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台灣太陽能產業仍在等待更健康的市場
 

【作者: 籃貫銘】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35930】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句話是目前台灣太陽能產業現況的最佳寫照,做為曾經的四大慘業之一,太陽能總算開始有了些好消息,更多的整併,更大型的佈署,加上更全面的政策支持,但,能不能就此翻紅向上,好像也沒人敢真的拍胸脯。


然而,有信心的人說得是信誓旦旦,認為太陽能勢必是未來能源政策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其圍繞的核心則是「替代能源」,也就是在各國陸續減少核能發電之後,一個極有利的能源解決方案。


這個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台灣自己都還沒有準備好成為非核家園,甚至全世界也還沒真的準備好,但太陽能業者們卻已經都把菜都做好了,仍苦苦等著想進餐廳點餐的客人。


產能再調整 垂直整合的贏面大

所以簡單說,就是產能過剩的問題仍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但好消息是,現在已經開始有明顯的改變。



圖1 : 台灣太陽能產業鏈分布現況(家數)
圖1 : 台灣太陽能產業鏈分布現況(家數)

昱晶、新日光與昇陽光電的合併案就像一塊破冰磚,把台灣太陽能產業僵滯的局面給敲出了一個洞,而之後會有什麼樣的連鎖反應,才是市場最關心的事,尤其是企業的布局能否往垂直整合的方向前進。


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業者韓華(Q CELLS)便是一家垂直整合業者,韓華擁有從上中游的矽晶、電池、模組等,到下游領域的個人住宅、商業設施、大型發電站的系統建置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幾天之後,太陽能電池大廠茂迪,宣布與導電漿廠碩禾合資成立新的模組廠,以增加下游市場的出口能力;無獨有偶的,另外一家太陽能電池大廠元晶(TESC)也宣布,將在屏東興建台灣最大的模組廠,預計明年第一季量產,目標相同,也是實現更好的上下游整合能力。


針對近期所發生的合併與投資,國碩暨碩禾董事長陳繼明也很明確的指出,產業要改變,否則很難生存。


茂迪董事長張秉衡也認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太虛肥,需要瘦身。他甚至表示,只需剩下二家主要業者即可。而他也預期,明年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將有很多變化,會有更多的整合。


張秉衡進一步表示,目前台灣太陽能電池的產能已達13GW,但是台灣國內的市場需求量僅2至3GW,顯示走向海外市場是台灣業者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因此,產業才會往下游模組整合。


然而,若要走向海外市場,台灣目前的業者仍需要壯大自己的規模,未來規模不夠大的業者,恐怕難逃被邊緣化的情況。


尋找更多出海口 先鎖定獨立型應用

長期從事電源轉換器(Converter)技術研究與再生能源應用的台大電機系教授陳耀銘博士就直言,尋找出海口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最大挑戰。他表示,目前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出海口不夠多,光倚賴台灣的國內市場,不足以支撐整個產業,必須要更積極投入全球其他市場,否則將不利長期的發展。


陳耀銘教授過去負責多項政府國家型再生能源導入計畫的執行,目前也是「高占比再生能源離島微電網系統技術發展與應用」的共同主持人之一。


他表示,就他的觀察,有能力在太陽能產業中獲利的業者,大多是屬於垂直整合型的業者,這些業者能夠透過機動調整自有的供應鏈成本和商業模式,來因應各式不同客戶的需要,例如與台電簽約進行統包等,因此能有更多的獲利手段和空間。


另一方面,在技術層次上,由於太陽能解決方案除了電池(cell)部分有較多差異外,其餘的模組,轉換器和電源系統的差異並不大,因此垂直整合型的業者也會有較大的彈性來選擇不同的電池方案來服務個別的客戶。


然而,走向海外並不容易,不僅要面對國際級的產能與價格競爭,各地區的法規與關稅的限制也讓這條往外的路倍加艱辛。因此,陳耀銘教授建議,可以先從能獨立安裝且沒有複雜市電系統需要整合的應用和地區先開始。



圖2 : 獨立型的太陽能應用是台灣業者可優先考慮的市場(source: GREEN TOMORRO)
圖2 : 獨立型的太陽能應用是台灣業者可優先考慮的市場(source: GREEN TOMORRO)

他舉過去台灣業者曾經在東南亞地區推出的獨立型系統為例,他指出,東南亞有許多離島都具有良好的太陽能發電環境,而且這些離島經常都有電力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因此非常適合建置獨立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尤其這些地區沒有複雜的電力系統需配合,只要一建置就能立即為居民帶來電力,可說是非常理想的市場。


