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堆叠式构装在记忆产品之应用(下)
前瞻封装系列专栏(8)

【作者: 姜正廉】2003年02月0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8399】

Flash技术介绍


Flash技术依记忆胞结构可分为2类,如(图一)所示,NOR型之记忆胞每个记忆胞与BIT LINE相接,其记忆胞的面积较大,但具有较快之随机存取速度。 NAND型的记忆胞约16~32个记忆胞相串联后才接到BIT LINE上,记忆胞面积较小,但串列式数据存取的速度较快。因此,NOR型的快闪记忆体适用于快速随机存取之产品,以程式码储存之应用为主,密度超过64Mb以上。NAND型的快闪记忆体适用于作串列式大量资料存取之产品,故一般适用于资料码储存之应用,密度超过512Mb以上。 (图二)显示各种不同的Flash记忆胞结构及开发厂商,其中由Hitachi提供之NAND型快闪记忆体为多层记忆胞结构(Mult-level Cell),每个记忆胞可提供2bit的存取,使其在高密度之资料码储存的竞争上具有很好的优势。



其次,就功能图来看,NOR型的快闪记忆体功能图类似DRAM,具有Address Pin(A0~A19)的随机存取功能,其记忆细胞阵列可计算为220×16=1M×16个记忆位元之密度,读写以WORD为单位。而NAND型的快闪记忆体的Address Pin由IO Buffer以串列方式产生,其记忆细胞之记忆位元密度如(图三)及所示,以Page为单位作存取,1个page为528 Byte,1个Block为32Page,1个快闪记忆体有1024 Block,则总记忆量为528 Byte×32 Page×1024 Block=132 Mbit。(图四)显示,NOR型及NAND型之快闪记忆元件的PIN ASSIGNMENT比较图。由图中可看出,NOR型的快闪记忆元件具有较多的接脚数,而NAND型的快闪记忆元件少了Address Pin,使其有相当多的NC PIN,在堆叠构装的应用上相当合适。



NOR和NAND型Flash比较


NOR型快闪记忆体的资料读写是以WORD为单位,而NAND型的快闪记忆体则以PAGE为单位。因此,在资料的读取上NAND型比NOR型多出串列式page的读取时间(50ns/page),在资料的写入上NAND型所花费的时间每个page约200us,而NOR型的快闪记忆体每个word只花费10us的时间。至于在资料消除的时间方面,两者都以block方式进行资料消除,但NAND型所花费的时间为2ms比NOR型的快闪记忆体的0.5s要快许多。由此可知,NOR型的快闪记忆体适合于快速读取但资料量不大之应用,若需要大量资料写入及消除的应用,以NAND型的快闪记忆体较为合适。 (图五)乃是针对NAND及NOR型的快闪记忆体相关之技术所作的整理。由图中可看出,记忆容量利用1bit/cell的技术可达1Gb,2bit/cell的多层记忆包架构由256Mb开始发展,目前亦开发出1Gb的记忆容量。在构装型式方面,128Mb以下之构装采TSOPII_44以上到1Gb则采TSOPII_48的构装方式。记忆胞构造方面,32Mb以下之Page大小为256Byte以上为512Byte。 128Mb以上之Block大小具有16KByte,64Mb~32Mb之Block大小则为8KByte。




《图一 CELL ARCHITECTURE COMPARISON〈资料来源:Samsung〉》




《图二 Various Flash Memory Technologies〈资料来源:Samsung〉》




《图三 Page/Block定义〈资料来源:Samsung〉》




《图四 NOR/NAND型快闪记忆元件 Pin Assigment〈资料来源:Fujitsu/Samsung〉》




《图五 NAND型快闪记忆元件结构特性整理〈资料来源:Samsung〉》




《图六 快闪记忆体之应用产品〈资料来源:力旺〉》




《图一 快闪记忆体在行动电话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Samsung〉》



Flash产品之发展趋势


记忆体的主要应用可分为3类,一是作业系统及程式码的储存,二是支援系统运作,三是资料储存。作业系统及程式码的储存,一般都须断电的情况下还能保留资料,以非挥发性之记忆体如Flash、EEPOM或Mask ROM为主,目前以NOR型为主的快闪记忆体,一般谓之code flash。支援系统运作之记忆体,则大多配合CPU或MPU的运作进行资料的快速存取,主要以SRAM及DRAM为主,与这类应用接近的Flash为MICRON的SyncFlash。资料储存则以NAND型的快闪记忆体为主,一般谓之data flash。



