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鴻海集團宣布進軍車用電子產業,一時間台灣電子產業開始專注車用相關匯流排技術,包含LIN、CAN、MOST、FlexRay等,而經數年發展,車用電子似乎未如預期,很快的,台灣電子產業又追逐其他的新展露市場。

Mercedes在今年CES展示無人駕駛未來車。
Mercedes在今年CES展示無人駕駛未來車。

然從2013年、2014年開始,由於Apple、Google的關注,使車用電子再一次受關注,如Apple提出CarPlay(原稱iOS in the Car),Google提出OAA、Android Auto等,期望將iOS與Android的生態優勢,擴展延伸到車用資訊娛樂領域。

此外,光電技術的突破也使車用電子有新話題,過去業界已積極為汽車導入LED照明,除了車頭主燈外,幾乎全車所有燈號都可以改用LED,LED無法取代頭燈的原因在於亮度仍不足,但有些國家考慮修改法令以接受LED頭燈。

不過業界也不妥協,持續努力,以雷射照明技術提出更量的頭燈,以取代傳統車用頭燈(鹵素燈、HID氙氣燈),另外OLED照明也有長足表現,OLED體積小、省電、廣視角、色飽和度高,且製造過程不倚賴稀土內的昂貴元素,目前BMW已示範將其用於車尾燈上。

進一步的,2014年CES的重點在於3D列印與穿戴式電子,也特別在創新獎上增設這兩類項,而2015年的重點改成Safe Driving,即安全駕駛,並有6項產品獲獎。

以安全駕駛為設想的電子應用產品開始展露,行車記錄器只是基本,新的行車記錄器透過影像辨識與測距能力,能提供車道偏離警告、碰撞警告,另外也強化攝影能力,在過暗或反光狀況下也能拍下對方車牌號碼。

或者,行車安全不限於汽車,也有業者提出可換裝的腳踏車座墊,座墊有紅色警示燈與攝影鏡頭,可連到前端的智慧型手機,顯示後方畫面,以及在減速或煞車時亮起紅燈,警告後方來車。或者,車內可加裝酒精感測器,且已經合乎警察酒測標準,使駕駛上車就判斷自己能否安全上路。

當然,美國幾年前已立法通過,規定新車出廠一定要配備TPMS胎壓監督系統,透過壓力感測器、ZigBee、Bluetooth通訊,使駕駛在儀表板上隨時知道四個輪子的胎壓狀態,因為根據統計,超過60%以上(甚有70%之說)的車禍都來自胎壓喪失,而台灣也在2014年11月立法通過,新車出廠都要有TPMS,已售出的舊車也可以自行添購補裝,即預裝Pre-install市場與後裝DIY/After市場均被看好。

另外無線充電聯盟A4WP也在CES 2015上展示電動車的無線充電,駕駛不用下車接線路就能充電,甚至不用把車子開到充電板上,只要位置接近即可。

其他如Audi提出自動停車系統,即時路況分析預警等也都是,也有業者開始用攝影鏡頭監視駕駛,一旦辨識出駕駛眼皮下垂、張眼時間縮短,即意味著疲勞駕駛,將給予警告,提醒該停靠休息,以策安全。

還有微型投影機,可在車內發揮如抬頭顯示器的功效,將影像打在車窗上,用更大畫面進行地圖查詢或看影片。再加上適地性服務(LBS)、增強實境(AR)等概念技術,看來車用電子市場很快進入一個新變化、新成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