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TI)在本(9)月初宣布,該公司計劃在2004年前將無線通訊所需的基頻與軟體、射頻、記憶體與電力管理四大基本功能,整合到一顆晶片當中,目標市場則是藍芽、WLAN及GPS。如果這項計劃順利實現,將是TI繼發明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後的另一項劃時代巨作,勢必掀起市場極大的波瀾。

TI的這項計劃中,準備將目前無線通訊產品所使用的四顆主要晶片及180個被動元件,整合為一顆單一中央處理器和25個被動元件,如此一來,對於設備製造商將帶來極大的好處。除了因功能集積後可望提升效能、降低功耗外,電路板的面積將大幅縮小,產品設計可以更為小巧,更重要的是,製造商不用再為上百顆元件的添購、設計而傷腦筋,相對上的採購成本應該也會降低不少。

這對製造商來說是喜,但對眾多的晶片設計公司來說卻是一大夢魘。目前PC市場已趨於飽和,使得無線通訊市場成為半導體業者的新希望。在這個新興的市場中,技術的變化大、瓶頸多,但業者也能依其技術特色而擁有生存利基,更造就了如Intersil的市場新星。在價格本位的消費性應用市場,一旦有一顆高整合的單晶片出現,只要功能不差,又能以量制價的話,目前在基頻與軟體、射頻、記憶體與電力管理等各領域生龍活虎的晶片公司,恐怕都得下台一鞠躬了。

TI執行長延吉布斯(Thomas Engibous)明白表示:「有能力製造單一晶片的公司已減到兩家」──也就是Intel和TI。Intel雖然也已提出“單一晶片上網”(Internet on a Chip)的計劃,但預期在五到七年間,也就是最快在2007年才可以推出單一無線通訊晶片,這段落後的時間,或許將成為TI的黃金時期。

必須注意的是這顆晶片的成功在於採全CMOS的製程,並不適用於強調高工作頻率、低雜訊的手機設計,尤其是功率放大器,但在手機部分的整合也正馬不停蹄地在進行著。這裏透露出來的警訊是,當無線通訊產品內部的功能已高度整合,而且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國內代工業者能做得是否只剩下外殼加工?至於國內的IC設計業者,還有多少的狹縫能夠生存呢?

再進一步看,國內的IC設計業看起來是生機蓬勃、動作靈活,但當面對整合性的需求時,就顯得礙手礙腳,少有作為了。這時又突顯出產品線廣、從設計到製程又能一貫掌握的IDM,最能克服SoC的瓶頸。如此發展下去,台灣對IC設計業的高度期望,豈非要成一場空?

事情或許仍有轉機。TI眼中的競爭公司或許只有Intel一家,但不該忽視一整個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的統合力量,也就是說,同樣是CMOS的製程整合,台灣的產業絕對有能力做得到,問題只在於如何讓各家的IP能夠快速的組合,以及形成上下游串連的新遊戲規則。我們所擁有的資源足以雄霸天下,可別因小鼻子小眼睛而全盤皆輸。

(作者:歐敏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