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中国钳控稀土资源
高科技震撼弹!

【作者: 江之川】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6044】

元素周期表第Ⅲ族副族元素钪、钇和镧系共十七种化学元素合称的稀土元素,有优异的光、电、超导、催化等物理特性,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在于电子产业中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现在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甚至有办法影响政治及外交关系。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中国一限制稀土出口量,立刻就搞得各个产业鸡飞狗跳。


美日各有因应办法

美国在中国成为世界上主导稀土供应之前,曾是八O年代全球主要的稀土生产国,后来因为环保和成本的考量,在2002年完全关闭稀土矿开采。中国以贸易制裁手段以快速解决政治问题引发中日紧张关系后,美国能源部积极地制定新的对策,积极扩大稀土资源的生产。至少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且一样要面对稀土原矿的分离及提炼等复杂开采过程、以及后续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对于原本就没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如日本,同时以好几个策略来进行危机处理。首先在法律上重审稀土回收利用法案,接着在财政预算上追加三千多亿日圆,用于和第三国共同开发稀土资源,以及支持日本企业从废气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原料。同时,日本也研究开发不需要稀土、或使用替代性材料的产品制造方式。


日本对中国稀土资源管控的因应策略

方案

做法

内容

方案一

重审稀土回收利用法案

让稀土的回收利用受到法律保护和约束

方案二

追加三千多亿日圆财政预算

用于和第三国共同开发稀土资源,以及支持日本企业从废气电子产品中回收稀土原料

方案三

研发替代技术

研究开发不需要稀土、或使用替代性材料的产品制造方式


世界真的那么缺稀土吗?事实上中美俄澳印等国都有稀土,但唯一真正大量开采的只有中国。中国稀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12.38万吨,供应了全球95%的需求,但其稀土蕴藏量并非等同这个比例,约为30%。只不过中国劳工平均工资低、环保规范十分宽松,可以忍受大量的水、强酸、电力、辐射废料处理。为了掌握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以减少稀土出口数量作为谋求定价权的手段;而且本土产业也开始使用更多的稀土,希望进军价值利润更高倍的加工业。


逢场作戏 苦了太阳能产业

中日撞船事件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是一场虚张声势的戏码。一直以来,世界对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争夺都非常剧烈,中国不认为有义务去满足国外的稀土需求,同时批评美日等国只是不满中国不如以往地以低价出售稀土,撞船事件刚好给中国一个机会把稀土限量出口议题丢出来。


然而真正厉害的是呼天抢地的日本。走一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日本多年来一直是稀土最大买主,老早就年年以便宜的价格买走大量的稀土存放起来。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生意却有人抢着做,日本人不怕买不到稀土,因为在中国内滥挖及贱卖国土资源的人大有人在,根本防不了。


无论如何,经过这阵子各国对稀土资源的一番争夺后,至少我们得要开始习惯一件事:稀土材料不会一直这么便宜,这些材料成本都会变贵。


不过价格上升也会带动其他地区的稀土矿开发,一旦有其他稀土供应竞争者加入市场,价格又会产生另一番浮动,中国的管控或价高的稀土不一定会维持长久。而且现今绝大多数需要稀土的电子产品多在中国制造,限制稀土出口对于将生产设立在中国的外国企业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可能的影响是将会有更多依赖稀土资源的高科技产业迁往中国,中国有机会以稀土资源取得更多的高科技技术和经济转型机会,得到更多挑战先进国家的技术优势。


一个值得忧心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稀土供应问题而可能要面对的技术改变及成本考量,例如受影响较深的太阳能产业。台湾太阳能矽晶圆厂商中美晶及绿能,因为担心矽晶圆切片所需的碳化矽供应不稳,转而积极评估钻石切割的发展。万一钻石切割技术普及,技术设备就得进行更新,这也目前这两家企业的扩产脚步趋于保守的一个原因。台湾企业在面对稀土资源争夺问题上,非得要有未雨绸缪、更具弹性且务实的策略准备才行。


相关文章
面对稀土 中日纠结难解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虹彩光电独家胆固醇液晶技术 研发创新彩色电子纸方案
» 聚焦新兴应用 富采锁定汽车、先进显示、智能感测三大市场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Q8GYAMU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