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中國熱 動搖台灣薄利江山
 

【作者: 陳怡伶】   2010年06月10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5568】

中國以奧運、世博來向全球展示它雄厚的國力以及日漸崛起的國際地位,中國熱已經成為一股強勁的潮流,全球經濟中心也不再繞著歐美轉,目光焦點漸漸投射到亞洲。



IMF(國際貨幣基金)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將是帶領世界各國擺脫經濟衰退的火車頭,尤其中國去年GDP成長達8.7%,今年成長上看10%,居G20國家之首,可望成為今年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第一大經濟體仍為美國)。



以往注重歐美市場的台灣電子產業,面臨著不打入中國市場就沒有業務的困境,但是又該如何抵擋中國電子產業的低價競爭?面對新技術所帶來的產業革命,台灣電子產業可以有哪些新契機?



《圖一 施振榮提過的微笑曲線 提出了附加價值的概念》


台灣電子產業打下微薄利潤江山


競爭者難以披敵


台灣電子產業在PC方面以價格競爭、微薄利潤來取得優勢。下游的大型裝配業,也就是知名的八大電子代工集團「以量制價」,使得中小企業沒有發展的餘地,並透過垂直整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負責海外拓銷服務群副總幹事張笠認為,八大代工集團以高投資成本且低利的策略而擁有廣大的市場,表示下游組裝製造業已經成熟,很難有機會讓競爭者進入門檻。台灣中小企業可以發展的方向,便是在中、上游產業取得IP技術,以高獲利、精緻路線為利基。總體而言,台灣電子產業要與中國廉價電子產業競爭,就必須捨棄低階產品製造,往上游材料與關鍵零組件的製造領域發展。



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早期B2B模式


台灣是個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國家,在內需市場過小的情況下,電子產業主要依賴國外市場來生存。早期台灣電子產業以歐、美市場為主要開發地區,台北電腦公會以紅娘的角色,在1990年代左右,到歐洲、美國等地辦商業展覽。



張笠表示,一旦台商打進當地市場之後,公會的角色已經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因此後來便開始拓展日本的市場,台灣電子產業在1995~2000年之間多以接日本OEM大單為主。2000年以後,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加上台灣電子產業為求低成本而西進中國設廠,公會便開始在蘇州舉辦B2B電子展,主要以電子材料、設備為主,直到2、3年前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看好消費市場潛力,在蘇州舉辦B2C的消費性電子展。



終端消費市場擴大


以往中國只是台灣電子產業的海外生產基地,但是隨著中國擴大內需市場政策施行,家電下鄉帶動國內市場熱絡,中國已經成為歐、美市場外另一個具有強烈消費能力的新興市場。



市調機構Gartner估計,2010年中國消費以及企業的IT支出將創新高,達到2167億美元,較去年增長5.9%,如此看來,中國將是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爭相投入的市場。



張笠認為,台灣3C品牌比較難打進一般3C通路零售,因為像是百腦匯、賽博這種賣場通路最好的店面及位置,都被國際知名大牌搶走。「台灣老闆永遠捨不得花打廣告的錢!」台灣品牌相對也比較難受到矚目。



相對而言,他認為賣場式的展覽是台灣打通中國市場的一個好機會。以往在台灣熱門的資訊月、電腦展的成功模式可以複製到中國各城市,帶動現場賣潮。消費者心態都是喜歡熱鬧、想要有活動可以參加、有地方可以撿便宜,而台灣終端品牌可以藉此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增加知名度。公會看好今年暑假中國市場的消費力,將在廣州舉辦電腦博覽會,估計會有上千萬人民幣的銷售額。



新趨勢產生新動能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綠能是亞洲的新機會。工研院長李鍾熙也認為,亞洲新動能就是低碳的成長。綠能技術包含「透過ICT相關技術達到技術環保要求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與「減少ICT對於環境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前者有再生能源的利用,後者則指電子廢棄物回收、減少碳足跡等。



綠能產業廣泛,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節能科技、電動車、燃料電池、新技術電池、LED照明,甚至是更乾淨的新型核能發電產業、高效率燃煤發電事業,都有非常好的發展機會,從長遠來看,綠能產業是許多國家應該要採行的方法。



其中,智慧電表是新契機之一,而台灣電子產業可在智慧電表零組件裡找商機。根據Morgan Stanley的預估,2010年全球智慧電網市場規模將達200億元美元,預測至2030年將可成長至1000億美元以上。而台灣電子產業挾著雄厚的技術與硬體實力,在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技術組成裡,擁有67%的軟體與硬體強項,目前已經有多間廠商開始代工AMI,並且有些廠商開始瞄準台灣市場。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8.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