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電子工程師一生的志業
擔任一位工程師應該要認同這一份工作,最好能將它當成一生的志業來經營。

【作者: 誠君】   2004年11月04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988】

有一位年輕的硬體工程師最近向我訴苦,他說:「我不想再擔任工程師了,工程師這一行真命苦啊!」這讓我想起十年前,我有一位剛從美國拿到數學碩士的同事說:「無論如何,我就是不會去做與數學研究相關的工作。因為那會使我抓狂。」非理工科系畢業的人可能很難體會出他們的心情,有的人可能還會問:「既然知道後果將會是如此,當初何必要去念理工科系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不過大多數會去念理工科系(尤其是與電相關的工程科系)的學子們,當初大都抱著美好的夢想,想著「顏如玉」和「黃金屋」呀!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岡(Lacan)說:當我們生在「語言世界」裡,我們是以某些「意符(signifier)」來代表這個世界裡的五花十色,這個過程就是以「意符」來產生「認同(identification)」。他進一步推論,如果一個意符只是從另一個意符得到它的價值──這稱作「象徵的(symbolic)」效果──那可是偏離(alienation)主題的。在整個「意符鏈」裡,Lacan特別舉出一個例子:「想要成為(want to be)」,依照Lacan的說法,這個意符包含了兩種意涵:一個是「希望成為(wish to be)」,這是「自我認同(self- identity)」的意思,正等同於一個「意符」。另一個是「欲求成為(lack to be)」,表示這種期望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這是因為「意符的結構」所造成的缺陷使然。「認同」才是真正塑造「自我(identity)」的動力,但「自我認同」──不管是「希望成為」或「欲求成為」──都是無法辦到的。


最近,電子業的景氣比較低迷,多家股價都向下做修正。而且因為新產品的開發時程越來越短,技術門檻和投資金額愈來愈高,因此研發工程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甚至有失眠、過勞、精神失常、家庭暴力與犯罪等等的新聞發生,因此有許多工程師開始懷疑是否入錯行了?尤其是,某些公司的廠房都全部移往中國大陸,雖然仍美其名將研發中心設在台灣,但其主要目的只是為了勉強遵守政府的法規,好順利上市上櫃而已。在這種公司工作的研發工程師尤其辛苦,因為他們最喜歡的研發工作已經被剝奪或消失了,有些甚至「降階」成為客戶服務工程師,或生產技術工程師。


雖然日子變得比較艱苦了,但是浩瀚精深的電子工程知識是不會消失的,而且會繼續向各種領域發展。目前的不景氣應該只是一種暫時性的經濟循環現象,不應該動搖我們的心志。未來,電子工程師不管是繼續留在崗位上奮鬥或轉換至其它職務、行業或者創業,心中都應該保有一個觀念:基礎知識和專門技能絕不可荒廢,而且還要不斷研習。因為這是未來無限可能的根基所在,正如台灣諺語所說的:「樹頭若站得穩,不怕樹尾遭颱風。」


所以,擔任一位工程師應該要認同這一份工作,最好能將它當成一生的志業來經營。而不是人云亦云,今天想做這一行,明天又想改行。按照拉岡的說法,那些都是「希望成為」或「欲求成為」,對自我的成長是不會有多大的幫助的。


國內有位已退休年逾七十的電機系教授,仍然在發表研究論文。發明冷氣機的開利先生、本田汽車公司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在高齡時,仍然身著工作服和工程師們一起工作。更遑論大畫家塞尚(P. C?zanne)一生為藝術而奮鬥,最後在大雨中作畫,昏倒去世。這些人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11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