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堆疊式構裝在記憶產品之應用(下)
前瞻封裝系列專欄(8)

【作者: 姜正廉】   2003年02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8809】

Flash技術介紹


Flash技術依記憶胞結構可分為2類,如(圖一)所示,NOR型之記憶胞每個記憶胞與BIT LINE相接,其記憶胞的面積較大,但具有較快之隨機存取速度。NAND型的記憶胞約16~32個記憶胞相串聯後才接到BIT LINE上,記憶胞面積較小,但串列式數據存取的速度較快。因此,NOR型的快閃記憶體適用於快速隨機存取之產品,以程式碼儲存之應用為主,密度超過64Mb以上。NAND型的快閃記憶體適用於作串列式大量資料存取之產品,故一般適用於資料碼儲存之應用,密度超過512Mb以上。(圖二)顯示各種不同的Flash記憶胞結構及開發廠商,其中由Hitachi提供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為多層記憶胞結構(Mult-level Cell),每個記憶胞可提供2bit的存取,使其在高密度之資料碼儲存的競爭上具有很好的優勢。



其次,就功能圖來看,NOR型的快閃記憶體功能圖類似DRAM,具有Address Pin(A0~A19)的隨機存取功能,其記憶細胞陣列可計算為220×16=1M×16個記憶位元之密度,讀寫以WORD為單位。而NAND型的快閃記憶體的Address Pin由IO Buffer以串列方式產生,其記憶細胞之記憶位元密度如(圖三)及所示,以Page為單位作存取,1個page為528 Byte,1個Block為32Page,1個快閃記憶體有1024 Block,則總記憶量為528 Byte×32 Page×1024 Block=132 Mbit。(圖四)顯示,NOR型及NAND型之快閃記憶元件的PIN ASSIGNMENT比較圖。由圖中可看出,NOR型的快閃記憶元件具有較多的接腳數,而NAND型的快閃記憶元件少了Address Pin,使其有相當多的NC PIN,在堆疊構裝的應用上相當合適。



NOR與NAND型Flash比較


NOR型快閃記憶體的資料讀寫是以WORD為單位,而NAND型的快閃記憶體則以PAGE為單位。因此,在資料的讀取上NAND型比NOR型多出串列式page的讀取時間(50ns/page),在資料的寫入上NAND型所花費的時間每個page約200us,而NOR型的快閃記憶體每個word只花費10us的時間。至於在資料消除的時間方面,兩者都以block方式進行資料消除,但NAND型所花費的時間為2ms比NOR型的快閃記憶體的0.5s要快許多。由此可知,NOR型的快閃記憶體適合於快速讀取但資料量不大之應用,若需要大量資料寫入及消除的應用,以NAND型的快閃記憶體較為合適。(圖五)乃是針對NAND及NOR型的快閃記憶體相關之技術所作的整理。由圖中可看出,記憶容量利用1bit/cell的技術可達1Gb,2bit/cell的多層記憶包架構由256Mb開始發展,目前亦開發出1Gb的記憶容量。在構裝型式方面,128Mb以下之構裝採TSOPII_44以上到1Gb則採TSOPII_48的構裝方式。記憶胞構造方面,32Mb以下之Page大小為256Byte以上為512Byte。128Mb以上之Block大小具有16KByte,64Mb~32Mb之Block大小則為8KByte。




《圖一 CELL ARCHITECTURE COMPARISON〈資料來源:Samsung〉》




《圖二 Various Flash Memory Technologies〈資料來源:Samsung〉》




《圖三 Page/Block定義〈資料來源:Samsung〉》




《圖四 NOR/NAND型快閃記憶元件 Pin Assigment〈資料來源:Fujitsu/Samsung〉》




《圖五 NAND型快閃記憶元件結構特性整理〈資料來源:Samsung〉》




《圖六 快閃記憶體之應用產品〈資料來源:力旺〉》




《圖七 快閃記憶體在行動電話的發展趨勢〈資料來源:Samsung〉》



Flash產品之發展趨勢


記憶體的主要應用可分為3類,一是作業系統及程式碼的儲存,二是支援系統運作,三是資料儲存。作業系統及程式碼的儲存,一般都須斷電的情況下還能保留資料,以非揮發性之記憶體如Flash、EEPOM或Mask ROM為主,目前以NOR型為主的快閃記憶體,一般謂之code flash。支援系統運作之記憶體,則大多配合CPU或MPU的運作進行資料的快速存取,主要以SRAM及DRAM為主,與這類應用接近的Flash為MICRON的SyncFlash。資料儲存則以NAND型的快閃記憶體為主,一般謂之data flash。



