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地震对日本除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外,对全球好不容易从金融海啸回复的景气也造成影响。以IT产业为例,地震加上海啸对工厂机具及环境的破坏,乃至限电限水对生产的影响,相关工厂设置于东日本的厂商面临严峻的复工及产能回复的挑战。如电池(含电池芯及模块)(约70%)、Flash memory(约30%)、中小尺寸面板玻璃(约40%)、MLCC(约50%)、ACF(约90%)、OPU(50%)及硅晶圆等。而以通讯产业而言,几项重要的关键零组件包括:SAW filter (70%)、石英(95%)、软板(40%)、手机用switch(40%)、Power Amplifier(25%)、及CCM等也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东日本的产线面临限电限水及基础设施的毁坏,短期之内除了其本国工厂产能的调度之外,恐怕一时之间无法回到过去的供货水平。产业面临缺料的机率大增,订单也可能转到其他供货商,包括日本厂商乃至其他国外厂商。台湾产业在上游关键零组件的掌握度不高,所以想要取得相关订单机会相对较小。
至于个人计算机产业部份,由于第一季Intel Sandy Bridge的瑕疵问题使得消费者观望,使得买气递延。目前厂商备料约为4-6周,因此第一季影响层面应不至于过大。而第二季本就是传统淡季,因此供给出现问题,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缺口产生。但预期下半年的旺季来临,产业就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中小型厂商将会面临较大的缺货问题。虽然预期下半年才会产生,厂商应提早预作准备。
因供应关东地区电力的福岛核电厂面临停摆的危机,未来重新启动也面临许多挑战,就算目前机具仍可使用,但是有没有办法承受另一次天灾的袭击,也需审慎评估。在此状况之下,要寻找替代能源,也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解决的,如果要以火力发电替代,整体燃料成本的提升,也将会反映到产业营运上的成本。至于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回复上,也牵涉到整个产业运筹上的顺利与否。目前情况是由于公路和铁路被破坏,制造业的物流面临严峻考验。
此次震灾,对台湾产业而言,除了对产业链可能产生影响外,较值得产业注意的是,台湾与日本的资通讯产业合作多于竞争,因此许多关键零组件台湾倚赖日本的比例极高,当日本供应链发生危机的时候,许多关键零组件有可能转向韩国,让台湾厂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威胁,而这也凸显了台湾产业脆弱的一面。
此外,除了产业之冲击外,日本超级强震也让我们见识到日本民众坚韧的生命力,尤其在遭遇天灾时虽饱受惊吓,但仍表现出的秩序与冷静,这除了平常已有的心理准备之外,政府相关单位既有的规范及平时的演练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台湾这几年天灾频传,动辄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不积极思考因应之道,事件将不断重演,损失也将不断加剧,日本的血泪教训值得我们深刻检讨,并积极思考防范之道,以期降低国家,产业及人民可能的生命与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