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向來以代工為主接單模式,代工講究壓低生產成本與提昇產線效能,因此人力一直是台灣廠商成本計算中的重要項目之一,過去大陸憑借低廉的人力,一度成為「世界工廠」,透過其低廉的人力成本,台灣製造業者仍能維持以往的優勢,不過近年來大陸人工短缺,且薪資不斷調昇,台灣廠商的優勢不再,再加上大陸製造業者與台商的經營模式相近,再再逼迫台灣製造業轉型,也因此,自動化已成為台商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在自動化系統中,工業機器手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來技術已達一定水準,在需求旺盛的態勢下,市場大開,市場蓬勃也帶動價格下跌,兩相刺激下,工業機器人已進入前所未有的成長期。
就市場區隔來看,工業機器人可依承受重量粗分為4級,包括20kg以下的小型、20kg~60kg的中型、60kg~300kg的大型、300kg以上的重型,其中大型與重型,大多應用於重工業,如金屬鍛造、汽車製造等,中小型則為一般製造業,如食品、3C等。
中小企業導入考量多
台灣的重工業向來不發達,輕工業是經濟命脈,在電子製造崛起後,此一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台灣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以為輕型機器人為主,不過與其他工業發達的國家相較,台灣製造業自動化程度並不高,主要原因在於自動化系統導入除了需要龐大資金外,整體的製造流程甚至企業文化都需重整,因此台灣導入自動化廠商多為大型企業,作為經濟主體的中小型企業,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影響了自動化的導入意願。
對於台灣中小企業導入考量,業界人士指出,製造業從零到有,導入工業機器人會有幾個考量,包括投資效率、維護人力、製程變動,這些問題對擁有資源數量有別的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來說,答案會完全不同,大型企業的資金充裕,除了可忍受較長的效益回報期外,其產線規模龐大,自動化效益浮現速度也快,因此投資意願自然高,中小企業則相反,由於資金有限,中小企業主對於投資回收的速度非常重視,若手中握有長期訂單,在回收可預期的狀況下,還有長期投資生產設備的意願,但在目前產業多為急單、短單的態勢下,貿然投資大筆資金,有可能造成資金週轉危險,影響企業生存,因此過去幾年,台灣的中小企業製造者對於工業機器人,都採一動不如一靜的觀望態度。
市場轉變 系統需求不同
不過就如前述,近年來在大陸製造業的節節進逼下,台灣製造業面臨轉型的壓力,再加上政府的自動化補助政策,台灣製造業者的自動化導入開始加快,但現在的自動化與傳統概念已截然不同,以往的消費性市場為少樣多量,不過近年來個人意識抬頭,產品講究個性化,製造模式已轉變為多樣多量,此一趨勢不只出現在3C產品,其他消費性產品也有相同狀況,以食品業為例,為因應消費者需求,現在賣場常出現多口味混合包裝的零食或飲料,食品業只是消費型態改變的一例,未來混線與換線生產將成為製造業的常態。因此台灣製造業的系統需求,除了自動化外,還須加上智慧化,工業機器人必須因應各種不同作業需求(如銲錫、點塗膠、鎖螺絲、插件組裝、產品檢驗及功能測試),再視情況搭配視覺、力量感知、距離尺寸檢知,以及電性、光、張力、超音波等為完成應用製程所需的檢知,更有效率、高品質完成作業,同時為整合進出料順暢運作,也需整合輸送帶或入出料裝置控制系統。
台灣製造業過去以低廉而大量人力作為市場競爭優勢,
但面對大陸廠商的強力進逼,台灣業者開始進入轉型期,
在此態勢下,台灣工業機器人市場大開,商機快速浮現。
除硬體技術外,軟體在未來智慧工廠概念所扮演的角色將逐漸吃重,透過軟硬整合,系統方能智慧調配產線,而作為自動化生產系統的主力設備,工業機器人也被要求具有智慧彈性功能,也因此,多數工業機器人廠商都指出,硬體層面廠商之間的技術已相去不遠,現在市場的決勝點在於軟體,誰能有更人性化、更簡易、更高整合性的軟體介面,誰就能取得訂單。
在供應面,台灣工業機器人市場大開,也讓投入發展的業者逐漸增加,尤其在中小型機器人,除了四大家族(ABB、KUKA、FANUC、YASKAWA)外,其他如日商的EPSON、台灣的上銀科技(HIWIN)、台達(DELTA)也都有所布局,其中EPSON長期深耕中小型工業機器人,主攻台灣3C產業,已是台灣此一領域的市場出貨領先者,至於上銀科技與台達,近年來也陸續推出中小型工業機器人,其精度、速度、穩定度,都已獲市場認可,也開始被全球機器人大廠視為競爭對手。
圖1 : 上銀科技近年來加強工業機器人的布局,已被全球大廠視為潛力雄厚的競爭對手。(攝影/王明德) |
|
圖2 : 台達憑藉深厚的自動化技術,推出的工業機器人性價比相當高,已獲市場肯定。(Source:台達) |
|
整合供應鏈 突顯既有優勢
在中小型機器人領域中,台灣業者同樣也面臨了大陸廠商的競爭,大陸廠商在中國政府的有計畫扶植下,技術成長迅速,業界預估短則3年長則5年,大陸的工業機器人就會有成果出現,面對對岸的競爭壓力,台灣業者仍保有一定的優勢,業界人士認為,台灣擁有工業機器人的完整供應鏈,包括感測器、齒輪箱、控制器、伺服馬達,台灣廠商的產品性價比都優於大陸,這些關鍵零部件將會左右工業機器人發展,不過台灣廠商之間多為分工製造,少有整合策略,因此業界人士認為,台灣產業必須儘速整合供應鏈,方能突顯既有優勢。
刊頭來源:(Source: E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