產品成熟 但技術仍需要持續精進

太陽能發電當然還不夠完美,也仍有許多的改善空間,但做為一項產品,它已十分稱職。


陳耀銘教授就認為,目前的太陽能產品已經算是十分成熟,不管是在產品的價格、性能、可靠度與整體的安裝與維護上,都已經具有相當高程度的品質,是消費者可以信賴的能源解決方案。


他表示,太陽能電池經過多幾年的發展,在各方面已有長足的進步,包含電池的耐用度,轉換器和模組等,都相當很可靠,一般裝設後的正常使用年限可以達約15~20年之久,雖然後期的效率會有所下降,但已是相當堪用。目前更先進的系統已逐步走向具有智慧化的功能,能做到對單一電池和整體系統本身進行偵錯和調整。


雖然產品成熟,但各方面的技術卻仍需要再進一步精進,尤其是轉換的效率和生產成本。


陳耀銘教授指出,目前主流商用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無論是矽晶或者薄膜式,其轉換效率約在20%左右,仍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如此才能讓太陽能發電的再生能源地位有更穩固的基礎。目前雖有一些新的電池技術能達到40%以上的轉換效率,但仍處於實驗室階段,距離商用仍有一段距離。


他解釋,這些新技術通常需要不同的製程技術,因此生產成本都較傳統製程提高不少,所以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製造成本,才有機會進入商業量產。甚至有時候只能一直存在實驗室階段。


而除了電池之外,其他如支架等相關的零部件,也都還有再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以持續提升整體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可靠度。再者,持續優化製造成本也是業者可以努力的方向,只有讓太陽能更加便宜好用,才會更有市場競爭力。


進入健康的循環 產業才會永續發展

而在台灣,太陽能市場要達到具規模的發展,除了面臨技術和需求的挑戰之外,如何與台電既有的電網相結合也是一大障礙。


張耀銘教授表示,台灣現在併入市電與購電的機制仍不夠成熟。多數地區若要設置太陽能與市電的併接點,都需要責請台電額外進行電纜與電站的架設,而這些建置的費用究竟要由哪一方支付目前仍待討論與議定。


但以現況來說,通常就會由台電自行吸收,但若該地區的建置經濟效益不高,台電通常不會太積極,除非有政府補貼。另一方面,目前的購電價格也高於台電的發電成本甚多,更降低台電的建置意願。



圖3 : 缺乏併接點,是台灣發展太陽能的一項阻礙(圖/台電)
圖3 : 缺乏併接點,是台灣發展太陽能的一項阻礙(圖/台電)

「就是沒有好的併接點」張耀銘說道。


日前,台電已宣布,將降低太陽能的收購電價,「地面型」與「屋頂型」兩大類,將從現有的每度4.66元和6.48元,明年起各降為4.35至6.02元。雖有調降,但驅力仍不足。


而追本溯源,台灣電價過低的問題就再次浮現。根據台電最新的資料,該事業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已達到71億台幣,累積的虧損已突破一千億台幣,是目前唯一一個還在虧損的國營事業。但諷刺的是,這一個虧損連連的機構,卻是台灣發展綠能的最大關鍵。


「台灣沒有低電價的條件!」張耀銘教授說。


他表示,並不是說要鼓勵提高電價,而是要鼓勵電價的合理化。目的是要讓產業能夠健康的發展,靠著政府不斷的補貼來支撐,反而可能會扼殺產業發展的動力,對全民也不是好事。


「就是要能進入健康的循環。」張耀銘教授語重心長地說。


再回頭看看當年的四大慘業,如今的DRAM彷彿已變成人生勝利組,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也扶搖直上;面板產業雖然不是飛黃騰達,但也是由黑翻紅;至於LED則是已進行過一波整併,穩步前進。反觀太陽能,卻仍未完全度過重整期,只能說是,逐漸好轉。


而這之間的差異,產業健不健康,是不是自然的發展,扮演著很大的關鍵。


相關文章
汽車整合太陽能電池技術商轉 鎖定四大目標
雙面太陽能電池步入高成長期 可靠度成為發展關鍵
電力資源正危急 讓我們明智使用它
小型太陽能發電將引起用電新革命
綠能/潔能應用振翅待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艾邁斯歐司朗全新UV-C LED提升UV-C消毒效率
» ASM攜手清大設計半導體製程模擬實驗 亮相國科會「科普環島列車」
» TIE未來科技館閉幕 揭曉兩項競賽獎得主
»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登場量子論壇 揭幕TIE未來科技館匯聚國內外前瞻科技
» 國科會主辦量子科技國際研討會 鏈結國際產學研能量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7.72.2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