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機器視覺如何走出不一樣的路?
 

【作者: 王明德】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6587】

大陸這幾年人力成本快速成長,雖仍扮演「世界工廠」角色,不過整體生產模式有從人力逐漸轉變為自動化的趨勢,大陸市場的龐大規模刺激出自動化設備的強力需求,從而推動相關技術的提昇,觀察整體趨勢,在發展多年後,自動化的硬體技術已逐漸接近瓶頸,廠商之間的產品功能差距已不遠,在差異有限的態勢下,市場開始出現價格競爭,作為自動化架構中相當重要的子系統,機器視覺近年來也面臨類似的的困境,為了避免陷入價格戰的紅海市場,廠商開始思考創造更多附加價值,讓產品走向差異化,目前所作的無非是因應「工業4.0」概念,開始與智慧化生產系統整合,不過市場兩大機器視覺廠商-康耐視(Cognex)與國家儀器(NI)的作法卻與同業不同。


圖一
圖一

康耐視與NI分屬不同的機器視覺陣營,康耐視是專業的機器視覺廠商,NI則旗下自動化產品眾多,機器視覺是旗下一項產品,這個差異也讓兩家大廠的產品行銷至於市場角色定位有所區隔。


康耐視以軟體思維區隔市場


「康耐視其實就是軟體公司,」康耐視台灣區總經理方瑞應指出,「我們公司早已跳出硬體思維,而從軟體角度來看市場。」說康耐視是軟體公司,可能業界多數廠商都會心存疑問,不過如果仔細觀察這家公司這幾年來的產品策略與市場行銷,真會發現康耐視確實已從軟體層面去設計、行銷產品。


方瑞應表示,機器視覺廠商可分為兩種,一種是PC Based,另一種則是Smart Camera,PC Based機器視覺廠商的產品主要功能是影像擷取,影像擷取的零部件包括光源、攝影機、纜線等,「這部份與光學技術相關,這也是多數的攝影機廠商的技術強項,不過老實說,前端的攝影機,各家廠商的產品差異不大,系統廠商要跟誰搭配,看來都可行。」至於康耐視則屬於Smart Camera,Smart Camera都是軟硬體已然整合在同一平台,用以進行GIGI(定位、檢查、測量、識別)等動作,這些動作主要多應用在工廠自動化,與一般PC Based的多元應用不同。


目前康耐視在台灣工廠自動化的市占率為業界第一,約在30~40%之間,這幾年產業吹起走向智慧風潮,機器視覺產品要與智慧製造系統搭配,本身的架構必須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聰明,「現在大家講智慧工廠、工業4.0、物聯網,在個架構裡,機器視覺屬於第一層的感測端,」但是這部份的感測是屬於智慧型感測,與一般簡易型的感測設備不同,因此即便在台灣已是最高市佔的機器視覺廠商,康耐視仍積極強化本身產品的智慧化功能。


隨著消費性產品生命週期的快速縮短,未來產線的更換速度會越來越快,號稱高彈性的智慧化製程,就是標榜簡易快速的換線生產,在此態勢下,製造設備的需要具備快速佈署功能,以符合產線替換所需,因此傳統的硬體思維已經難以因應未來的製造需求,機器視覺也是如此,方瑞應指出,以軟體為設計思維的生產設備才能產生更高的價值,他以康耐視本身產品為例,康耐視在後端的影像處理技術相當先進,且操作容易,在PC平台上就可輕易設定辨別參數,快速取得清晰影像。


NI從群體作戰強化優勢


至於另一家機器視覺廠商NI則與康耐視的作法不同,NI是自動化大廠,旗下產品也是軟硬兼備,硬體產品包括模組化量測的PXI、控制器的Compact RIO,軟體則是市場知名度相當高的LabVIEW,在齊全產品的加持下,NI的機器視覺採取「打群架」的作法,也就是結合旗下的產品線,提供市場一套完全解決方案。


NI工程師吳維翰指出,工業4.0講究整合,而且是跨系統的整合,透過網路的串連整合,未來管理者在後端便可輕易掌握散居各處的工廠線,而且未來智慧工廠中的所有設備,都會有自我診斷功能,作為自動化系統中一員,機器視覺本身也會有此設計,NI機器視覺產品,即是高整合與智慧化方向走。


今年8月在德州舉辦的NI Weeks時,NI與IBM宣佈合作,各取對方的強項進軍工業物聯網(IIOT),吳維翰指出,IBM相當重視設備狀態監控,傳統方式為人工監控,非常耗時且常有錯誤,自動化狀態監控將可解決這些問題,但自動化當中,包含了許多挑戰,如雲端整合、相容性、安全性與擴充性,由於IBM的技術優勢在於後端的資料庫與分析軟體,前端的資料擷取、傳輸則由NI負責,NI的機器視覺也屬於前端系統,與IBM整合後,將成為工業物聯網中負責產線影像擷取、處理的重要基礎。


面對工業4.0浪潮,康耐視與NI的作法相當不同,康耐視透過強化自己的產品設計,並從軟體角度布局市,提供更簡易、輕鬆的整合方式,同時持續進化產品效能,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訓練為更具彈性、更高效能、更易於整合的高強度精兵,NI則是善用本身作為國際大廠的優勢,其機器視覺不僅與企業旗下的自動化產品整合,還結合不同領域的國際大廠,除了前面提到的IBM外,通訊大廠Nokia也在NI Weeks展示出與NI合作的產品,透過各類型的整合、結盟,布局整個自動化市場,無論是單兵作戰或聯合作戰,兩家公司都藉由本身企業原有優勢,讓自己的機器視覺產品在市場上走出不一樣的路,背後的思維模式,將可作為即將面臨價格戰的相關廠商參考。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AMR聯盟打造統一規範 加速產業商用化
» 東元建構綠色移動事業版圖 跨足快充電樁、改裝車電氣化市場
» 東元TMTS展出全系列IE5馬達 助產業晉升綠色智慧工廠
» 台達安規實驗室獲美UL Solutions授權 認可驅動類產品驗證能力
» Secutech 2024 台北國際安全科技應用博覽會推動AI賦能.展現超越安防新動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174.5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