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4月那斯達克股市帶頭下跌之後,網路公司紛紛中箭落馬,先是Portal,再來則是ICP及B2C。原本在各家研究調查公司的報告中,B2B網路公司將是「新經濟」的最後一根支柱,ASAP會中警語一出,立刻引起電子商務界的熱烈討論。此後的幾個月,雖然股市稍告穩定,那斯達克中的B2B相關個股表現亦回穩,但包括創投在內的投資人,對於B2B網路公司,已不再瘋狂地盲目追逐。

分析師指出,在這許多已經公開發表的B2B交易市集中,有將近85﹪都只是公關造勢活動,真正開始營運的少之又少。大多數的公司表示將在18至24個月後,上線開始營運,然而這段期間也正是最不穩定的時期,很有可能無法度過這段規劃期,而且由於籌畫期間並無具體的產品或服務,當初協議合作的創始夥伴,是否都能撐過,更是該交易市集能否順利上線運作的關鍵因素。

其次,線上市集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當局對於違反市場競爭的關切。尤其在美國及歐洲,企業間的聯盟是否構成反托拉斯(Anti-Trust)更為重視,此對交易市集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此外,傳統產業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雖然目前許多傳統企業為求搭上企業e化的列車,多求助於新興的電子商務公司來建構屬於自身產業的交易市集,但是他們也都了解市場的潛力,豈能輕易將龐大的商機拱手讓人,因此有人預測,這些優質的傳統企業欲取回主導權的心態相當濃厚,同時不排除自力完成交易市集的建構,這將率先衝擊到純B2B電子商務公司。

不過在6月底,由Jupiter Communications所發表的最新報告中指出,雖然今年美國B2B交易量僅佔全美企業間非勞務交易市場的3﹪,為3,360億美元。但在未來5年內將成長20倍,至2005年時,交易量可望達到6兆美元,佔全美企業間非勞務交易市場的42﹪。

報告中並指出,目前B2B市場中,有92﹪為單一賣方對多家買方的模式。到2005年時,由於整體市場的蓬勃發展,將激盪出創新的交易模式。分析師預測,屆時將有35﹪的B2B交易,為多對多的網絡模式,或由買賣任一方組成聯盟的模式。

相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卻有如此迥異的分析報告。雖然讓人看得霧煞煞,但是反覆的辯證,卻可供想要加入B2B遊戲的玩家們以及投資人看得更清楚,而不再迷失於公關造勢活動中,反求實際經營模式的探討。

(作者黃建智為資深Net文化觀察者,聯絡:roger@mail.sistertown.com;本文摘錄自Internet Pionner網際先鋒九月號「透視B2B EC系列(一)」,全文五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