在应用上,NOR型的快闪记忆体多用于数位电视、数位通讯、汽车自动导航系统、行动电话、视讯转换器、印表机、CD ROM及PC BIOS等。而NAND型的快闪记忆体则用于数位相机、MP3播放机及PDA等。相关之产品应用如(图六)所示。未来,当行动通讯(如手机、智慧型行动电话)、行动电脑(如笔记型电脑、PDA)与行动多媒体渐渐合而为一之时,快闪记忆体的将要求code与data两者兼具特性。如Intel的strate Flash以及AMD的Mirrorbit Flash,便是NOR型的快闪记忆体,以MLC的技术提升记忆容量来达到code与data两者兼具的目的。



行动通讯技术演进影响Flash发展


而Micron则以SINGLE CELL的方式开发出128Mb的Q-FLASH,并号称该产品足以和Intel的strate Flash产品相抗衡。以行动电话来说,行动电话不单单只是传话的功能而已,在3G功能的行动电话成为主轴时,资讯取得与储存将付予多媒体内涵更多的期望,而更多的商机将由此形成。例如,将计算功能整合于行动电话后,娱乐用途的功能如网路音乐的MP3技术,即时影像传输的MPEG-4技术,近距离传输的蓝芽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等,都将成为未来整合的对象。据此,系统服务业者可透过行动电话的无线传输功能,经由修改code Flash内的服务项目或是变更传输协定,提供消费者更丰富的服务。消费者也因此需要更大容量的记忆装置,将截取下来的资讯储存到记忆卡的data Flash上​​。如此一来,不但系统服务业者受益,相关之软硬体制造业者亦受惠。这些需求对Flash的发展而言,就是更大的资料储存量与更快的存取速度。如(图七)显示,在未来3G功能的行动电话带动下,对data Flash的需求将超过对code Flash的需求。由此显示,高记忆容量之资料储存型的快闪记忆体,势将凝聚​​无限的商机。




表一 各种记忆卡比较表












































































  Compack Flash Smart Media Multi Media Memory Stick Secure Digital
Released By Sandisk


1994, 10

By Toshiba


1995, 11

By Infineon


1996

By Sony


1997, 7

By Matsushita,


Sandisk, Toshiba


1999, 8

Size (mm) Type I:36.3×43.8×3.3


Type II:36.3×43.8×5.0

45×37×0.76 32×24×1.4 50×21.5×2.831×20×1.6


(Duo)

32×24×2.1
Major Sandisk, Lexar, Samsung, Infineon, Sony, Lexar Matsushita,
Supplier Hitachi Toshiba Sandisk, Hitachi   Sandisk, Toshiba
Controller Built-in None Built-in Built-in Built-in
Max Density 1 GB 128 MB 128 MB 128 MB 128 MB (TSOP)


512 MB (Barechip)

I/O pins 50 22 7 10 9
Weight 11.4g 2g 1.5g 4g 2.5g


资料来源:Samsung





《图八 各种记忆卡比较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Samsung〉》




《图九 Cost与Mb关系〈资料来源:Samsung〉》



记忆卡产品介绍


当无线行动多媒体资讯逐渐普及化,可携式记忆装置的需求将无以限量,各类记忆卡产品将成为最主要资讯的储存平台,各类记忆卡之间的资料转换也将没有障碍,而价格、性能及支援产品的多寡则成为市场决胜的因素。可携式记忆装置较常使用的各类记忆卡有CF卡(Compact Flash)、SM卡(Smart Media)、MS卡(Memory Stick)、MMC卡(Multi Media)及SD卡(Secure Digital)。



