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Diamond Multimedia公司推出畅销的Rio数字随身听时,当时机内仅用32MB的Flash Memory来储存歌曲,出门之后只能聆听约32~38mins,即便之后的相近机种也都是实行Flash Memory,只是容量随着技术与价格,逐渐提升成64~256MB水平而已。

一直到2001年10月23日,由Apple推出的iPod才有重大改变,iPod改用1.8吋、5GB的微型硬盘(Micro Drive),取代了传统非用Flash Memory的作法,5GB容量可以长期聆听,不再受限于过去数十、数百分钟的时限计较,此风一起,一直到2004年年底,已有超过50%以上的数字随身听在设计时「舍Flash Memory、就Micro Drive」,就连许多数字相机也从Flash Memory的记忆卡改换Micro Drive,甚至JVC的新D8摄影机也舍磁带、就Micro Drive。

也因为Micro Drive(泛指磁盘直径小于1.8英吋的硬盘,「Microdrive」过去为IBM注册商标,之后IBM将硬盘部门销售给HITACHI,成为HITACHI的注册商标)的盛行普及,Microsoft才能提出PMC(Portable Media Center,其他业者也称PMP,即Portable Media Player)的理念产品,将Micro Drive与口袋型液晶电视结合,成为数字随身「看」,目前已有Creative、Samsung等业者投入响应。

Micro Drive确实在数字随身听、数字相机上不断挤压Flash Memory,但并不表示Flash Memory已无前景,2004年11月3日PalmOne推出Tungsten T5的个人数字助理,宣称拥有256MB内存,且电力用尽时数据不会消失,原因是它使用Flash Memory取代过往传统PDA所用的EDO RAM、SDRAM。以往使用EDO RAM、SDRAM做为PDA的系统主存储器,必须用机内电池随时保持对RAM的供电,一旦断电用户数据便会消失,而改采Flash Memory则无此担心顾虑。

截至目前为止,只有Tungsten T5实行此种作法,但笔者个人认为,这就如同2001年Apple刚推出iPod时一样,一起头其他业者会观望此种创新作法是否可行,而在之后的三年逐渐跟进。T5目前的处境正是如此,眼前鹤立鸡群,但相信未来多数的PDA都会改以Flash Memory来取代SDRAM,因为Flash Memory无论就抹写次数、数据储存年限、读写反应时间、容量价格、容量密度等特性表现,就满足PDA的设计要求上,都逐渐与SDRAM相近无异。

很明显的,由于Micro Drive、Flash Memory等的更广泛运用,使手持装置的外用时间、数据留存性等都大大地强化,而受Flash Memory挤压的RAM,不是减少容量、压低耗电来持续吸引设计者续用,就是被整合内建到手持式装置的处理器内。

这样的推论并非不可能,过去1995~1997年间,PC的Socket 7主板上仍有所谓的第二阶高速缓存(Level 2 Cache Memory,简称:L2 Cache),介于处理器与系统主存储器间。然在Pentium Pro、Pentium II问世后,L2 Cache就从此并入CPU内,在PC系统中再也没有独立存在的机会,之后只能用在一些网络通讯设备(如Router、Switch)。

所以,现阶段在设计手持装置的业者,在研发订规的阶段时,必然要比过去更谨慎地衡量、评估前述三者间的推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