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10年來的發展,不斷成為全球及台灣媒體報導與討論的主題。這些新聞,一方面讓全球的企業感受到一股莫大的經營壓力:來自大陸的競爭,對企業發展前景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而員工也愈來愈受到大陸的競爭威脅:所以既有的工作還能維持多久?新工作的機會在哪兒?
景氣低迷與失業率攀高,是全球普遍現象。美國每月申請首度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於2003年6月創下新高;日本歷經失落的10年,如今仍在累積失落的年數,若說這是日本經濟大蕭條,不足為過。回顧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經與經濟奇蹟的出現,產業焦點可歸納在製造業上。製造業前進大陸的現象一經啟動,台灣經濟發展的罩門就顯露出來了。如果我們再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後可能只有到對岸去找頭路了。
大陸的磁吸效應,隨著企業的投資腳步加快,已迅速地讓全球各種製造業的從業人員進行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調整。很多敏感度高、同時勇於冒險的企業人士,早已赴大陸卡位;比較保守的人,則是愈來愈感受到在台灣的工作很可能是遲早不保的沉重壓力。企業經營者又該如何有計畫地因應這種趨勢及作好相關的準備?在調整的過程中,政府有哪些可以協助及提供服務之處?這些基本問題,將是未來10年,考驗台灣是否可持續繁榮的關鍵。這些問題雖人很容易理解,但不易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在數以千萬計的產業與產品中,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經營方式與成功之道;在台灣超過1,000萬個就業人口中,若想找出所有企業成功或是個人成功的模式,是緣木求魚。不過,有些準則是放諸四海皆準,雖常被提及,但提久了,反而成為教條,容易讓人忽略其真正價值力量。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