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多媒體網路手機的希望──雙網手機
3G神話破滅 雙網折衷方案登場

【作者: 歐敏銓】   2004年10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705】

當多彩的影像開始在我們的手機上出現時,這個隨身設備的魅力又再度提升;大家對於它的想像力也不斷增加,期待如電腦網路般的多樣化功能(尤其是多媒體功能)終將在它的身上實現。對於這個願景,我們的信心是十足的,問題只在於,要透過什麼方式來達成?


在2000年中的全球3G搶標中,很顯然地,我們將希望寄託在這個「後GSM」的蜂窩網路技術上。這3-4年來全球在3G上的投資恐怕有數千億美元(光歐洲一地就超過900億美元),然而,實際的成效卻是令人扼腕,不僅在國際通用的標準上擺不定,傳輸的效率也難登大雅之堂,離系統開發商當初宣稱能傳輸電視品質影音節目的理想相當地遠。


3G手機既然等不到,消費者對串流節目(Streaming Program)、視訊電話(Video Phone)和3D遊戲的隨身化需求又有增無減,那是否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呢?有的,那就是折衷下的雙網策略。這是在WLAN快速普及下興起的新市場契機,既可保有蜂窩手機系統的高覆蓋面、可行動收訊、收費及漫遊機制完善等優點,也能發揮WLAN的高頻寬、低價格和Web化的種種優勢,何樂而不為呢?


在手機的設計上,重點是如何將WLAN的模組整合入這個極小化的手持設備當中。過去WLAN的目標設備為PC或筆記型電腦,模組的尺寸限制不大,耗電上的限制也不算嚴苛,但到了手機的設計實務上時,卻是最關鍵的挑戰。WLAN收發時的耗電不小,因此開發者更強調在待機模式下的省電設計,目前已可達到2nW以下,但仍有改善的空間。


此外,當資訊收發的量大時,手機內部的相關組件的需求也大有不同,至少,儲存的空間要更大、處理器的效能要更強,甚至得配備專屬的3D/Graphic處理器。如果這些問題都能獲得完善的解決,那這個手持設備幾與PC無異,但技術的瓶頸在短期內仍不易克服,所以開發者得有所抉擇,就像筆記型電腦一樣,不是最必要的或不必隨時帶著走的,那就做成外插附件好了。


在過去,硬體零件的組成幾已決定一支手機的功能,但在PC化的手機設計趨勢下,軟體的重要性會大幅提升,甚至是市場差異化的賣點所在。目前的手機軟體功能仍然相當陽春,但隨著網路化及手機系統效能的提升,多媒體等應用軟體與介面的設計就成了吸引人的重點,一支多媒體、多功能手機是值得期待的。然而對廠商來說,如何達成底層的WLAN與GSM/GPRS的切換或互通才是更迫切的工件。


不過,很現實地是,終端設備的雙網化只是雙網策略中的一環而已,要達到兩種系統隨時隨地都能無礙的共行或切換工作,就得克服更複雜的產業鏈整合問題,如電信系統商及WLAN服務商的漫遊及付費協商,以及內容供應商的商業模式等。由於這些機制或模式涉及業者們的既得利益,並不容易擺平,但較單純的終端設備開發仍能當做開路先鋒。在設備成熟和消費者的呼聲下,雙網的成型仍是可以期待的。(歐敏銓)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 生成式AI海嘯來襲 企業更需要AI雲端服務來實現創新與發展
» 研究:Android品牌多元化布局高階市場 本地化策略與技術創新將引領潮流
» AI走進田間 加拿大團隊開發新技術提升農食產業永續發展
» 以電漿科技回收鋼鐵業二氧化碳 比利時打造全球首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2.130.24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