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台湾12吋晶圆厂的展望与未来
 

【作者: 謝馥芸】2002年01月0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12756】

今年是不景气的一年,各大晶圆厂都受到波及,产能利用率大幅减少,财务预测也一改再改,也因此各厂商均期盼景气能早日回春,以免苦日子过多了,影响到公司的营运。


然而时局多变,起先是单纯的不景气问题,DRAM市场供需失调,经济不断衰退;后来911事件爆发,造成全世界大恐慌,航安及国家安全皆受到考验;不料在9月17日时,纳莉风灾袭卷全台,造成半导体产业再度受到冲击,许多电子零组件代理商损失严重;而后美阿战争爆发,使得世界各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又受到影响。今年大环境如此恶劣,使得厂商经营的难度提高,许多厂商因而倒闭损失惨重。


12吋厂蓄势待发

尽管如此,虽然许多未建的12吋厂之建厂时程延缓许多,但是每家晶圆厂都知道,就算不景气,12吋厂仍是未来必需要走的路,因此茂德、力晶等都对外表示仍要盖12吋晶圆厂。


不过建造一座晶圆厂所需的成本极高,8吋晶圆厂需10亿美元的资本,而12吋晶圆厂更高达30亿美元左右才能建厂,所以从决定盖厂到盖厂完成、采购生产设备到正式生产,期间所耗费的成本,每笔都是惊人的数字,因此完成12吋晶圆厂,等于完成一项庞大的成果。


台湾目前已有台积电、联电的几座12吋晶圆厂(表一),另外联电在新加坡、日本也有12吋厂,可见我国12吋厂的实力傲视全球。话虽如此,但台湾不能一昧老王卖瓜,因此本文简单略述12吋晶圆厂的来龙去脉,让读者了解12吋厂的问题及优势。


台湾晶圆厂的过去

在此简短说明我国半导体晶圆厂的历史,使读者更能印证如今台湾的半导体业成果。


政策带动产业

过去由于台湾的政策特别营造之关系,使得精细加工业十分流行,而广大的劳动人口及政策的导向,因而造就了晶圆代工业的成功。 1987年,台积电于工研院建厂后,正式带动了台湾半导体业的发展;而1995年,联电也转型为专业的晶圆代工,台湾晶圆双雄的地位由此确立。


2000年半导体产业的整体产值来看,台湾的总产值,占全球的4.7%,为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与韩国;其中由我国所创始的专业晶圆代工,更是缔造出43.43亿元的产值,世界占有率为64.6%,成果卓越,为世界第一。


8吋厂停止扩建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6吋晶圆市场已逐渐缩小,而8吋晶圆已成为市场主流,尽管如此,据了解今年的半导体市场,大多厂商已停止8吋晶圆设备的采购动作,全力投入12吋晶圆的发展,尤其以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联电的成果最佳,加上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台湾应材(Applied Material)、矽晶圆供应商崇越及中德矽晶、光罩代工厂中华杜邦及翔准先进等的支援配合,使得12吋晶圆产业链俨然成形。


12吋厂之优劣处

理论上,在一片晶圆上能一次生产较多的晶粒,就能顺利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厂内的产能。但是放大晶圆面积,却也表示矽晶圆的生产成本提高,矽晶圆供应商的制作困难度增加。据上游矽晶圆供应商表示,12吋矽晶圆的制作上,矽晶圆柱的长度较8吋短,制作的时间较长;由此可知12吋晶圆的成本问题。


另外,依生产结果做比较,以8吋和12吋晶圆为例,生产一平方公分之晶粒的成本来做比较,12吋晶圆所需成本增加了约57%,原因为12吋晶圆一次产出的晶粒较8吋多了2.3到2.6倍,单颗晶粒的成本也降低了约30%,但是据了解,目前只有台积电的SRAM产出良率达到90%以上,其它产品的良率却难以提升,使得12吋制程成本难以降低。


庞大资金需求

设备的折旧、维护与材料成本的增加,也考验晶圆厂省成本的功力,这表示要生产12吋晶圆,不光是单纯把设备弄大即可,相关的材料获得、生产流程与机器都要改变,而这些都牵动了整体晶圆产业。


目前产业的趋势──为配合12吋制程主流,半导体设备商必需做到产品有够大的空间来运作12吋晶圆,此外设备在晶圆厂房内的占地能尽量缩小,设备运作也要够稳,技术还得不断创新,在市场上才具竞争力。然而达到这样的标准,设备商的荷包也要有血本无归的心里准备,因此小家的设备商将比过去更难生存,大的设备商的经营困难度也将比以往提高许多。


制程迷思

晶圆厂本身在运作12吋晶圆时,也有制程上的困难,技术瓶颈难以突破。首先,目前媒体最喜欢把「12吋、0.13微米、铜制程」这三个名词摆在一起,仿佛0.13微米就只能用铜制程及12吋晶圆来制作,或者铜制程一定就是用在12吋晶圆上。