在應用上,NOR型的快閃記憶體多用於數位電視、數位通訊、汽車自動導航系統、行動電話、視訊轉換器、印表機、CD ROM及PC BIOS等。而NAND型的快閃記憶體則用於數位相機、MP3播放機及PDA等。相關之產品應用如(圖六)所示。未來,當行動通訊(如手機、智慧型行動電話)、行動電腦(如筆記型電腦、PDA)與行動多媒體漸漸合而為一之時,快閃記憶體的將要求code與data兩者兼具特性。如Intel的strate Flash以及AMD的Mirrobit Flash,便是NOR型的快閃記憶體,以MLC的技術提升記憶容量來達到code與data兩者兼具的目的。



行動通訊技術演進影響Flash發展


而Micron則以SINGLE CELL的方式開發出128Mb的Q-FLASH,並號稱該產品足以和Intel的strate Flash產品相抗衡。以行動電話來說,行動電話不單單只是傳話的功能而已,在3G功能的行動電話成為主軸時,資訊取得與儲存將付予多媒體內涵更多的期望,而更多的商機將由此形成。例如,將計算功能整合於行動電話後,娛樂用途的功能如網路音樂的MP3技術,即時影像傳輸的MPEG-4技術,近距離傳輸的藍芽技術以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功能等,都將成為未來整合的對象。據此,系統服務業者可透過行動電話的無線傳輸功能,經由修改code Flash內的服務項目或是變更傳輸協定,提供消費者更豐富的服務。消費者也因此需要更大容量的記憶裝置,將截取下來的資訊儲存到記憶卡的data Flash上。如此一來,不但系統服務業者受益,相關之軟硬體製造業者亦受惠。這些需求對Flash的發展而言,就是更大的資料儲存量與更快的存取速度。如(圖七)顯示,在未來3G功能的行動電話帶動下,對data Flash的需求將超過對code Flash的需求。由此顯示,高記憶容量之資料儲存型的快閃記憶體,勢將凝聚無限的商機。




表一 各種記憶卡比較表












































































  Compack Flash Smart Media Multi Media Memory Stick Secure Digital
Released By Sandisk


1994, 10

By Toshiba


1995, 11

By Infineon


1996

By Sony


1997, 7

By Matsushita,


Sandisk, Toshiba


1999, 8

Size (mm) Type I:36.3×43.8×3.3


Type II:36.3×43.8×5.0

45×37×0.76 32×24×1.4 50×21.5×2.831×20×1.6


(Duo)

32×24×2.1
Major Sandisk, Lexar, Samsung, Infineon, Sony, Lexar Matsushita,
Supplier Hitachi Toshiba Sandisk, Hitachi   Sandisk, Toshiba
Controller Built-in None Built-in Built-in Built-in
Max Density 1 GB 128 MB 128 MB 128 MB 128 MB (TSOP)


512 MB (Barechip)

I/O pins 50 22 7 10 9
Weight 11.4g 2g 1.5g 4g 2.5g


資料來源:Samsung





《圖八 各種記憶卡比較市場佔有率〈資料來源:Samsung〉》




《圖九 Cost與Mb關係〈資料來源:Samsung〉》



記憶卡產品介紹


當無線行動多媒體資訊逐漸普及化,可攜式記憶裝置的需求將無以限量,各類記憶卡產品將成為最主要資訊的儲存平台,各類記憶卡之間的資料轉換也將沒有障礙,而價格、性能及支援產品的多寡則成為市場決勝的因素。可攜式記憶裝置較常使用的各類記憶卡有CF卡(Compact Flash)、SM卡(Smart Media)、MS卡(Memory Stick)、MMC卡(Multi Media)及SD卡(Secure Digital)。



