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雖然說名義上行政院是全國最高行政機關,但由於憲政運作的紊亂及總統已改為直接民選等諸多因素,大至大陸及外交政策,小至勞資工時、產業政策等問題,幾乎可以看到或聽到總統府與行政院的版本同時推出,卻大多是齟齬不斷,甚至看法是南轅北轍。換句話說,本是相輔相成的府院運作,因為在政策形成的基調上,出現若干的認知分歧或默契闕如,致使得各項大大小小的政策執行與推動,變得極易荒腔走板,下場是被朝野的政客們炒作成「政治性議題」。

上述亂象容或有我國現行政治制度與規範面臨考驗的問題,但癥結是大家都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然後引用一大堆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等似非而是的理論,以為有一個現成框架套上去,就能國泰民安、雨順風調。殊不知這種顛倒因果的觀念,讓政治人物個個學會見招拆招,讓一般百姓養成見招「猜」招。整個國家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乍看以為是國家認同、憲政制度、族群衝突、產業政策、教育治安等出了問題,但歸根究底其實是社會的基調--「人心」被扭曲了,整個社會失去了反省能力,崇洋拜金、價值觀錯亂。

而國家領導人擁有最大權力與威望,其最應該成就的是一種千秋典範,尤其是樹立一個國家社會的基本精神,在這個前題下,領導人不應只是政治上的菁英,還要具備民胞物與的哲人氣質,否則動見觀瞻下的發言舉止極可能種下惡因。以日前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代表面見陳總統時為例,雖然其為產業喉舌建言新政府,值得肯定,但其提出的「科技立國、勤儉致富」主張,牽涉到基本價值觀念的辯證,頗有商榷之虞,如不經仔細思索,一旦透過國家元首的「背書」後,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由字面上看「科技立國、勤儉致富」似乎很冠冕堂皇,但問題在於其以科技(技術)做為立國基本精神,而最重要的內涵「勤儉」卻只成了追求財富的手段,一般人很容易就這樣糊裡糊塗地接受,久而久之心態就積重難返了。勤儉本應是一種基本精神,無關乎是否富有,商人言商無可厚非,但在上位者統獨問題可以擱置,政黨輪替可以擺下,這種人心基調問題卻必須念茲在茲,勿使因果顛倒。事實上,還有很多像「勤儉」這樣的基本精神需要我們來提倡,就這點來看,台灣已經「向下沉淪」滿久了。

故主政者要跳脫出用「政治」(術)角度來看待問題,回到「人」(心)本身來思考問題,台灣人普遍善良溫馴,只要為政者願意帶頭示範,戮力良好基本價值觀念的薰染與提升,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這絕對比用立法、修憲來解決國家社會亂象更有效,陳總統應有這份心,用這顆心來「凸歸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