就CF卡来说,其供应商为SanDisk、Lexar及Hitachi,由于具有最多的IO Pin(50),是以体积最大也最重,同时记忆容量最大,资料读取的速率也最快。就SM卡来说,其供应商为Toshiba及Samsung,IO Pin(22)亦相当多,故体积的大小仅次于CF卡,该卡是唯一没有内建controller的记忆卡,故重量相当轻只有2g。就MMC卡来说,其供应商为Hitachi、Infineon及SanDisk,IO Pin(7)最少重量也最轻(1.5g),但资料读取的速率较慢,未来有可能被体积大小接近的SD卡所取代。就MS卡来说,其供应商为Sony,10个IO Pin,由于Sony在可携式产品的市占率相当不错,将带动MS卡未来更大的市占率。就SD卡来说,其供应商为Toshiba及SanDisk,9个IO Pin,较小的体积以及不错的资料读取速率,预料将成为市占率最大的记忆卡。相关之资讯整理于(表一)。



记忆卡之小型化为未来趋势


IDC对各类记忆卡市场之预测如(图八)所示,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CF卡和MS卡,2003年后将逐渐由SD卡及MS卡所取代。主要的因素就是迎合可携式产品的方便性与小型化。据此,一场记忆卡小型化的大战由此揭幕。如SD Card Association宣布将在2003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上市一种适合手机使用,如邮票般的较小快闪记忆卡。又如,由Olympus与Fuji Photo Film所共同发表之世上最小的快闪记忆卡XD-Picture卡,以及去年11月由Hitachi开始销售的RS-MMC卡等,都指向小型化将成为记忆卡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此外,针对行动多媒体及大容量记忆卡应用的普及,将衍生出更多日新月异的产品,如(图九)所示,数位相机的画素将可因记忆卡容量的不断提升而加大,MP3音乐拨放机可拨放内容的时数也因而加长。此外,在行动电话方面,传统只能传递语音功能的2G行动电话,拜可携式记忆体容量的提升之赐,结合数位相机及PDA的功能衍生多样附加价值的产品,如智慧型手机、数位相机手机以及具3G功能的手机等等。因应这个趋势的演变,附加价值的庞大利润以及以量制价的带动下,未来每单位MB记忆容量价格亦将随之大幅下降。如图九显示,随着产品对记忆容量需求的与日俱增,单位MB的记忆容量价格将由$0.5/MB一路下滑到$0.1/MB。



堆叠构装技术在MMC/SD记忆卡产品之应用


堆叠构装技术可分为3类,一是晶圆对晶圆的构装,其方法是在晶圆上穿孔并作上电极,晶圆上的线路与此电极接通,并藉由此电极与上下层之晶圆作电连接。此一堆叠的技术涵盖设计、晶圆代工及构装业者,不但整合不易、技术层次太高,量产化亦有困难;目前有ASET科技、Tru-Si科技及日本东北大学等投入。



二是晶片对晶片的堆叠方式,有以打线(wire bond)作电路连接的堆叠,还有利用覆晶(flip chip)接合做堆叠的​​方式,以及利用打线及覆晶混合作电路连接的堆叠,也有将接点导引到晶片边缘,再于晶片的侧边作电路连接的堆叠,如CVI及IRVINE SENSOR所发展的堆叠构装产品;此一堆叠的技术可由bumping厂及构装业者制造量产。第三是构装对构装的堆叠方式,只要设计得当,直接交由SMT业者或由构装业者自行组装便可量产。这3类之堆叠构装技术,与构装对构装的堆叠方式制程最简单,成本也最低。



记忆卡内所使用堆叠技术,由于外观尺寸的限制,大多属于晶片对晶片的堆叠方式。如(图十)及(图十一)显示,CF卡、PC卡及MMC卡使用晶片对晶片的堆叠方式。一般来说,记忆卡内有NAND型快闪记忆体、Controller及被动元件,且大多以COB的制程进行组装。 (图十二)为MMC卡之组装尺寸示意图,可看出在不到1mm厚度的空间上放入两个以上的构装元件,在低成本的考量下是有其困难的。而其组装的结构如(图十三)所示,有整体以transfer molding封胶的方式,也有部份transfer molding封胶部份COB点胶的方式,但堆​​叠的部份,皆为NAND型快闪记忆体。



