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PIDA:AR/VR市场水涨船高 工业维护应用将成长最快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3274】

光电协进会(PIDA)表示,疫情未见停歇重创许多产业,不过由於远距工作、非接触式业务、会议辅助,以及虚拟的社交活动等需求成长,刺激增强实境(AR)与虚拟实境(VR)市场有增无减。

根据Technavio的统计,2020-2024年间扩增实境(AR)与虚拟实境(VR)市场预计成长至1251.9亿美元,同时该公司也乐观预测,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会逐渐减小,而对全年经济成长的影响有限。

IDC表示,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抑制了AR/VR的支出,与Covid-19之前的预测相比,2020年全球和欧洲的AR/VR支出将下降。IT支出的显着减少和冠状病毒导致的经济衰退将使全球AR/VR支出减缓至107亿美元,较2019年的79亿美元成长35.3%。但长期前景仍然非常乐观,到2024年将达到1251.9亿美元。

欧洲约占全球AR/VR支出的15%,预计到2020年,欧洲的支出将达到16亿美元。欧洲是受到冠状病毒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20年欧洲AR/VR比在Covid-19之前支出减少了58%,而全球平均下降幅度为43个百分点。

冠状病毒与相关支出减少的影响因领域别而异。以2020年为例,商用将占全部AR/VR支出的近一半,其中以VR培训(13亿美元)和AR工业维护(3.757亿美元)为首。在消费者方面,支出将由两个主要部分主导:VR游戏(30亿美元)以及VR功能观看(12亿美元)。

PIDA认为,Covid-19大流行已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由於有很多员工在远端工作,因此AR/VR被视为与消费者互动并推动组织的业务流程的必要工具。在疫情期间,毫无疑问地,零售业等面对面的行业受到Covid-19的最大负面影响,教育、制造业等也受波及。

PIDA进一步说明,因此零售商将注意力从销售产品转移到创造个性化的、身临其境的客户体验方面的创新技术;在其他行业中,企业则是利用AR/VR获取更多知识和转移,使得工作人员在保持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效率和协作能力。

尽管预计明年在欧洲商用AR/VR支出将超过消费者支出,但後者在2020年仍将引领市场。虚拟现实游戏与视讯/功能观看等将占所有AR/VR营收的一半以上。

在AR方面,预计医疗保健与政府单位应用上将在2020年最具抗跌性,在监测、临床诊断与紧急回应等领域仍有成长。由於预计工业AR/VR解决方案的需求量很高,以2019-2024这段时间来看,工业维护将是成长最快的领域。

在VR方面,受家庭娱乐需求的驱动,消费者支出将在2020年占显着比重。培训与工业维护将成为欧洲主要的AR/VR商业应用,并将共同获得约46.3%的市场占有率。

PIDA表示,由於越来越多人将AR/VR技术用於专业或私人用途。在过去十年中,AR/VR普及率已经大大提高,加上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推动对AR和VR应用的需求,使用者感受到的是AR/VR更加亲民,可穿戴技术平台可能会进一步增强AR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

PIDA也指出,AR在手机上的应用也让业者能提供客户全新的体验。虚拟试衣间可帮助买家选择合适的尺寸并降低购买成本。为新车或家具选择颜色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好处。因此,AR/VR技术在教育、医疗、零售,以及培训等不同领域不断成长,将推动全球AR/VR市场的成长。

關鍵字: AR  VR  PIDA 
相关新闻
化合物半导体设备国产化 PIDA聚焦产业链发展
全光网路成趋势 国际光电展聚焦高速传输技术
PIDA矽光子异质整合研讨会 聚焦未来应用商机
产学合作发表全台首套VR互动式微奈米科技训练平台
豪威集团发布新一代智慧眼镜单晶片LCOS面板 提供沉浸式体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M8N3A4WSTACUKN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