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信息电子产业迈向成熟化,多数台湾厂商在思考该如何突破产品低价化的冲击,而在众多提升附加价值的策略选项中,强化研发能量似乎成了厂商们都认同的主流发展趋势。事实上,这是正确的策略选项,但是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落实,否则仍易成为口号式的发展而失去关注焦点。

台湾是个资源有限的经济体,较难以全面性展开各类技术的研发,必须要有所抉择,而对于抉择准则与过程,则需要更深入且多面向的策略思考。

首先要考虑的是研发内涵的定位,究竟台湾是要专注于先进技术,还是应用技术的研发?如果能够从本身所拥有的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资源基础(resource-based)与核心能力(path dependency)等方向,做为策略思考的出发点,比较容易找到适切的答案。

再来要考虑研发深度与广度的问题,若台湾希望未来能够着力于评估应用技术研发,则跨领域发展中心(development center)的概念就应该被重视;如果发展重点在于先进技术的研发,那么未来台湾就应该多引进研究实验室(research lab)。而该如何将两者的研发动能相互串连,以提高研发知识含量与密度,并将研发成果再内嵌于本土的研发能量中,藉以建构产业核心的技术竞争力,更是发展过程中需要多加关注的焦点。

就政府的角色而言,对于获利潜力或附加价值高的研发活动应该给予鼓励。目前有许多厂商深陷(lock-in)在低利的领域,固然跟过往的核心能力有关联,但最大的因素在于重点资源被旧有市场拖住,过去的成功会导致未来的失败,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再作些策略性的导引。

就价值链结构而言,以往政府对厂商的对外贸易活动,有提供许多的协助与支持,但对于研发活动则仅限于国内。如今在研发全球化布局的趋势发展潮流中,政府若能够在适度的条件与配套措施下(如必须雇用一定比例的台湾研究人员),支持国内产业在国际间的研发活动与合作,或许可降低目前许多宁愿选择国防役而不出国留学,导致留学生人数减少所带来的冲击

除了自行投入研发之外,如何杠杆国际资源,吸引国际厂商来台设立研发中心,藉以形成研发聚落,提升在地研发素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执行面而言,有几个主要的思考点:

首先是系统性的指导纲要,在选择与集中的过程里,必须迎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roadmap),并配合政府内部跨单位的整合与协调,藉以聚焦并形成综效。

其次是招商与谈判,政府应有专属单位来统筹相关的工作,并聘用或训练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以负责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判断与谈判工作。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就在海外的技术领先国家设立了10个据点,并大量聘用从英特尔(Intel)、或超威(AMD)等公司退休的马来西亚人,进入政府体系从事策略规划与招商工作,一但锁定了招商对象,其成效相对较为显著,颇值得相关单位借镜。

招商单位是否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方案,也是国外厂商考虑的重点之一。例如,英国吸引外商设立研发中心的具体办法,除了产业别的考虑外,还会再结合其他的投资策略,如仅限ICT产业之跨领域整合,才能申请的研发补助措施方案,目的在于鼓励结合欧陆业者与市场面向的研发活动。这样的补助模式,有效的整合了跨国企业与本国企业的合作研发,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效形成,也产生极大的帮助。

总体而言,研发是台湾必须迈入的一条不归路,如何选择、聚焦并结合更多资源来强化研发能力,提升附加价值,摆脱微利的宿命,相信是台湾产业未来是否能够再度起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