MMC卡线​​路布局分析


就整个MMC卡的线路布局来分析,MMC卡对外共有7个接脚,其存取的模式分MMC mode及SPI mode两种。第3到第6接脚为电源、接地及clock脚固定不变,只有第1、第2及第7接脚依不同存取的模式而有所不同;如(图十四)。就MMC mode来说,第1接脚为NC脚,第2脚负责指令的双向传输,第7脚负责数据的双向传输。SPI mode则所有I/O皆为单向的传输功能,第1脚负责启动MMC卡、第2脚负责向内输入资料及第7脚负责向外输出资料,这7根接脚分别接到Controller ,因此,Controller的选用将决定不同存取的模式。另外,Controller的I/O上都有数目不一的CE pin。 CE Pin的多寡将决定controller可连接的快闪记忆元件个数。如国内某家controller的制造商所提供之66接脚的controller,其中两个接脚分别为NCE0及NCE1,可知此MMC卡内将可堆叠2个快闪记忆元件。同理,若Controller的I/O上可提供4根CE pin,该MMC卡内将可堆叠4个快闪记忆体元件。



(图十五)显示4颗记忆容量为64M×16的快闪记忆体元件,堆叠成一颗构装元件的实体图。其I/O PIN脚如(图十六)所示,组装后对外的接脚CEA~CED将分别将接到Controller的I/O上的4根CE pin。其功能图如图十九之右图所示,堆叠构装元件的的记忆容量可达4GB。就SD卡来说,SD卡之外观尺寸与MMC卡之外观尺寸相近,不同处如(图十七)所示。 SD卡之厚度为2.1mm,较MMC卡之1.4mm厚,故一般之MMC卡可使用SD规程之插槽,但SD卡则无法使用MMC规程之插槽。此外,IO PIN也有所不同,如(图十八)所示,SD卡比MMC卡多了第8及第9个IO PIN,其存取的模式亦分SD mode及SPI mode两种。



就SD mode来说, SD卡比MMC卡,多了3个DATA LINE,从PIN_7到PIN_9分别代表DATA PIN0到DATA PIN2,而PIN_1代表DATA PIN3。 PIN_2到PIN_6的功能与MMC卡相同。这4个并列式的DATA LINE,使得SD卡比MMC卡的资料存取速率快约4倍。就SD卡的SPI mode来说,则除了8,9PIN为NC外,每根IO PIN的功能与MMC卡相同。因此,SD卡在堆叠构装方面的应用类似于MMC卡。



《图十 CF/PC卡之晶片堆叠示意图〈资料来源:Hitachi〉》


《图十一 MMC卡之晶片堆叠示意图〈资料来源:Hitachi〉》



《图十二 MMC卡之尺寸示意图〈资料来源:Amkor〉》



《图十三 MMC卡组装示意图〈资料来源:Amkor〉》



《图十四 MMC卡之功能图〈资料来源:Hitachi〉》



《图十五 4颗快闪记忆体堆叠之构装图〈资料来源:IRVENE SENSOR〉》



《图十六 4颗快闪记忆体堆叠功能图〈资料来源:IRVENE SENSOR〉》



《图十七 SD卡与MMC卡外观尺寸比较图〈资料来源:Toshiba〉》



《图十八 SD卡与MMC卡IO PIN比较图〈资料来源:Toshiba〉》



堆叠构装在MCP产品之应用


所谓MCP产品的定义,是指两种以上不同功能之IC堆叠成为一个构装元件;较常看到的应用如行动电话使用的SRAM与Flash的堆叠产品,前者主要用于系统的操作,后者则用于程式码(Code Storage)的储存。目前行动电话大多采取SRAM与Flash堆叠封装的方式,以减少所占空间来迎合体积缩小的趋势;这种堆叠封装的方式,能提供行动电话更多加值型的数据服务,例如蓝芽无线传输、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影音串流服务等等附加功能的内建。因此,各大记忆体厂商针对行动电话的COMBO产品,纷纷采堆叠构装的方式一并出售,未来仅生产flash记忆体的厂商,恐将不易切入行动电话市场。复合记忆体容量、驱动电压及堆叠构装的大小,为这类产品3个主要的卖点;制造商整理如(表二)所示,其Flash的容量最大64Mb而SRAM的容量最大16Mb,故复合记忆体容量最大为80Mb。



