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起,燈亮,進廣告。從一身俐落的名牌套裝以及背後的落地書櫥來看,片中女主角扮演的顯然是一位律師。而她正以嚴峻的口吻對觀眾訴說著:「問問你自己,是否想成為下一個詐欺事件的受害者?」原來它是個反制網路購物的電視廣告。這是支小成本大製作的片子,從七月底開始播映,而廣告主正是美國芝加哥近郊的尼爾市 (Nile) 市政府。

實在很難想像,如果台北市政府也來這麼一支勸大家不要上網買東西的廣告片的話,市民們會怎麼設想?想來大概不是以為馬英九在開玩笑,就是以為他瘋了吧?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網路地下經濟」日愈猖獗,諸如C2C(消費者對消費者)的網路拍賣、或跨國購物,一來交易雙方不想繳稅,能逃則逃;二來政府真要抽也抽不到,難度極高。面對稅源的流失,各級政府自然冷汗直流。就尼爾市而言,一年從店頭所徵得的營業稅約一千五百萬美金,這可佔了該市年度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如果這條金脈岌岌可危,那市政府不擇手段也要奮起捍衛。

以美國為例,有所謂「向外州郵購不必繳稅」的說法。這是因為在全美各地購物均須支付外加的營業稅約5%至8%(只有食品免稅),但妙的是,如果居民不在當地購買,而以郵購方式向外州訂貨,即可免繳此稅。其實照理說還是要繳的,只是外州商店如果收了跨州買賣的稅的話,還得彙整繳回給消費者居住地的各級政府。如此費力又無好處的麻煩事,當然沒人要幹,故有此免稅一說。而進入資訊時代後,耗時甚久的郵購已逐漸被即時下單的網路購物取代,雖說得支付遞送和包裝等費用,但和昂貴且得付稅的店頭購買相較,多半可便宜個一二成以上。因此筆者所認識的留學生中,如果有能力組裝電腦的,一律上網購買零附件來自組。沒別的理由,「加減省」而已。也難怪相關研究指出,網路購物日漸普及後,美國政府能從店面購物徵到的稅額,已呈遞減之勢。

尼爾市政府可能太衝動了。事實上,目前已有愈來愈多的實體店舖成立購物網站以促進業績;而那些靠虛擬購物起家的業者,也逐漸成立實體據點,以利物流配送。所以實體與虛擬之間已難一刀兩斷,反制網路購物並不見得明智。就如同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昭和天皇眼見大勢已去而宣布無條件投降,可是仍有小股抱持武士道精神的日軍在南洋山區負隅頑抗一樣,敗亡只是早晚的事。電子商務已蔚為潮流,網路購物也沛然莫之能禦,而消費者也日愈習慣和接受。這支廣告片或許能吸引些許注意,至於實質的反制效力恐怕為零。故其情可憫,然其愚卻不可及也。(作者莊伯仲為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