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多核心運算架構優勢探討
效能與應用的互激

【作者: 陳隱志】   2005年12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7897】

數位家庭(Digital Home;DH)概念是近年來Wintel陣營所積極推展的新應用焦點,同時2005年也是x86處理器正式進入雙核(Dual-Core)工藝的一年,未來更將邁向多核(甚至多緒)的新境界,而Digital Home願景市場有了Dual-Core/Multi-Core的加持後,預計將會有更快速且更全面的普及發展。


真的需要多核嗎?從過往的多工質疑談起

過去PC剛從16-bit 8088/80286+DOS的單工時代進入到32-bit 80386+Windows的多工(Multitask)時代時,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多工不是大型系統才有的功能嗎?為何要將這種功能移植到PC上呢?大型系統要同時提供給多人使用所以才需要多工,PC屬個人用途,有必要運用到多工嗎?時至今日此問題的答案已相當明顯,甚至再有此種疑問的人會被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如果PC無法多工,那麼各位開啟IE瀏覽器後,必須將其關閉才能開啟Word文書處理器,打完字後再將其關閉,才能再開啟Outlook進行收發信,至此很明顯:有誰還願意回到單工時代呢?


類似的,PC有必要採行多核嗎?與多工相近的,多核最初也來自高階系統,即2001年IBM的eServer p690(UNIX)伺服器,該伺服器使用的POWER4是第一顆採行雙核設計的CPU,之後HP、Sun也跟進,2004年HP發表雙核的PA-8800,Sun則發表雙核的UltraSPARC IV,並各自用於自家的高階UNIX伺服器中。


《圖一 AMD於2003年以Athlon 64率先引爆PC的64-bit熱潮,2005年則以Athlon 64 X2率先引爆PC的Dual-Core熱潮。》
《圖一 AMD於2003年以Athlon 64率先引爆PC的64-bit熱潮,2005年則以Athlon 64 X2率先引爆PC的Dual-Core熱潮。》

<資料來源:AMD.com>



到了2005年,AMD、Intel也發表雙核CPU,不僅是伺服器、工作站之用的AMD Opteron、Intel Xeon有雙核:稱為Opteron Dual-Core、Xeon 7000,就連桌上型PC用的AMD Athlon 64、Intel Pentium 4也都推出雙核版:稱為Athlon 64 X2、Pentium D(Dual)、Pentium EE(Extreme Edition),且依據規劃,未來的低價PC、筆記型PC亦都將有雙核。


同樣的,今日人們也疑惑:雙核/多核技術源自高階伺服器,有必要讓PC也採行嗎?關於此筆者相信答案也是肯定的,自從Internet開放後(供民間家庭與企業商務使用),家庭成員使用PC的時間大增,因此經常會爭搶過去家中唯一的一部PC,也因此1997年啟動了低價PC/免費PC(Low Cost PC/Free PC,只要預付合約的上網費便贈送一部PC,類似今日綁服務年約的1元手機)風潮,許多家庭為抒緩與解決爭用問題而購買第二部PC。


然而,家庭個員使用Internet/PC的時間愈久,且享用來自Internet/PC的數位內容與多媒體影音娛樂愈多,兩部PC也必將不夠負荷,家庭也沒有預算及空間增購第三、第四部PC,屆時各位就會感受到「多核」的必要性。


《圖二 Intel於2003年發創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HT)的雙緒執行技術,2005年也跟進推出Dual-Core的雙核執行技術,前後技術相結合後等於擁有雙核四緒的超加速執行。》
《圖二 Intel於2003年發創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HT)的雙緒執行技術,2005年也跟進推出Dual-Core的雙核執行技術,前後技術相結合後等於擁有雙核四緒的超加速執行。》

<資料來源:Intel.com>


Wintel過往魚水互幫的成功模式

再從另一角度看,過往PC的硬體效能提升、軟體應用延伸本就不是同步齊進,而是種互激的旋升效應,386 PC剛出現時大家也多還在用DOS,只是386比286執行更快而已,然而在Windows 3.0問世並大受歡迎後,由於386無法流暢執行Windows,促使大眾改買486,進一步的也為了流暢執行Windows 95而升級成Pentium。


然而到了Pentium、Pentium Pro/II時產生了效能過剩的問題,因此開始強調用PC觀賞影片(播放Video-CD)的新延伸用途,以及軟體音效卡、軟體數據機等替代用途。所以,到底要效能先到位還是應用先到位?負面看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猶豫(也類似先有訂單還是先有產能),但正面看就成了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策共進。


