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维持e-Business竞争优势的要角
 

【作者: 黃建智】2000年11月01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5707】

前言

完整的交易市集,是将企业经营价值链上的三大环节串连起来,分别是: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面对激烈的企业竞争,除了将价值链前端的流程优化之外,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更是不可缺的竞争优势(图一)。


《图一 E-Business架构图》
《图一 E-Business架构图》

根据学者的研究指出,客户与企业往来年限愈长,对企业的获利愈有帮助,因为这代表了更多的采购,以及较低的服务成本等。同时在许多企业也发现,顾客移转的代价甚高,往往费尽千辛万苦取得的顾客,却在竞争中轻易的流失。事实上,美国移动电话系统业者,每年因客户移转所造成的损失达20至40亿美元。因此,顾客关系的维护及主动出击的建立,已被视为下一波企业竞争的重要策略思维。


因此在评定B2B交易市集,是否提供CRM功能,成为重要的选择因素。许多CRM工具提供者,在这波策略思维的改变中更是一跃而成当红炸子鸡,从Nasdaq股市的走势亦可看出端倪,例如CRM大厂Siebel,在这波全球股市动荡不安的行情中,却维持稳定的成长。其他像是IBM、SAP、甲骨文等国际信息大厂,亦纷纷宣示投入CRM市场,一个由CRM领军的e-Business时代悄然来临(图二)。


《图二 Siebel,Oracle股价表现与Nasdaq指数表现比较》
《图二 Siebel,Oracle股价表现与Nasdaq指数表现比较》

顾客为核心 信息工具为实践

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是CRM的主要课题,根据Gartner Group对CRM所下的定义为:CRM为一企业的整体策略,透过顾客满意策略,以及巧妙地链接顾客与供货商,将企业的获利及顾客满意推至最高点。由此定义可以了解到CRM主要在处理企业前端面对顾客的管理,当然此处的顾客不仅限于狭义的消费者而已,每个产业里从上游到下游,面对的顾客可能是个人消费者,也有可能是企业户;有可能为数达千万,也有可能只有数十个。不论对象型态或是规模大小,都需要CRM来强化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从概念上来看,CRM的核心可分为四大步骤,首先是确认客户对象,收集并建立起顾客数据库是第一步。其次是根据顾客数据库来对顾客进行分级,采取的准则可能是消费特性,或是利润贡献度。接下来是建立与顾客互动的模式,展开所谓一对一的顾客关系。最后则是根据每个顾客的特性,设计专属的服务与产品,除了满足顾客需求外,并进一步强化顾客关系。


基于这样的概念,从CRM工具提供者的角度来看,CRM的功能主要分为营销自动化,销售人力自动化(Sale Force Automation;SFA),以及客户服务与支持三个部份。


在营销自动化方面,过去企业都先从所谓数据仓储(Data Warehousing)开始,强调的重点在于数据库的建置,作为日后分析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因特网相关技术发展成熟,数据开采(Data Mining)的技术蔚为风潮。CRM可依目标市场的不同,将企业营销资源做最适当的分配,以寻求最高的投资回报。


在SFA方面,CRM可将销售人员与企业内部的数据库作一链接,让销售人员透过各种通讯管道,与企业总部进行链接。如此一来,一方面除了企业可以实时收集到销售人员回报的信息,并且可以提供给顾客最新的公司讯息,增进销售人员战力。


在客户服务以及支持方面,CRM可以将各种前台应用程序做一整合,并依照客户要求,透过适当的沟通管道迅速作出响应。随着通讯科技的发达,在这方面可供应用的工具日趋多样化,亦是大多数企业优先导入的项目。


近年来,广义的CRM延伸至企业上游供货商、以及策略联盟伙伴,将企业外部的个体均视为服务的顾客,透过网络进行整合。同时在规划CRM时,企业亦逐渐将之纳入电子化企业(e-Business)的范畴中,强调与ERP、SCM系统的整合。


成长力道强劲 2003年可达240亿美元

在CRM的市场方面,根据IDC的预测,CRM市场将从98年的19亿美元,成长至2003年的110亿美元。AMR Research分析师亦相当看好CRM市场的潜力,认为2003年可达168亿美元,未来5年每年成长率约50﹪。而在2000年10月份由Aberdeen Group出版的一篇CRM市场报告,更大胆预测2003年将成长超过240亿美元,并认为CRM仍将是高度成长的信息市场。


目前积极进军CRM市场的厂商,以ERP厂商及通讯设备大厂最力,如SAP及Oracle,均纷纷开发出CRM及相关软件,以紧密结合网络商务的特性,企图维持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讯设备大厂Lucent及Nortel也是相当积极。Nortel再2000年初变以21亿美元购并了CRM厂商Clarify。而Lucent更是对外发表即将推出一套CRM软件-CRM Central 2000,再加上目前排名第一的Siebel,整个CRM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