就CF卡來說,其供應商為SanDisk、Lexar及Hitachi,由於具有最多的IO Pin(50),是以體積最大也最重,同時記憶容量最大,資料讀取的速率也最快。就SM卡來說,其供應商為Toshiba及Samsung,IO Pin(22)亦相當多,故體積的大小僅次於CF卡,該卡是唯一沒有內建controller的記憶卡,故重量相當輕只有2g。就MMC卡來說,其供應商為Hitachi、Infineon及SanDisk,IO Pin(7)最少重量也最輕(1.5g),但資料讀取的速率較慢,未來有可能被體積大小接近的SD卡所取代。就MS卡來說,其供應商為Sony,10個IO Pin,由於Sony在可攜式產品的市佔率相當不錯,將帶動MS卡未來更大的市佔率。就SD卡來說,其供應商為Toshiba及SanDisk,9個IO Pin,較小的體積以及不錯的資料讀取速率,預料將成為市佔率最大的記憶卡。相關之資訊整理於(表一)。



記憶卡之小型化為未來趨勢


IDC對各類記憶卡市場之預測如(圖八)所示,具有較大市場佔有率的CF卡和MS卡,2003年後將逐漸由SD卡及MS卡所取代。主要的因素就是迎合可攜式產品的方便性與小型化。據此,一場記憶卡小型化的大戰由此揭幕。如SD Card Association宣布將在2003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上市一種適合手機使用,如郵票般的較小快閃記憶卡。又如,由Olympus與Fuji Photo Film所共同發表之世上最小的快閃記憶卡XD-Picture卡,以及去年11月由Hitachi開始銷售的RS-MMC卡等,都指向小型化將成為記憶卡產品未來發展的趨勢。



此外,針對行動多媒體及大容量記憶卡應用的普及,將衍生出更多日新月異的產品,如(圖九)所示,數位相機的畫素將可因記憶卡容量的不斷提升而加大,MP3音樂撥放機可撥放內容的時數也因而加長。此外,在行動電話方面,傳統只能傳遞語音功能的2G行動電話,拜可攜式記憶體容量的提升之賜,結合數位相機及PDA的功能衍生多樣附加價值的產品,如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手機以及具3G功能的手機等等。因應這個趨勢的演變,附加價值的龐大利潤以及以量制價的帶動下,未來每單位MB記憶容量價格亦將隨之大幅下降。如圖九顯示,隨著產品對記憶容量需求的與日俱增,單位MB的記憶容量價格將由$0.5/MB一路下滑到$0.1/MB。



堆疊構裝技術在MMC/SD記憶卡產品之應用


堆疊構裝技術可分為3類,一是晶圓對晶圓的構裝,其方法是在晶圓上穿孔並作上電極,晶圓上的線路與此電極接通,並藉由此電極與上下層之晶圓作電連接。此一堆疊的技術涵蓋設計、晶圓代工及構裝業者,不但整合不易、技術層次太高,量產化亦有困難;目前有ASET科技、Tru-Si科技及日本東北大學等投入。



二是晶片對晶片的堆疊方式,有以打線(wire bond)作電路連接的堆疊,還有利用覆晶(flip chip)接合做堆疊的方式,以及利用打線及覆晶混合作電路連接的堆疊,也有將接點導引到晶片邊緣,再於晶片的側邊作電路連接的堆疊,如CVI及IRVINE SENSOR所發展的堆疊構裝產品;此一堆疊的技術可由bumping廠及構裝業者製造量產。第三是構裝對構裝的堆疊方式,只要設計得當,直接交由SMT業者或由構裝業者自行組裝便可量產。這3類之堆疊構裝技術,以構裝對構裝的堆疊方式製程最簡單,成本也最低。



記憶卡內所使用堆疊技術,由於外觀尺寸的限制,大多屬於晶片對晶片的堆疊方式。如(圖十)及(圖十一)顯示,CF卡、PC卡及MMC卡使用晶片對晶片的堆疊方式。一般來說,記憶卡內有NAND型快閃記憶體、Controller及被動元件,且大多以COB的製程進行組裝。(圖十二)為MMC卡之組裝尺寸示意圖,可看出在不到1mm厚度的空間上放入兩個以上的構裝元件,在低成本的考量下是有其困難的。而其組裝的結構如(圖十三)所示,有整體以transfer molding封膠的方式,也有部份transfer molding封膠部份COB點膠的方式,但堆疊的部份,皆為NAND型快閃記憶體。



