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芯傳國際總裁成建中: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最好
 

【作者: 廖專崇】   2006年09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6818】


成建中:其實在與世界接軌這件事情上,台灣高科技產業並不是沒有做,其實大家也都體認到其重要性,只是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重點應該就在──開放。台灣產業應該要以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包括技術與市場,積極引進最前瞻的高科技技術,並學會應用這樣的技術,再更進一步,利用引進前瞻技術,發展成技術層次更高的技術。


台灣這幾年在IC設計環境的建構上相當用心,研發環境不錯,人才的素質與數量也很好,同時是全球的代工基地,又是IT產業製造中心,綜合以上幾個考量,台灣儘管有部分條件還不如矽谷,卻也是一個相當適合IC設計產業發展的地方。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台灣IC設計產業發展蓬勃,整體產值高居全球第二位,僅落後於美國,芯傳國際在全球兩大IC設計聚落都有發展的經驗,首先是否先請您介紹貴公司業務與技術重心何在?


芯傳國際總裁成建中(以下簡稱成):芯傳最早成立於矽谷,2003年的時候將總部移回台灣,我們目前主要的業務為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網路電話,用戶端設備用的語音處理晶片,至於CO(Central Office)局端設備用的晶片,目前我們尚未發展這部分的產品。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的統計,目前VoIP產業,平均每季的成長率大概都有15%,算是相當平穩且高成長的產業,芯傳的產品以音效編解碼晶片(Voice Decoder)與AEC(Acoustic Echo Cancel)技術為主,AEC是一種回音消除技術,可以確保語音通話的清晰,尤其是在使用免持聽筒的時候。


芯傳的晶片主要針對三種產品應用,第一是IP Phone,從高階到低階的產品我們都有支援;第二是VoIP Gateway,我們自己有發展語音的DSP晶片,搭配過去就具備的網路處理器產品,可以支援VoIP Gateway,一個DSP可以支援四個埠,最多可以支援到三十二個埠,軟體採用Linux的開放性平台;第三就是ATA(Analog Telephone Adaptor),就是最一般的VoIP產品,一邊是話筒一邊接上乙太網路就可使用,以低價訴求為主。在這些產品的應用上,主要是從芯傳的DSP發展而來,我們擁有完整的技術,從DSP的演算法一直到通訊協定,相關技術能力都具備。


黃:VoIP最近幾年的發展受到市場矚目,從Skype的普及就可以輕易發現,這應該也是芯傳這幾年專注於發展VoIP的原因,然而就技術開發的角度來看,芯傳目前可以提供的是什麼?針對未來的發展又有什麼樣的佈局與規劃?


成:VoIP最近幾年得到市場的注意,原因就在於技術與環境的成熟,一般VoIP不用花費很多頻寬,所以在基礎的寬頻環境普及之後,加上語音處理技術的精進,讓VoIP的使用品質與一般類比電話差距逐漸縮小,市場需求就很自然的出現了,不過目前的成長還處於平穩的成長,尚未展現大量爆發性的需求,原因在於服務供應商的業務模式還沒有完全確立,舊有的服務供應商害怕市場消失,也對VoIP的市場發展有些抗拒。


不過,整體而言,VoIP的發展應該是確定的趨勢,過去幾年VoIP也曾經受到市場注意,不過當時環境還未成熟,所以過不久市場熱度就逐漸退卻了,相較之下最近狀況的不同之處在於客觀環境已經成熟,目前只是等待市場熱度的提升;所以在市場現況上,以政府標案或ISP、企業採購為主,未來若能進入零售市場,加上局端建設與軟體配合,一般消費者的使用便利性解決之後,預計就會出現爆發性的成長。芯傳提供的是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軟體與硬體還有技術服務的完整支援。


創業精神

黃:成總裁過去有許多創業的經驗,一直以來業界對類似的創業精神也相當推崇,從過去主要在矽谷發展,到2003年以後將芯傳總部移回台灣,未來重心應該會放在台灣,一路走來是否有什麼延續?您對整個歷程又有什麼感受?


成:對我個人與目前芯傳的核心技術發展團隊來說,在技術上,DSP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而在領域部分,則都是以通訊相關為主,只是從過去單純的網路應用延伸到語音的部分而已,這樣的延續性其實簡單的說,也是跟隨市場的演變而發展,不管在哪一個時空環境下,我們的發展都是針對市場需求,或許未來我們的DSP可以發展多媒體影像的應用,如果同時市場也有高度需求,那看起來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在環境部分,矽谷過去一直是高科技產業技術的搖籃,不但聚集最多的高科技,其他包括人才與廠商也都是如此,這部分的地位無庸置疑,而且短期內應該還是很難被取代,但是同時也代表矽谷的競爭相當激烈,人才與資金的募集難度也較過去提升;相反地,台灣這幾年在IC設計環境的建構上相當用心,所以對於芯傳這樣一家新創的IC設計公司來說,台灣的研發環境不錯,人才的素質與數量也很好,同時是全球的代工基地,又是IT產業製造中心,芯傳主要的客戶都在亞太地區,綜合以上幾個考量,台灣儘管有部分條件還不如矽谷,卻也是一個相當適合IC設計產業發展的地方。


黃:接續成總裁的說法,芯傳未來在台灣的發展佈局是如何?而台灣最近幾年也致力於提升自身的層次,從IC設計廠商的立場來看,近年市場上當紅的就是消費性電子與通訊領域,如何掌握市場機會與研發重點?若以創業的角度來觀察,台灣與矽谷的創業模式不盡相同,而成功的關鍵又在哪裡?


