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以无线上网吗﹖」,简单的一句话,竟然成为一个美国参访团团员彼此的问候语,也成为团员评价一个公司、旅馆或场所服务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然,这也显示出无线上网的热度与用户对此一需求的期待。

我的朋友参加一个美国科技服务领域的参访团,由于团员大多从事于高科技产业,一到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大伙就开始打开计算机,开始收发电子邮件及浏览新闻,即使是星期日亦是如此。看到大家这么认真,友人当然不能落人后,从到中正机场等候登机开始,就开启笔记本电脑,插上无线网络卡,开始其上网之旅。

不过,网络旅程并非如此顺利,不知是计算机还是网络卡的问题,老是连不上。尤其看到大家都在网上冲浪,而自己的网络卡老是一直闪(没有连上网),心中真不是滋味。刚好团员中有许多热心型的IT专家,协助东调整西设定,不过还是搞不定。后来有位熟手型的朋友告诉他,应该是什么没设定好,而这些设定所在位置因厂牌不同,放在不同的项目下,搞了约10分钟终于搞定。

之后,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一个人打开计算机,大伙就会问:「这里可以无线上网吗?」只要可以,大伙全部跟进,人手一部笔记本电脑,像网咖一般非常壮观。若不行上网,大家就相互讨论,是否有变通办法,或者对此公司之IT环境稍作评论。

结果一路走下来,在美国访问了许多城市与公司,只有几个大公司及机场能够顺利连上无线网络,由于多数团员在台湾的公司皆有无线上网设备,因此,感觉台湾的IT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事实上,无线上网之需要就如当初移动电话的发展一般,并非没有需求,而是环境尚不成熟,尤其是亲和的界面与人性的设定,如果无线上网能像电话这么容易操作,亦即用户无论到哪个地方,只要一打开计算机,不需要任何设定就搞定,要付钱就按照屏幕指示,按几下鼠标选择你所熟悉的ISP,相信无线上网的市场及普及率一定快速提高。

许多科技产品或服务市场之所以发展缓慢,多数皆起因于对技术过于自信,并高估了用户的操作能力,就像电机系毕业的我,还需要与专家搞半天才有办法上网,更何况一般消费者。要知道用户的惯性是很难改变的,与其去教育用户困难的专业名词,倒不如把产品弄的更直觉,更人性化,较有市场发展性,看看傻瓜相机以及现在的数字相机就知道。

不过话说回来,出国还要随时随地check e-mail,看看公司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实在是很辛苦,难怪调查指出,台湾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但或许这也是台湾竞争力的来源吧!

…作者詹文男博士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顾问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