MMC卡線路佈局分析


就整個MMC卡的線路佈局來分析,MMC卡對外共有7個接腳,其存取的模式分MMC mode及SPI mode兩種。第3到第6接腳為電源、接地及clock腳固定不變,只有第1、第2及第7接腳依不同存取的模式而有所不同;如(圖十四)。就MMC mode來說,第1接腳為NC腳,第2腳負責指令的雙向傳輸,第7腳負責數據的雙向傳輸。SPI mode則所有I/O皆為單向的傳輸功能,第1腳負責啟動MMC卡、第2腳負責向內輸入資料及第7腳負責向外輸出資料,這7根接腳分別接到Controller,因此,Controller的選用將決定不同存取的模式。另外,Controller的I/O上都有數目不一的CE pin。CE Pin的多寡將決定controller可連接的快閃記憶元件個數。如國內某家controller的製造商所提供之66接腳的controller,其中兩個接腳分別為NCE0及NCE1,可知此MMC卡內將可堆疊2個快閃記憶元件。同理,若Controller的I/O上可提供4根CE pin,該MMC卡內將可堆疊4個快閃記憶體元件。



(圖十五)顯示4顆記憶容量為64M×16的快閃記憶體元件,堆疊成一顆構裝元件的實體圖。其I/O PIN腳如(圖十六)所示,組裝後對外的接腳CEA~CED將分別將接到Controller的I/O上的4根CE pin。其功能圖如圖十九之右圖所示,堆疊構裝元件的的記憶容量可達4GB。就SD卡來說,SD卡之外觀尺寸與MMC卡之外觀尺寸相近,不同處如(圖十七)所示。SD卡之厚度為2.1mm,較MMC卡之1.4mm厚,故一般之MMC卡可使用SD規程之插槽,但SD卡則無法使用MMC規程之插槽。此外,IO PIN也有所不同,如(圖十八)所示,SD卡比MMC卡多了第8及第9個IO PIN,其存取的模式亦分SD mode及SPI mode兩種。



就SD mode來說, SD卡比MMC卡,多了3個DATA LINE,從PIN_7到PIN_9分別代表DATA PIN0到DATA PIN2,而PIN_1代表DATA PIN3。PIN_2到PIN_6的功能與MMC卡相同。這4個並列式的DATA LINE,使得SD卡比MMC卡的資料存取速率快約4倍。就SD卡的SPI mode來說,則除了8,9PIN為NC外,每根IO PIN的功能與MMC卡相同。因此,SD卡在堆疊構裝方面的應用類似於MMC卡。



《圖十 CF/PC卡之晶片堆疊示意圖〈資料來源:Hitachi〉》


《圖十一 MMC卡之晶片堆疊示意圖〈資料來源:Hitachi〉》



《圖十二 MMC卡之尺寸示意圖〈資料來源:Amkor〉》



《圖十三 MMC卡組裝示意圖〈資料來源:Amkor〉》



《圖十四 MMC卡之功能圖〈資料來源:Hitachi〉》



《圖十五 4顆快閃記憶體堆疊之構裝圖〈資料來源:IRVENE SENSOR〉》



《圖十六 4顆快閃記憶體堆疊功能圖〈資料來源:IRVENE SENSOR〉》



《圖十七 SD卡與MMC卡外觀尺寸比較圖〈資料來源:Toshiba〉》



《圖十八 SD卡與MMC卡IO PIN比較圖〈資料來源:Toshiba〉》



堆疊構裝在MCP產品之應用


所謂MCP產品的定義,是指兩種以上不同功能之IC堆疊成為一個構裝元件;較常看到的應用如行動電話使用的SRAM與Flash的堆疊產品,前者主要用於系統的操作,後者則用於程式碼(Code Storage)的儲存。目前行動電話大多採取SRAM與Flash堆疊封裝的方式,以減少所佔空間來迎合體積縮小的趨勢;這種堆疊封裝的方式,能提供行動電話更多加值型的數據服務,例如藍芽無線傳輸、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等等附加功能的內建。因此,各大記憶體廠商針對行動電話的COMBO產品,紛紛採堆疊構裝的方式一併出售,未來僅生產flash記憶體的廠商,恐將不易切入行動電話市場。複合記憶體容量、驅動電壓及堆疊構裝的大小,為這類產品3個主要的賣點;製造商整理如(表二)所示,其Flash的容量最大64Mb而SRAM的容量最大16Mb,故複合記憶體容量最大為80Mb。