日前,由SHARP推出号称复合记忆体容量(144Mb)最大且构装的体积最小的COMBO产品,乃是由128Mb的Flash及16Mb的SRAM所构成,其构装型式为72 pin FBGA,构装大小8 ×11×1.4mm,驱动电压1.8V。 (图十九)显示由Flash及SRAM所堆叠之COMBO产品,乃为晶片对晶片的堆叠方式;其功能图如(图二十)显示,I/O PIN的共用可分4个部分。第一部份是接地PIN,第二部份是COMMAND PIN的/WE及/OE,第三部份是DATA PIN(DQ0~DQ15),第四部份是A0~A17的Address PIN。其他的I/O PIN则依元件本身的特性需求各别拉出。 Flash+SRAM产品接脚之功能定义则可归纳如下,第一是使用堆叠技术的IC元件,输出的IO数必须一致,如16位元的Flash需配16位元的SRAM。第二是随机存取的架构必须一致;如使用具有Address pin之SRAM或DRAM时必须配用NOR型的Flash。第三是Flash与SRAM的电源输入接脚必须分开。



其次,就行动通讯产品而言,堆叠构装的方式不但可以减少零件所占据的空间,因为元件本身之间的连接距离缩短可​​使传输速度提升。如(图二十一)所示,为一Flash加SRAM加FCRAM之IA产品的堆叠构装示意图。其中,晶片1为Flash乃利用覆晶的技术与基板作接合,晶片2亦为Flash,堆叠在晶片1上并以Wire Bond与基板作接合,晶片3与晶片4为SRAM与FCRAM依序堆叠在晶片2上,并以Wire Bond与基板作接合。(图二十七)显示FLASH+SRAM+FRAM产品之功能图,如先前所归纳每个元件都为16位元架构、都有Address PIN且供给电源脚亦都分开。




《图十九 Flash+SRAM堆叠构装〈资料来源:Mitsubishi〉》




《图二十 Flash+SRAM功能图〈资料来源:Toshiba〉》



《图二十一 Flash+SRAM+DRAM堆叠构装〈资料来源:Toshiba〉》


结语


数位无线通讯产品在多媒体化的带动下,消费者对记忆储存装置的高容量及小型化的需求将永无休止。除了微缩制程技术的不断提升外,轻薄短小的构装技术将是不可或缺,而堆叠构装的技术正是实现高密度构装及小型化最适切的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技术。虽然,各种记忆体嵌入式的SoC产品不断地推出,但是对高记忆容量的产品而言,堆叠构装的SiP技术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至于讲求高速存取方面的产品,则仍需视系统供应链是否成熟而定;一旦嵌入式的记忆体具有较低之成本时,记忆体便自然嵌入SoC产品内,否则堆叠技术在记忆产品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复合记忆体方面之应用,应具有无可取代之地位。



(作者任职于钰桥半导体)




表二 Flash+SRAM构装元件制造商整理表


































































































































Flash device SRAM


device

Fujitsu Toshiba NEC Mitsubishi   Sharp     Intel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PinoutPackage
16Mb 2Mb D AB D BG     B BB A,B AA,BB B BA
4Mb D BE D BG D BG B BB B BB B BC
32Mb 2Mb D TBD             A BB    
4Mb D BH D BG D BG B BB A,B BB B BC
8Mb D TBD D BG         B* TBD    
64Mb 8Mb D TBD D BG         B* TBD    
16Mb                 B* TBD    


资料来源:Mitsubishi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联空气品质管理解决方案 透过即时空品数据自主驱动决策
» SEMI: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况 出货微降至1,063亿美元
» 迈入70周年爱德万测试Facing the future together!
» SEMI国际标准年度大会登场 揭??AI晶片致胜关键、软性电子量测标准
» 爱德万测试M4841分类机新增主动温控技术 提升元件产能、缩短测试时间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G827L2USTACUKA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