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英飞凌多重闸极技术 获突破性结果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06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054】

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发表多重闸极场效晶体管(Multi-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技术,在面积小又需要众多功能的集成电路上,比今日的平面单闸极技术(Planar single-gate)所消耗的功率要小很多。英飞凌的研究人员测试了采用全新65nm多重闸极场效晶体管架构,所制造全球第一个高复杂性电路,和目前的单闸极技术所生产出相同功能和效能的产品相比较,其面积几乎要缩小约30%,这类新晶体管的静态电流是之前的十分之一而已。依据研究人员的计算,和目前在生产制程使用的65nm技术相比,如此之静态电流将会使携带式装置的能量使用效率和q池寿命增加达一倍左右。未来的制程技术 (32nm及之后的技术)还将进一步大幅提高此比例。

重闸极场效晶体管技术
重闸极场效晶体管技术

英飞凌董事及通讯解决方案事业群主管Hermann Eul博士表示:「我们拥有全球首创65nm多重闸极技术之集成电路,已经证明了在半导体产业制程上的精进,不仅仅只是面积的降低而已。今日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要如何更有创意的发挥可用之制程和材料,尽可能把技术提升至具成本效益的地步。我们研究员所获得的结果让人印象深刻。此外,根据目前获得的结果,我们预期多重闸极技术将会提供绝佳之机会持续将CMOS装置发展至32nm 及之后的技术。」

由英飞凌研究员所测试的65nm电路包括超过3,000个主动式晶体管,以三度空间多闸极技术生产出来。许多结果均确认多闸极技术和当今的各种成熟技术一样的优异,但以相同的各种功能来说,所消耗的能量只有一半左右,在未来的技术世代来说,此优势将确信会愈来愈重要。

關鍵字: 英飞凌科技 
相关新闻
英飞凌氮化??解决方案协助欧姆龙实现轻小车联网充电系统
英飞凌携手SensiML为开发者提供开发软体和套件
英飞凌新款二氧化碳感测器开始量产 为室内空气品质监测提供创新方案
电池状态诊断重要性增 英飞凌推出SPI介面智慧闸极驱动器
连结现实与数位世界 英飞凌将推『与台湾共同创新』企业战略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使用PyANSYS探索及优化设计
» 隔离式封装的优势
» MCU新势力崛起 驱动AIoT未来关键
» 功率半导体元件的主流争霸战
» NanoEdge AI 解决方案协助嵌入式开发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GD2KPDW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