉成由電腦週邊、網路設備接棒,成為主流產業,未來下一棒可能會是Liquid CD、光電技術等等,由此可見台灣資訊產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興的類別擔任火車頭,這是個好現象,可看出我們強韌的研發、生產與製造能力。


若從服務業角度來看,早期的Internet 連線技術不管品質好不好,需求只在於可以連線就好,因此服務方面的問題較小。但隨著網路跟生活品質要同步提升,我們不得不承認,網路要做得好,基礎結構只是其中一部分,台灣一向較著重於網路的硬體,也在這方面提出較多訴求,目前的新建設如TWAREN,其規模就相當值得其他國家參考。


網路服務需求湧現 管理是第一要務

歐:網路品質除了硬體之外,其他關鍵元件是什麼呢?


曾:我覺得在網路上最重要的是服務跟應用程式,因為上網的功能不僅只於觀看BBS站台,或是單純地瀏覽網頁,另外還有許多用來提升生活便利度的功能,例如E-commerce、E-Learning、Home Shopping、E-HealthCare等等,這些服務同時也是我想要強調的Internet 應用程式,我認為這是一個蠻關鍵的部分。


第三個我要談的是管理議題,我們可以用兩個角度來看傳統Internet,其一是將它當作一個共通舞台,大家可以隨時上來發表意見,以匿名的方式讓使用者發表意見,彼此聆聽、互動,而形成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這是Internet跟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地方。


可是大家別忽略一點,因為E-commerce、E-government 這些不同的需求出現,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就必須轉移到網路的虛擬架構當中,傳統的真實世界會要求驗證、隱私、安全種種議題,若這些問題沒有好好處理的話,網路詐欺的威脅就會一直存在,而不良的網站內容也會出現。


我認為管理的議題需要大家多花一些心思,做好軟性建設,一方面維持網路自由開放的特質,讓大家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另一方面我們要以虛擬空間取代真實世界,等於將傳統世界的所有行為搬移到網路上執行,管理機制就變成一個不能不談的問題。我們不光只談硬體、頻寬、主機多大、幾重保險﹙例如防火災、水災﹚等等,因應管理的議題,將有更多要求被加入這個體系,例如安全與隱私等問題。


我先舉一個例子 - 身分證IC化,當身分證數位化之後,應該放哪些資訊呢?放哪些個人資料是其次,重點是大家對這個機制本身信不信任?這樣的機制是否具備公信力?另外像是民眾敢不敢在網路上使用信用卡的問題,都是我們慢慢要去面對的。


規範約束與自主選擇

可能的解決方案是訂立規則,由某個族群作出自我規範,例如由工會自行訂出規範,並視之為遊戲規則。或是由政府訂出一些法令,最近的反制垃圾郵件法令就是個案例,我認為不論是自我規範、或是政府法令都非常重要,各種法規的涵蓋面要廣,不同層級應有不同規定,且都該隨著應用面的普及而深層化。


凡是牽涉到人,以及和制度管理面有關的問題,都需要花心思去處理,雖然這個層次也比較不容易看到效果,不像硬體建設,將錢投資下去就能看見成效。管理機制是否成功運作跟執行者有密切的關係,不同的觀念跟做法,結果往往也不相同。台灣網路在目前擁有不錯的硬體建設,而以上談到的這些,則是我認為應該再多投入心力的重要議題。


歐:網路發展讓社會產生很多新的文化跟面向,是不是與人有關的部分都需要更多的摸索呢?


曾:我想也許是探索吧!既定的規範已經存在,同樣的規則導入到不同的需求,就必須加以客製化,但因為一些基本的概念跟價值觀是不會變的,可以供作參考,所以也不會是完全從零開始。


我舉一個跟教育有關的例子 - 不良網站與不良的內容(content)。大家或許都了解,上網的驅動力不外乎就是色情、賭博、還有遊戲這三種活動類別,我認為這三項也應該考量不同年齡的成熟度,就像電影跟電視節目分級,規範網站內容遵守這套機制,讓使用者有選擇權、並且擁有行使選擇權的機會。


傳統的網站內容就算要選擇,也沒有辦法提供使用者空間,讓你選擇哪些要或不要,常常都只是根據你的需求,別人幫你做的選擇。未來我將參與一項關於網站內容分級的計畫,計畫名稱是Taiwan Network Content Rating〈TWNCR〉。


歐:您現在擔任IPv6建置總計畫的執行長,就您的觀察,IPv6的建設可以帶動哪些產業的發展?隨之而來是否會出現更多新型態的應用?