有了應用需求迫使效能提升,有了過剩的效能開始尋求新的應用訴求,今日的雙核/多核不過是例行的效能先到位而已,很快會被各種應用所填耗。


高壓縮、即時串流的娛樂影音

被各種應用所填耗?這樣說過於抽象、浮泛,筆者更具體的列舉,主要必是重度的多媒體影音,例如3D繪圖遊戲、壓縮演算比MPEG-2/DVD-Video更複雜繁重的MEPG-4/H.264、要求即時傳輸並解碼播放的串流影音(Streaming Media)、高解析度影音(HDTV的1920×1080@60Hz、HD Audio的24-bit/192kHz/7.1 Channel)等。


此外還有P2P交換、影音剪輯(結婚、生日等多媒體家庭日記)、節目錄影(用MPEG-1/2/4編錄並存於硬碟,取代傳統VHS錄放影機)、家庭保全錄影等,上述的種種應用有些是全天候持續(如P2P及保全錄影),有些則會是同時多份執行(主臥房、客廳各自播放不同影音內容),如此PC將愈來愈難負荷,最後必然要用多核來執行多媒體多工才能勝任。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譬喻、對應,過去的單核能因應單人的文字、數字、靜態圖表等應用的多工,如今若要因應家庭多位成員的即時串流動態影音、高解析度影音、3D繪圖特效的多工,就必然要導入多核架構。


《圖三 Intel力推之ViiV(歡躍)硬體平台》
《圖三 Intel力推之ViiV(歡躍)硬體平台》

<圖註:Wintel近年來積極推展數位家庭的理念、技術、產品,Microsoft於2003年開始力推Media Center作業系統,Intel於2005年開始力推ViiV(歡躍)硬體平台,圖為HP的Media Center PC。>


愈來愈多以PC為主體的簡化、便利式應用

家庭多成員同時使用?這似乎難以想像,PC不過就一副鍵盤/滑鼠與顯示器,或許P2P交換、視訊錄影可在背景執行,但同時間也只能讓一人使用PC,如何讓家庭中的多位成員一同使用?


這必須談論近年來的PC延伸應用,姑且不論Thin Client(精簡型電腦)與Smart Display(智慧型顯示器),光就數位媒體配接器(Digital Media Adapter;DMA)與居家網路話機(WiFi Phone)就足以讓更多人同時運用PC。


所謂DMA,多是透過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路)管道與PC相連,DMA具有按鈕或遙控器,可以操控、命令PC進行影音播放,之後影音播放的內容透過無線傳輸給DMA,DMA再進行解碼解析,最後DMA與電視、顯示器及喇叭等相連,將影音效果重新呈現。


更簡單說,DMA就是針對PC媒體播放應用的簡化操作器、PC的延伸分身,有了DMA,即便不懂PC的人也能運用PC來播放影音,如同操控傳統消費性影音(家電音響、錄放影機等)般地容易,而且是透過無線傳輸延伸至家庭各處,每個人、每個房間、每個裝置可以有不同的影音播放。


至於WiFi Phone更不用多言,使用網路電話(VoIP)不用再拘綁在電腦桌前,可用無線方式在居家任何地方持續通話,而且也是家庭各成員同時使用,不再需要爭搶同一支家用市內話機,迫使其他人得用較昂貴的手機通話。對此也需要家庭連外頻寬、以及強力的PC效能來支援始能實現。


《圖四 Play@TV公司的數位媒體配接器(DMA):NMP-4000型》
《圖四 Play@TV公司的數位媒體配接器(DMA):NMP-4000型》

<圖註:該公司也稱此為Network Media Player,只要將視訊盒與電視、喇叭連接,並用無線區網與PC相連,即可用遙控器來操控遠端的PC,將PC的影音內容透過無線傳輸至電視、喇叭上播放。>


看不到的系統功效也要倚賴多核

上述的種種應用都是肉眼可見的耗用,還有許多默默運作的機制也一樣要耗用PC效能,例如前述的視訊錄影及播放會用到MPEG編解碼運算(軟體CODEC)、HD Audio也會用到多聲道音訊的編解碼運算(軟體音效卡)。除此之外,軟體數據機、軟體寬頻分享器(PC加接Hub/Switch,將頻寬分享給其他網路裝置,分享運算由PC負責執行、轉遞)、軟體WLAN/WiFi無線基地台(只連接簡單的Wireless Access Point無線接取點,其餘運算工作交付給PC)。