电信及服务业将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尤其在金融及电子商务行业,顾客第一的服务主轴意识蔓延在企业高阶主管的心中,将连带使得CRM更蓬勃发展与竞争激烈,同时也会加强因特网、电话、传真等不同通讯管道的整合。


Cahners In-Stat更把以网络为中心,整合不同信道的CRM软件商,另外划分出一新兴类别-Web-based Customer Interaction(WCI)。根据In-Stat预测,WCI市场2000年规模为2.27亿美元,2004年将成长至18亿美元。不过目前WCI产品仍须与传统的CRM软件进行配合,而且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厂商,大多为出创公司,较大的威胁将是来自于Oracle及Siebel等大厂。


领导厂商Siebel 持续挺进,抛开追兵

成立于1993年的Siebel Systems,于96年股票公开发行在Nasdaq挂牌上市。这几年来透过一连串合纵连横的动作后,地位日趋巩固,为目前CRM市场上排名第一的领导厂商。尽管面临Oracle不断叫阵,以及一些其他CRM公司虎视眈眈之下,Siebel的解决方案仍持续向前精进,从桌上计算机到大型系统,从有线环境到无线传输,不断有新的产品开发出来。反而是许多昔日相抗衡的CRM公司,陆续走上购并之途,像排名第二的Vantive为Peoplesoft所并购,通讯大厂Nortel,则是收购排名第三的Clariify。


Siebel的产品线,主要目的在于让企业能透过不同的沟通管道,如网络、Call Center、经销体系,对其顾客进行有效的销售、营销、及服务。在这样的架构下,Siebel依照企业机能发展出下列产品线:Siebel Sales、Siebel Services、Siebel Field Service、Siebel Call Center、Siebel Marketing、以及一般性的工具。这些产品线亦针对企业机能的特性,分别由各种组件组成。


此外也有为不同产业量身订作的解决方案,例如Siebel eFinance、Siebel eInsurance、Siebel ePharma等等。值得一提的是,Siebel在产品线的安排上,另有专为.Com公司设计的Siebel.COM Application,主要强调Web-Based的应用以及个人化的功能。


自去(1999)年开始,Siebel陆续开发在不同平台上的CRM解决方案。像是支持Windows CE的CRM应用程序。日前与手机制造大厂诺基亚签约,将发展行动商业软件,未来可配合诺基亚的WAP服务器,提供营销及销售的部分功能。同时也与Sprint PCS合作,将Siebel的.COM Application放在Sprint的无线网站上。


在顾客至上的未来竞争中,企业导入CRM的比例越来越多,包括IBM、德国电信、朗讯、大通银行、在线券商Charles Schwab、雅虎等各种产业,都是采用Siebel的解决方案,这也显示出CRM市场未来的潜力无穷。根据财星杂志调查1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中,Siebel名列第三,仅次于4Kids Entertainment及RF Micro Devices。


从最近四季的营运来看,至2000年6月为止的一季,营收为3.87亿美元,较去年同季的1.64亿美元,成长超过100﹪。获利亦从2,580万美元,增加为4,530万美元。从这样的营运数字看来,Siebel既不像一般电子商业软件公司初创的青涩,但却具备营收成长的爆发力。同时在最新的华尔街分析师报告,22个分析师中有17个推荐为「强力买进」等级,5个则是「买进」等级。


若从股市的表现来看,似乎也显示出Siebel的成长气势。自从IPO以来,股票报酬率高达40几倍。即使在今(2000)年那斯达克回调修正的情况下,Siebel依旧气势如虹。若再与软件大厂Oracle比较,更可看出虽然同为涨势,但是Siebel仍是有较佳的表现。


结论

过去曾经提到,交易市集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人潮,人潮的汇集除了内容外,如何让顾客满意并且愿意长久在此交易,则是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同时过去企业导入信息科技时,最早从内部资源管理做起。面对越来越多的严酷挑战,企业若不想在E世代中缺席,是必要运用各种高科技工具牢牢抓住顾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e-Business经济的发展,CRM必将引领潮流之发展。


相关文章
AI无所不在前进行动装置势在必行
您的开源软体安全吗?
危机还是转机?那些调研机构眼里的2023年
企业创新契机 永续经营与数位转型并行
永续是企业创新契机 与数位转型共驾其驱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AP加速AI驱动供应链创新 推动制造业转型
» IBM总营收和现金流成长 斥资近70亿美元研发AI、量子、半导体
» IDC:2023年亚太区PC市场衰退16.1%
» IBM力推AI服务平台 助企业顾问提升50%生产力
» IDC:全球智慧手机产业链维持平缓 竞争格局变化不大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13GOW64STACUKL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