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永續意識改變消費慣性 佈局FMCG千億美元綠色商機
 

【作者: KANTAR】   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406】

市場趨勢研究機構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全球報告《Who cares? Who does?》邁入第五年,探究分析全球2023年度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快速消費品),又作「快速消耗品」消費者對於永續議題的態度與行為趨勢。此研究涵蓋全球35個國家、參與的受訪者高達112,000位,連結消費者的永續意識及真實FMCG購買行為,反映全球5000億美元綠色商機。


【趨勢一】永續與通膨共存 「環境友善積極者」回升至22%

凱度報告《Who cares? Who does?》依據消費者對永續議題的關注程度,將受訪對象分為三類族群,「環境友善積極者」關心環境議題並積極採取對應行動,「環境友善考量者」關心環境議題但礙於方便性和價格考量、較少採取行動,「環境友善消極者」幾乎不關心環境議題且不採取相關行動。


2023年凱度研究指出,隨著全球市場通膨壓力趨緩,「環境友善積極者」占比重回2021年水平,從去年18%提升至22%。值得留意的是,四成受訪者表示經濟壓力影響他們執行永續購買的意願,「永續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及「永續產品的感知價值」,於全球通膨影響與不穩的經濟環境之下將是廠商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的關鍵。



圖一 : 凱度指出「環境友善積極者」人口佔比回彈至22%,且預估在2027年達27%。
圖一 : 凱度指出「環境友善積極者」人口佔比回彈至22%,且預估在2027年達27%。

【趨勢二】更積極減少塑膠垃圾 高達3/4消費者自備購物袋

從近年的市場觀察與數據變化,凱度指出「容易理解、容易實行、與日常相關的議題」更能引發消費者共鳴,讓消費者有更高意願採取行動。


根據凱度全球調查,消費者對永續議題關注的前三名為「氣候變遷」、「水資源缺乏」及「塑膠垃圾」,並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實際採取行動來支持永續。凱度研究指出全球多達74%消費者自備購物袋,並有62%消費者使用環保杯,透過日常行動執行永續消費。



圖二 : 凱度公布過去五年FMCG消費者實行減塑消費的趨勢變化,自備購物袋和環保杯的人數增加。
圖二 : 凱度公布過去五年FMCG消費者實行減塑消費的趨勢變化,自備購物袋和環保杯的人數增加。

【趨勢三】永續可減輕荷包負擔 民眾購買二手衣物、減少剩食

減輕地球負擔的同時,也能找到減輕消費負擔的可能。凱度研究指出「物價上揚」意外地創造更多永續行為,例如在服飾市場,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有更高機會購買二手服飾。此外,全球有25%受訪者關切剩食的問題,消費者減少食物浪費的作法包括適當的食物儲存(81%)、用剩餘食材製作餐點(69%)、預先規劃菜單避免購買非必要食材(67%)等。


【結語】消弭消費者選購障礙與知識門檻 抗物價上揚後延伸價值

根據《Who cares? Who does?》報告,全球消費者購買永續商品時最大的阻礙為「價格」、其次為「不知道什麼是環境友善的選擇」,再來是「不容易買到」。


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商務策略部Expert Solution副總監潘星宇指出:「在通膨與經濟不穩的環境下,FMCG品牌溝通永續議題,如何平衡不同消費族群的需求以及物價上揚下的消費分配將是短期主要挑戰,可從消費者對金錢成本的在意、節約資源作為溝通切入點。」


潘星宇也指出:「長期規劃仍要回歸消費者對於產品或服務需求,除了鞏固核心競爭力、提供友善環境的情感訴求外,也應該設想如何提供消費者延伸價值,例如更健康、更高品質的產品,並給予適當教育、強化消費者對永續議題的認識,將有助加深品牌永續形象。」


相關文章
資料導向永續經營的3大關鍵要素
ST:內部擴產與製造外包並進 全盤掌控半導體供應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臺歐攜手 布拉格論劍 晶片創新技術論壇聚焦前瞻發展
» DigiKey於SPS 2024展覽展示自動化品項與技術服務
» ROHM的EcoSiC導入COSEL的3.5Kw輸出AC-DC電源產品
» 中華精測AI製造 實現先進測試介面創新商機
» 貿澤為基礎架構和智慧城市設立工程技術資源中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7.103.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