成:台灣半導體產業之所以成功,完整的產業鏈與產業垂直分工模式,一直以來都是為業界所肯定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未來的發展應該也要利用此一優勢,如果放棄這樣的基礎,要重新創造一個成功的模式,難度不但更高,失敗的機率同時也將大幅提高,所以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來說,應該不用過度憂慮於目前的狀況,如果將之視為很嚴重的困境,反而會走進死胡同中,認清自己應該是邁進下一步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台灣應該接著創造與矽谷或其他技術先進地區的聯絡管道,一直以來台灣產業就是專注於低成本,適合大量生產的應用領域,但除此之外,與技術較為先進的地區建立順暢、密切、頻繁的交流,不僅可以掌握最新的資訊,也可以藉機提升自身的技術水準,這也是為什麼芯傳總部設在台灣,但是我們還有部分人員在矽谷,類似的聯繫平常很難發現作用,但是長時間的累積下來,差別就很容易出現了。


市場與技術的開放

黃:與包括矽谷或歐洲、日本等地的廠商保持接觸的形式應該要建立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您說的效果的產生,在資訊的取得上,台灣現在資訊很開放,媒體也很發達,最新、最先進的技術資訊取得並不是難事,但要將這些東西吸收轉化成競爭力的提升就變得相當困難,有沒有什麼具體的做法?


成:其實在與世界接軌這件事情上,台灣高科技產業並不是沒有做,其實大家也都體認到其重要性,只是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重點應該就在──開放。台灣產業應該要以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包括技術與市場,積極引進最前瞻的高科技技術,並完成接下來最難的兩個部分,第一就是要學會應用這樣的技術,這樣就達成一般人認定提升技術層次的目標了;第二就是要再更進一步,利用引進前瞻技術,發展成技術層次更高的技術。這樣台灣的技術水準就提升了,市場也自然變的更加進步,目前產業界的憂慮就可以解決了。


但是,實際上的執行並不如說的這麼簡單,還是要有步驟與計畫,而且要逐步分階段的達成,就像大陸最近幾年的發展,就是台灣產業危機感的主要來源之一,只是大陸目前一般來說,不管是人才、技術層次、企業效率等與台灣都還有一段差距,只是未來可能迎頭趕上的假想敵,對於台灣大部分廠商來說,並不是目前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以芯傳為例,台灣其他小型IC設計廠商與國外大型的晶片供應商才是目前最大的挑戰,與小型廠商之間是成本與速度的較量,與大型的市場領導廠商之間,則是技術能力與整合支援能力的挑戰。


人才培育

黃:從創業的角度來看,芯傳是以DSP為技術核心,發展市場性的技術,只是在這種小型的IC設計公司中,為什麼不選擇走在市場之前,發展更為前瞻的技術?這樣在面對大廠的競爭時,才能更容易以差異化的區隔策略,獲取市場競爭的勝利。


成:基本上,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只不過,單獨新技術的開發有其難度,芯傳選擇可以快速進入市場的技術發展,也並不完全就代表該技術的進入門檻很低,我剛才強調,芯傳的技術可以提供軟硬體平台式的產品服務,同時在成本上也有其競爭力,儘管DSP的語音應用並不是目前市場上最頂尖的技術,但是我們長期的發展下來,相較於競爭對手還是有部分優勢存在。目前台灣研發團隊有二十多人,以台灣本土的研發工程師為主,還有部分矽谷的技術人員。


創業其實是很辛苦的過程,當然其中也有很具成就感的部分,在把最初的想法轉化成最終的產品的歷程裡,一定有很大的落差,所以不管歷程是幾個月或幾年,都要學習隨時調適,加上現在市場競爭激烈,產業變化相當快速,新創公司要面對市場領導品牌,更要善加利用有限的資源,由於IC設計產業的挑戰與困難度頗高,一但跨進就要有清楚的認知,做好相關的準備,才有拼搏的條件。


黃:從過去的印象中,台灣的研發工程師與矽谷的研發人員不太一樣,可否請您比較一下不同的地方,或者各有什麼優缺點?面對不同的特性與需求,是不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些所謂的激勵或管理?


成:台灣過去由於開創員工分紅制度,不但成功留住許多人才,也同時創造許多身價不凡的「科技新貴」,所以造成部分工程師以追求高額的股票分紅為職志,也助長了不健康的跳槽風氣,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廠商也有員工分紅制度,但是不是台灣這種直接分紅,而是股票選擇權,與部分台灣廠商最近推出的股票選擇權制度也不同,所以並沒有造成這類現象。只是台灣這樣的狀況有部分是刻板印象,許多都是個人的因素,而股票分紅制度的成敗,其實也還在討論的階段,各方看法不一,不應該輕易論斷,所以從現象來研判台灣與矽谷工程師的優劣其實不見得公平,因為矽谷也有許多台灣的工程師在那裡工作。


所以,以管理與領導的角度來看,對大多數的現代人來說,待遇不見得是最重要的,從生涯規劃的角度來看,應該提供更多的東西,除了建立願景之外,完整的生涯規劃,讓團隊有可以共同追求的目標,經營者無法提供不斷增加的物質,因為那樣的需求是很難被完全滿足的,不斷追逐物質的部分到最後會形成惡性循環,這倒也不是說芯傳並不提供足夠的待遇給員工,


是我們認為有其他的部分應該更被強調,讓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達到平衡的狀態。


(整理/廖專崇;攝影/毅豐)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5.56.7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