既然这三个名词已成风尚,那么就这三个名词来探讨,可以发现到的问题为铜制程目前虽然以钽材料为主,但是由于钽为世界稀少性的材料,因此铜制程仍需要开发其它更佳的材料,以便使制程成果更好。


0.13微米的问题,包括光罩供应来源不足、光罩价格居高不下、上游IC设计易出现Crosstalk(串音效应)等问题;至于12吋制程,由于12吋晶圆面积过大,制程中难以维持平坦化,甚至有专家曾简单表示:「12吋制程问题,不论炉管、扩散、蚀刻、离子布植、黄光等,全部都有技术困难的地方。」


讨论了这么多的问题,12吋厂仍然是未来晶圆厂必走的路,所以无论有多少困境,相信台湾厂商都能披荆斩蕀,破除所有难关。不过,尽管晶圆不断大型化是不可免的趋势,然而笔者曾与专家讨论过,在晶圆厂不断扩大晶圆面积的同时,是否也意谓着某种恶果将等在前头?该位专家即指出,若一直照此趋势走下去,未来世界的晶圆厂,不但在制程上将出现量子物理等问题,连线宽都可能以光等方式来解决,因此到时的晶圆厂,可能耗尽全球资本,也只能盖一二座厂。文载至此,仅供读者莞尔一笑,毕竟这样的情形不可能发生于近代。


大陆12吋厂发展困难

大陆的中芯即将营运,这也表示中国的晶圆代工业终于要正式启程了!在业界一片看好大陆的内需市场,产业不断喊着前进中国的口号的同时,也表示台湾与大陆的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关系也将更为激烈。


尽管如此,由于晶圆厂与传统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事成本只占晶圆厂的一小部分,厂商无需像传统产业为节省成本,必需往低劳工报酬的国家发展;尤其8吋晶圆厂已是半自动系统的晶圆厂,所需人力已较6吋厂少,而12吋厂则是全自动系统的晶圆厂,需要的人力将比8吋晶圆厂更少,所以12吋晶圆厂是否去大陆发展,业者似乎也较8吋晶圆厂商来得不急躁。


另外,受限于美国的规定,许多0.13微米12吋用更为精密的设备无法输往大陆,因此12吋厂去大陆的行程,就比8吋厂更慢了;虽然为吸引厂商到大陆设厂,大陆的各大园区无不出奇招,比方土地免税、三或五年免税等优待方式招商,然而据了解,大陆的增值税高达17%,比台湾的10%高出许多,光这点就已吓退许多台商,因此12吋厂前进大陆,似乎还要晚几年才行。


结语

随着晶片电路设计进入EDA时代及SoC的盛行,功能强大的晶片设计方法,不再是大厂的不传之秘,一堆无晶圆厂的设计公司(Fabless Working House)也随之而生,成为晶圆厂的大宗客户群。


晶圆代工厂为应付这些不断增加的投单,也开始扩充产能、增建新厂。如何压低生产成本以及改进制程,以便在激烈的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保有竞争力,是这些晶圆代工厂不能忽视的课题。


目前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改进制程、改进材料,提高晶圆的速度及降低耗电率及增大晶圆面积,让单片晶圆可以放入更多的晶粒。而增大晶圆面积这点,正是各国各厂正在努力进行的工作-增建12吋厂。


仅管台湾晶圆厂的强势,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重视台湾这个小岛国,然而不论是晶圆代工、DRAM厂等,皆从6吋、8吋晶圆制程,迈向12吋制程的潮流,而建一座12吋厂,所牵扯的问题包含资金、技术等,因此未来12吋厂商能否能顺利永续经营,也考验着各家业者的经营头脑。


表一 12吋厂现况与产能目标

厂商

目前制程(μm)

2001年月产能

2002年产能目标

台积电

0.13

3000~4000片

10,000片/月

联电(南科厂)

0.13

未知

10,000片/月

力晶

0.15

2003年正式量产

茂德

0.14

2002年第一季量产

亿恒

0.14

11,000片/月

25,000片/月

Source:零组件杂志编辑部
相关文章
鉴往知来 洞察不同应用领域的DRAM架构(上)
鉴往知来 洞察不同应用领域的DRAM架构(下)
CMOS影像感测器如何把手机变单眼
美中贸易战是主要挑战 新技术唱旺下半年
台湾DRAM产业的谢幕曲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主办VLSI TSA研讨会登场 聚焦异质整合与小晶片、高速运算、AI算力
» 国科会扩大国际半导体人才交流 首座晶创海外基地拍板布拉格
» SEMI: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况 出货微降至1,063亿美元
» 经济部估受惠HPC与AI需求 今年台湾积体电路业产值可??转正
» TrendForce:台湾强震过後 半导体、面板业尚未见重大灾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P5POJBQ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