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利用选择性电化学接触置换法制作铜导线
 

【作者: 蔡明蒔】2001年10月0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9908】

铜制程新挑战

从1998年IBM宣布铜导线晶片制程技术,利用铜镶嵌技术(Cu Damascene Technology)进行高效能晶片制作已不再是什么新闻。目前晶片制造商正着力于铜制程之模组技术及其制程整合以提升量产制程之良率。应用Cu Damascene process 于0.13微米线幅世代之技术挑战更胜之前0.25或0.18微米世代,主要之技术瓶颈在于导线线幅减小时对于缺陷(defect)的容忍度要求将更严苛,及介电层导线及引洞沟渠深宽比大幅增加,使阻障层及铜电镀晶种层沉积及铜电镀填充的困难度更高。


这将促使目前使用之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继准直(collimated)及电浆游离(I-PVD)之技术改进后,改用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VD)以应用于0.1微米线幅以下阻障层及晶种层之沉积。其为传统CVD技术之改良,先通入低压金属前趋物以单一分子层吸附于晶圆受质上,再通入反应气体进行吸附金属还原沉积。沉积速率控制于10-50A/min,沉积厚度小于40A以下。


至于铜电镀之晶种层沉积及电镀填充则仍有待解决,一般来说化学气相沉积会是当然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无电化学电镀(electroless plating)提供选择性铜导线沉积方法,以克服高深宽比沟渠填充及化学机械研磨过研磨时所遭遇的铜导线浅碟化问题。


《图一 选择性接触置换铜导线制程流程图》
《图一 选择性接触置换铜导线制程流程图》

非晶矽接触置换之选择性无电镀铜沉积法

目前铜金属沉积及沟渠填充主要借助电镀法完成,但在导线线幅小于0.1微米时,电镀所需之铜晶种层将严重受限于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填充高深宽比沟渠之阶梯覆盖性。且由于铜之扩散阻障层金属,如钽或氮化钽,的磨除率远低于铜金属,造成化学机械研磨时需过研磨移除沟渠外之导电阻障金属,而造成铜导线浅碟化(Cu dishing)及介电层之磨蚀(oxide erosion) 。为了解决上述两项问题,在本例中,我们利用含铜离子水溶液与非晶矽薄膜进行电化学接触置换法来进行选择性沉积铜导线。


《图二非晶矽膜及沈积铜膜各时期的厚度变化》
《图二非晶矽膜及沈积铜膜各时期的厚度变化》

沉积毯覆性非晶矽膜

《图三 经由a-Si CMP磨除沟柒外的非晶硅膜》
《图三 经由a-Si CMP磨除沟柒外的非晶硅膜》

以目前发展成熟之低温PE-CVD或HDP-CVD法沉积非晶矽膜于先前已定义蚀刻及以PVD法毯覆沉积Ta阻障层之高深宽比沟渠或引洞内(图一)。此举可以克服先前以PVD法沉积铜晶种层之阶梯覆盖性不佳之技术瓶颈,以及后续电镀铜沟渠填充问题(Bottom-up filling)。


沉积毯覆性非晶矽膜后需以a-Si CMP法磨除沟渠外之多余非晶矽,研磨终止于Ta阻障层上,以利后续铜接触置换之选择性。此后,可以CMP或电浆蚀刻移除沟渠外之Ta金属层。最后以电化学接触置换法(electrochemical contact displacement)选择性将沟渠内非晶矽置换为金属铜。


《图四 接触置换沟渠内之非晶硅变铜金属晶粒》
《图四 接触置换沟渠内之非晶硅变铜金属晶粒》

接触置换法

接触置换法是利用Si0矽原子与Cu2+铜离子(7.5g/L)于含F-氟离子(1%)水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如式1-3所示,


阳极氧化半反应 Sis + 6F-aq. → SiF62-aq + 4e _______________(1)


阴极还原半反应 Cu2+aq. + 2e → 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氧化还原全反应 Sis + 6F-aq. + 2Cu2+aq. → 2Cus + SiF62-aq__(3)


即一个矽原子氧化可释出四个电子,用以还原二个铜离子为二个铜金属原子沉积。氧化后之四价Si4+ 离子会与水溶液中氟离子化合形成可溶性SiF62-离子而被溶除,而不会形成表面氧化矽钝化层阻隔底层矽原子之持续反应。


退火化处理

图二所示为置换沉积铜膜厚度约为被置换消耗非晶矽膜厚度之1.5倍(图二)。且在起始置换阶段,铜膜沉积速率约为100 nm/min,而置换三分钟之后,沉积速率下降约为75 nm/min。此乃置换反应受限于氟离子及产物SiF62-离子经由已沉积表面铜膜之物质转移(mass transport)。而与水溶液中铜离子转移无关,其可在金属铜膜表面上进行还原沉积。


由于一个矽原子可以置换沉积二个铜原子,有利于减少a-Si CMP过研磨所造成沟渠内浅碟化之制程宽度(process window)限制。可增加过研磨时间确定移除所有沟渠外非晶矽,以减少后续铜接触置换之选择性损失(selectivity loss)。图三所示为经由a-Si CMP,选择性接触置换铜导线,及退火处理致密化后铜导线之SEM剖面图,显示其本质选择性置换铜导线之优点。 (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图六 未退火处理的铜膜XRD绕射图谱》
《图六 未退火处理的铜膜XRD绕射图谱》

验证各种制程

另外需验证以此选择性接触置换法沉积之铜膜品质是否劣于目前之电镀沉积铜膜。接触置换铜膜之XRD绕射图谱,显示其主要晶粒晶相为<111>最密堆积,且经由适当之退火处理后可显著改善其致密性(图六)(图七)。并藉由pull-off附着力测试量测其与底层Ta之附着力为16.9 Kg/cm2,与目前电镀沉积铜膜相当。并由片电阻量测其铜膜电阻率为3.01 mU. cm。显示此选择性接触置换法进行铜导线制程可取代目前以PVD及电镀铜法进行之嵌入式导线制程。


《图七 已退火处理的铜膜XRD绕射图谱》
《图七 已退火处理的铜膜XRD绕射图谱》

结语

面对持续导线尺寸微型化之趋势,尤其在0.13微米线幅以下时,铜嵌入式导线制程面临高深宽比沟渠填充金属化之技术瓶颈。尤其目前以PVD法沉积扩散阻障金属层及铜电镀晶种层之阶梯覆盖性不佳。本研究提出以PECVD非晶矽膜沉积及选择性电化学接触置换法形成铜导线,可以有效克服高深宽比填充问题。另外,由于接触置换本质选择性,可以解决毯覆式铜膜化学机械研磨过研磨Ta阻障层,所造成的导线浅碟化及介电层磨蚀问题。本研究中亦证实经由适当之退火处理后之置换铜膜品质不逊于电镀铜膜。 (本文作者目前任职于国家毫微米元件实验室)


相关文章
满足你对生成式AI算力的最高需求
小晶片大事记:imec创办40周年回顾
从应用端看各类记忆体的机会与挑战
高速运算平台记忆体争霸
多项认验证服务建置 协助台产业建立数位创新生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EMICON Taiwan将於9月登场 探索半导体技术赋能AI应用无极限
» 工研院探讨生成式AI驱动半导体产业 矽光子与先进封装成关键
» 工研院IEKCQM:制造业趁势AI成长6.47% 半导体产值2024年首破5兆
» 台湾应用材料启动「应材苗懂计画」 共组「半导体科普教育联盟」
» TrendForce:美关税壁垒加速转单 台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上升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34MRJI0STACUKA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