日前,由SHARP推出號稱複合記憶體容量(144Mb)最大且構裝的體積最小的COMBO產品,乃是由128Mb的Flash及16Mb的SRAM所構成,其構裝型式為72 pin FBGA,構裝大小8×11×1.4mm,驅動電壓1.8V。(圖十九)顯示由Flash及SRAM所堆疊之COMBO產品,乃為晶片對晶片的堆疊方式;其功能圖如(圖二十)顯示,I/O PIN的共用可分4個部分。第一部份是接地PIN,第二部份是COMMAND PIN的/WE及/OE,第三部份是DATA PIN(DQ0~DQ15),第四部份是A0~A17的Address PIN。其他的I/O PIN則依元件本身的特性需求各別拉出。Flash+SRAM產品接腳之功能定義則可歸納如下,第一是使用堆疊技術的IC元件,輸出的IO數必須一致,如16位元的Flash需配16位元的SRAM。第二是隨機存取的架構必須一致;如使用具有Address pin之SRAM或DRAM時必須配用NOR型的Flash。第三是Flash與SRAM的電源輸入接腳必須分開。



其次,就行動通訊產品而言,堆疊構裝的方式不但可以減少零件所佔據的空間,因為元件本身之間的連接距離縮短可使傳輸速度提升。如(圖二十一)所示,為一Flash加SRAM加FCRAM之IA產品的堆疊構裝示意圖。其中,晶片1為Flash乃利用覆晶的技術與基板作接合,晶片2亦為Flash,堆疊在晶片1上並以Wire Bond與基板作接合,晶片3與晶片4為SRAM與FCRAM依序堆疊在晶片2上,並以Wire Bond與基板作接合。(圖二十七)顯示FLASH+SRAM+FCRAM產品之功能圖,如先前所歸納每個元件都為16位元架構、都有Address PIN且供給電源腳亦都分開。




《圖十九 Flash+SRAM堆疊構裝〈資料來源:Mitsubishi〉》




《圖二十 Flash+SRAM功能圖〈資料來源:Toshiba〉》



《圖二十一 Flash+SRAM+FCRAM堆疊構裝〈資料來源:Toshiba〉》


結語


數位無線通訊產品在多媒體化的帶動下,消費者對記憶儲存裝置的高容量及小型化的需求將永無休止。除了微縮製程技術的不斷提升外,輕薄短小的構裝技術將是不可或缺,而堆疊構裝的技術正是實現高密度構裝及小型化最適切的SiP(System in Package;系統級封裝)技術。雖然,各種記憶體嵌入式的SoC產品不斷地推出,但是對高記憶容量的產品而言,堆疊構裝的SiP技術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至於講求高速存取方面的產品,則仍需視系統供應鏈是否成熟而定;一旦嵌入式的記憶體具有較低之成本時,記憶體便自然嵌入SoC產品內,否則堆疊技術在記憶產品方面的應用,尤其是複合記憶體方面之應用,應具有無可取代之地位。



(作者任職於鈺橋半導體)




表二 Flash+SRAM構裝元件製造商整理表


































































































































Flash device SRAM


device

Fujitsu Toshiba NEC Mitsubishi   Sharp     Intel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16Mb 2Mb D AB D BG     B BB A,B AA,BB B BA
4Mb D BE D BG D BG B BB B BB B BC
32Mb 2Mb D TBD             A BB    
4Mb D BH D BG D BG B BB A,B BB B BC
8Mb D TBD D BG         B* TBD    
64Mb 8Mb D TBD D BG         B* TBD    
16Mb                 B* TBD    


資料來源:Mitsubishi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攜手凌通開創邊緣AI運算平台 加速製造業邁向智慧工廠
» 工研院IEK眺望2025:半導體受AI終端驅動產值達6兆元
» SEMI提4大方針增台灣再生能源競爭力 加強半導體永續硬實力
» 大同智能攜手京元電子 簽訂綠電長約應對碳有價
» 機械公會百餘會員續挺半導體 SEMICON共設精密機械專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62.6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