再者,還有軟體防火牆、軟體磁碟陣列(為求資料安全性與加速性,需要使用RAID)、軟體式的無線傳輸加解密(無線傳輸容易遭隱私洩漏、內容攔截,需要WEP、WPA/WPA2等加解密演算,Skype亦有256-bit AES加解密功能)等,都需要耗用PC的CPU效能。同時多份與長時間持續執行,也一樣需要多核為其後盾。


加上Java、.Net撰寫成的軟體愈來愈多,這類的軟體需要中介層的編解譯才能執行(Byte Code與JVM/JRE、Managed Code與CLR/CLI),需要耗用更多執行效能,但好處是原生支援多緒執行,如此亦可用多核來加速。


此外網路安全登入、安全交易所需的SSL加密(即https://)也一樣要耗用較多的CPU演算,如此SSL的使用機會也愈來愈多,編密位元數也愈來愈高,從40-bit、56-bit到128-bit,日後難保資安威脅不會增加(許多編解密演算已證實可破解,並在串接多部一般電腦後,以平行加速運算法快速破解),可能又有逐增的必要。


《圖五 Nokia 770 Internet Tablet》
《圖五 Nokia 770 Internet Tablet》

<圖註:Nokia發表的Nokia 770 Internet Tablet,具Bluetooth與WiFi等無線功能,可用無線方式進行上網、影音播放、網路電話等應用,等於具備WiFi Phone、Portable DMA等效用。>


時脈已難提升,多核成持續加速的必然手段

最後,還有一個最現實的技術問題,Intel的CPU時脈已停滯在4GHz門口許久,始終無法跨越,其他半導體業者對此也多無明顯解方,因此改以多核方式來持續提升效能,已是最後不得不行的唯一手法。


總之,如何在家庭有限的空間、預算(多核也意味著持續提升的價格效能比,大陸稱:性價比)中滿足更多的重度即時影音應用,眼前較可行的作法也都一致指向:多核架構,等於把PC提升至Home Server(家用伺服器)的任務角色,既然是伺服器,那麼多核需求也就更加名正言順。


不單是x86 PC,就連Mac也一樣要迎合多核之趨,2005年10月Apple發表了PowerMac G5 Dual-Core,使用上雙核的PowerPC970MP CPU,原本PowerMac G5機內本就可配置2顆單核的PowerPC G5(PowerPC970/PowerPC970FX),如今換裝PowerPC970MP後等於是部4核系統,所以PC絕不會只在單核或眼前剛起步的雙核,多核必然要進駐到數位家庭。


延 伸 閱 讀
未來智慧手機的電源管理技術

詳細了解AMD 基於AMD64 的多核心技術和雙核心產品。了解基於AMD64 多核心和雙核心解決方案的特徵與優點。了解AMD 的AMD64 多核心和雙核心處理技術將如何領軍x86 計算市場。相關介紹請見「 介紹AMD x86 多核心技術和雙核心處理器」一文。

在前些天舉行的IDF上,Intel已經聯合了眾多的硬體和軟件開發商一起支援Intel的EM64T和雙核心處理器,同時也讓外界體驗了多核心處理器的超強性能。你可在「 多核心時代,AMD和Intel誰才是霸主? 」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近日來,晶片業巨頭接連發佈多核心晶片即將上市的訊息。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不久的將來,雙核、四核和16核的中央處理機晶片即將裝備完成。AMD還表示,從2005年開始,它新設計生產的晶片,包括個人電腦用中央處理機,都將是多核心產品。在「 又一輪升級熱將至晶片巨頭角逐多核心」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市場動態

日前參加GSPx 2005研討會的人士指出,多核心IC雖然擁有效率和性能的雙重優勢,但他們需要有能夠隱藏軟硬體細節的新型編程模型。相關介紹請見「軟體問題侷限了多核心IC之發展」一文。

業界人士認為,兩家競爭對手在一個星期之內接連發佈雙核心晶片,標誌著圍繞多核心晶片的競爭已經開場。而採用多核心晶片的個人電腦,因為要升級到64位運算,就必須使用64位作業系統。你可在「 首批多核心晶片進入市場」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而英特爾的多核心伺服器平台具備破紀錄的效能,其中的二路伺服器平台已首度突破TPM-C資料庫應用價格/效能比低於的一美元障礙。虛擬化是駕馭日益成長的多核心處理器企業級工作量的殺手級應用。在「 英特爾推出新一波多核心伺服器平台」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9.98.1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