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办公室或家庭环境,讯号的稳定度及频宽需求一直是架设无线网路最常见的瓶颈,尤其是到了空间较大、或是格局较复杂的场域,架设多台分享器来满足无线网路覆盖率更是常见手段。以手持行动装置为例,通话及直播通常会需要弹性地在场域中移动,如何让讯号不断线会是实用课题,加上需要承载钜额的影音流量,只有一台分享器实在难以负荷。
|
TP-Link DECO X20 AX1800 |
然而,传统解决方案在实作上存在若干缺陷,运行效率也未必有预期般理想,常见考量有三个:
1. 架设技术门槛高
串接多台分享器或桥接器来延伸讯号需要一定的技术前提,对网管人员来说或许并不困难,但小型企业或一般家庭使用者未必会有足够的疑解排解能力,更有可能在认知不够的情形下买错产品、或是影响架设的成功率。
2. 实际运行问题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场域里有三台分享器,该怎麽让它们共享网路频宽及讯号?有线连接需要考虑布线难易,无线桥接容易有频宽损失。就算真的接起来了,上网的装置(如手机或笔电)在不同的区域移动时是否能顺畅的过渡讯号也是个问题。即使上网装置不移动,该区域的分享器只有单一热点,一但挂点,一样会面临无法上网的窘境。再者,分享器一多,讯号互相干扰之下只会适得其反。
3. 规格先决是现实
无线网路分享器问世至今,经过了几个不同的世代更迭,技术也日趋成熟,其实到了近期才算真正出现可以解决以往难题的产品规格。旧规格的产品存在技术上的先天限制,比如频段支援的完整性,应用并不是那麽全面,要把网路频宽发挥到极致,现在其实正对时。
Mesh无缝衔接网路讯号
传统的网路桥接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有线还是无线,大部份都是依赖有方向性的「树状网路结构」,中间的一个节点断线了,後面的节点当然也会受影响。Mesh 网路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构中的一个节点通常至少会同时连接另外的两个节点,不受方向性限制,互相备援。
好像圣火的接力一样。如果交棒者与接棒者都只有一个人,接力时默契不好的话圣火可能会掉到地上,损失不少时间,若其中一人受伤了,圣火便无法传递下去。倘若交棒者与接棒者都有两人以上,风险便能降低,而且在遵循严谨的交棒流程的前提下,你接住了我才可能放手,接力的过程也就更稳定顺畅。
Mesh便是利用近似此概念的作法来形成Wi-Fi的互助网。使用者不必因为从办公室A走到办公室 B 就需要手动切换要连线的分享器,Mesh会自动帮忙选择;也不会因为切换过程不顺畅而遭遇断线、或着是等着行动装置慢慢摸索下一个可以连得上的分享器在哪。
Wi-Fi 6频宽使用效率高
Mesh的核心精神是让无线区域网路讯号滑顺切换,稳定而不中断,至於跟频宽及上网速度比较相关的其实是Wi-Fi 6。Wi-Fi 6(IEEE 802.11ax)是最新的无线区域网路标准,补齐了过去几种标准的不足,比如 Wi-Fi 4(IEEE 802.11n)先天频宽有限、Wi-Fi 5(IEEE 802.1ac)只有支援5G频段容易塞车,Wi-Fi 6的各项特性不但让一台分享器的总频宽变大了,频宽的使用也会更有效率。
Wi-Fi 6是由几个核心技术基准来实现的,功用在降低资料的传输延迟,并且尽可能的把频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一丝都不浪费,传输速度因此也会变快。从物流的角度来比喻,可以想像成高速公路本来只有四线道,而且南下(下载)有三线、北上(上传)却只有一线,每台货车只能承载一种类型的货物。现在变成八线道,北上南下各有四线,车流量一样,而且每台车承载的货物可以混搭,效率当然会提高不少。
在多台分享器的环境下,Wi-Fi 6还有个BSS色彩识别机制来避免讯号的干扰问题,让连线不受邻居的Wi-Fi影响。
双管齐下 快又稳
结合了Wi-Fi 6与Mesh的分享器便成为无线网路应用首选,频宽大、覆盖范围广、设定容易、稳定性高,虽然目前价格与一般分享器仍有段距离,用传统作法硬兜的成本未必会比较低,兜得出来否是另一回事。
因为架构上的规范,一次只买一台Mesh分享器是没有意义的,两台以上才能组成Mesh网路,三台的覆盖范围当然能更广。即使是Mesh分享器,无缝衔接的能力仍然有分等级,其中若能同时满足802.11k、802.11v及802.11r,几??就是顺畅漫游的保证。
TP-Link Deco X20 AX1800同时满足以上需求,价格上也相对亲民,三入版本甚至不必破万。简洁外型及新手友善的设定方式也让产品更适合中小企业或家用,透过手机App便可直接设定,完全不需经由电脑。
Wi-Fi 6求快,Mesh的核心精神是要「稳」,自然少不了强而有力的处理核心。每台X20都内嵌了高通四核心处理器,发热量低也能有效防止传统分享器负载过重时的热当问题。韧体机能上,也搭载了TP-Link在中高阶机种必备的QoS流量管理及家长监护设定,整组设备在软硬体的完成度周全整齐,若想替既有的网路设备一次汰旧换新,更是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