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太阳能产业的兴起相信是跌破众人的眼镜,由于全球原油价格上涨,加上地球环保议题持续受到关注,德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等国家相继提出或延长太阳能电池的补贴计划,提振了太阳能产业的活力,许多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纷纷到美国NASDAQ挂牌,而率先看出产业区是将向太阳能电池靠拢而投入的厂商或投资人都获利不少,然而太阳能产业将会就此一帆风顺吗?

首先,太阳能产业依旧无法在价格上与传统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相抗衡,仅能藉由政府介入经由补贴、减税或采购等手段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若依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太阳能电池在实际价格无法低于传统能源之前,完全符合低需求弹性的特性,也就是说:价格下降,所能刺激的需求量增加效果相当小,政府的介入将太阳能电池的名目价格与传统能源拉近,却无法将太阳能电池转化为商业的主流电力来源。

另一个造成2005年来太阳能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太阳电池的原料-硅晶圆产能不足所致,大部分的硅晶圆生产者一向将生产重心集中在量大的半导体应用上,太阳能电池用的硅晶圆仅是利基型商品,当下游需求瞬间涌至,长晶炉的建置时程往往长达两年,缺乏上游原料的结果,更加重了太阳能电池产业的供不应求现象。

原油价格、环保议题、政府补贴、上游原料缺货四大因素造成了全球自2005年以来的太阳能电池产业荣景,上下游厂商与投资者纷纷加大投资,而此举有可能影响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

首先,由于料源荒将逐渐抒解,一旦料源荒抒解,上游的供给将大幅增加,原因在于各厂的产能扩充计划每年接是以倍数增加,而生产的资金与技术障碍却不见得存在于太阳能电池产业,现有竞争者自资本市场取得资金来扩充新产能并非难事,而新进可以以整厂输出方式取得可靠的产能保证。

下游的需求主要由政府推动,既有国家的太阳能计划成长幅度并无法瞬间提高,同时各项替代能源(如风力、生质能源等)正积极被导入,而新兴国家目前仅能仰望如金砖四国是否有机会提出政府计划。

供给大幅增加、需求赶上机会不高的情形下,太阳能产业未来有机会产生以下变化。(一)由抢料源转为抢客户:太阳能电池厂的营运重心将渐渐由取得料源合约,转向取得客户合约(二)由讲究能源转换效率转为讲究生产效率:能源转换效率愈高带来愈高的毛利,主要发生在需求健康时,而一旦需求不振来临时,唯有较低的价格方能有效取得订单,因此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是趋势,此点将反映在未来每瓦所需的硅晶圆重量将进一步下滑,预料将由2005年的12 g/W下降到2010年的9 g/W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