曾:如果僅是將現有的IPv4網路節點〈如個人電腦〉換成IPv6節點,其說服力是不夠的,因為IPv6對使用者並不能直接帶來好處,所以我們必須以新的角度思考,才能想像出IPv6即將帶來的革命性發展。


IPv6釋出多元服務 「關鍵應用」值得期待

IP位址通常配備在個人電腦中,很多家庭擁有一部以上的電腦,即使不採用NAT,IP位址的需求數量也不過三、五個。但若家中所有的電器設備都嵌入具有IP位址之網路節點功能,情況則大不相同,所需的IP位址空間將不是IPv4所能提供的。IPv6將讓未來的網際網路充滿想像空間,發展潛能無限,而產生另一個網路革命。


我們的思考方式將隨著IPv6的發展而改變,想像我們身邊的各種物品,例如電視、音響、遊樂器、數位相機、電話、冷氣機、冰箱、微波爐、熱水器、瓦斯爐、汽車、門窗、甚至相框等,都將可能陸續成為網路上的一分子,而IPv6可能影響的產業,也將不限於通信、網路等傳統IT領域,還包括家電、汽車、國防、保全。


《圖一 曾憲雄說,IPv6擁有許多IPv4沒有的特點,但全球仍在期待著真正能讓IPv6普及的「關鍵應用(Killer Application)。》
《圖一 曾憲雄說,IPv6擁有許多IPv4沒有的特點,但全球仍在期待著真正能讓IPv6普及的「關鍵應用(Killer Application)。》

在日本,汽車運用IPv6提供的各項新功能就很值得參考,比方運用來提供乘客當地生活資訊、讓乘客了解計程車駕駛的健康狀況、監控中心依踩剎車的頻率,搜集精確的交通擁塞狀況、依雨刷動作的頻率搜集到精準的天候資訊等等。另外,美國國防部也於2003年6月13日宣佈,自2003年10月1日起,該部門採購的網路相關設備必須具備IPv6功能。


所以人類將面對的是“Internet for everything"的時代。雖然IPv6具備IPv4沒有的一些特色及功能,可以廣泛應用在資訊家電、遠端監控、行動通訊等新的IP-Based服務,但全球仍在引頸期盼真正能讓IPv6普及的「關鍵應用(Killer Application)。


日本政府從2001年開始,就投入百億日幣以上,全力補助其通訊、電子、家電相關企業建立各種IPv6應用雛型,並在2002年舉辦國際性IPv6應用大賽,但至今尚未找出可立即導入、創造大規模應用的例子。不過,日系大廠如新力、松下電工、佳能等公司仍然對IPv6充滿信心,新力公司甚至於2003年宣佈「2005年時,所有Sony的產品都將具備IPv6功能」。


歐:實行IPv6的驅動力何在?是否會對IPv4產生衝擊?


曾:我想IPv4與IPv6會有一個共存時期、過渡期,早期大家以為IPv6 出現了,IPv4就會消失,到了現在大家比較清楚知道,IPv4仍然會存在,只是取得的代價會比較高,因為IPv4是有限的空間,當全球各國不斷提出需求,新的IP持續被消耗掉,讓可用的越來越少,因此要取得的代價也就越來越高。


除了以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 IPv4也存在管理問題,雖然我們可透過NAT去作一些轉換、採用private IP的方式讓內外網路阻絕,這時也造成無法從遠端定址管理的問題,Private IP若要兼顧到安全和管理,就會使得使用v4的成本變得較高。


進步首要法規鬆綁 資源分配應有所選擇

歐:觀察台灣的網路環境,中華電信這幾年與固網業者互動,擔任一個主導的角色,雖然ADSL成長很快,但由分析數字可以看出80%的用戶都是Hinet。網路的操控者是不是可能妨礙到新技術的引進跟應用的發展?您認為怎麼做可以讓競爭更公平?


曾:網路建設一般較常被談到的是last mile的問題,若用頻寬與單位價錢來看時,台灣似乎比較吃虧,當然,我也聽過一些說法,有人認為在台灣寬頻的應用不可能有那樣多元的需求。站在市場面的角度,當缺少第二選擇的時候,價格的確很難拉下來,因此若有競爭的話,就能施予一個壓力讓品質與價錢更合理。


《圖二 曾憲雄指出台灣的問題,除了應將法規鬆綁,資源也必須有選擇性的分配,依重要性來善用。》
《圖二 曾憲雄指出台灣的問題,除了應將法規鬆綁,資源也必須有選擇性的分配,依重要性來善用。》

我認為,法規面的鬆綁是重要的環節,現存年久失修的法條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和日本相比,他們在凝聚共識上似乎比我們有效率,因而對政府政策造成適當的壓力,反觀台灣,如果我們樣樣都想要、可能樣樣都沒有處理好,所以應該要挑出重點,資源分配的選擇性是應該要有的,比較重要的事情就該多投入資源跟人力,高層也應當要參與。


就TWNIC的定位而言,我們的業務主要是IP與Domain Name的管理,並會藉由調查報告提供一些建議或數字,讓資訊透明化。而我們非常樂意作監督服務品質的工作。


相關文章
網路通訊用IC的設計技巧(下)
網路通訊用IC的設計技巧(上)
行動寬頻需求將推動「雙網」成形
開創新紀元 Next Internet in Taiwan
下一代網址技術的抉擇 - IPv6與NAT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 工研院IEK眺望2025通訊業 網通安全產值破兆
» 遠傳電信營運每年減碳5萬噸 獲施耐德電機永續發展影響力獎肯定
» 工研院MWC 2024展會直擊:5G-A通訊、全能助理成下一波AI風潮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2.121.2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