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NEC勾勒安全智慧城市願景
精準辨識 多元應用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9502】

城市與資訊科技的共生,在這幾年開始加速升溫,尤其在物聯網概念興起後,智慧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在「2016智慧城市展」中,全球IT大廠NEC以安全為核心概念,展出一系列產品,包括各式臉部辨識技術與網路設備,NEC指出,現代城市居民日益多元,安全已成為未來城市架構智慧系統時的首要重點,透過這次的展出,與會者可完整了解目前相關技術的進展與應用。

/news/2016/03/29/1058388670S.jpg

NEC向來是全球臉部辨識的技術領先者,在此領域已深耕超過40年,連續3次榮獲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評比為全球第一,並在世界各國累積了許多成功實績,這次的智慧城市展,NEC就展出了人臉辨識技術的各項應用,其中「大規模臉部辨識運用於全景影像監控系統」更成為參展人士的焦點,這款應用於大範圍空間的臉辨識系統,透過前端高解析度攝影機與後端的智慧影像分析,可在短時間內同時辨識多人面貌,目前NEC的臉部辨識已可在0.3秒內比對160萬人以上的臉部資料,包括姿勢更動、年齡變化、甚或針對不同人種都可進行辨識,當臉部被辨識後,即可與其他IT系統結合,延伸出更多功能,例如部份高機密地區(如軍事重地、金融機構、研發實驗室),可與後端的白、黑名單比對,確定特定場所內的人員身份。

智慧辨識 構築安全社會

另外NEC的人臉辨識也與CRM系統結合,用於銀行、流通業,當有會員或VIP身份的客戶入店,系統會立即確認並通報櫃台人員,櫃台人員可主動提供差異化服務,另外流通業的臉部辨識,可紀錄會員的購物行為與習慣,擬定更具效益的促銷方案,NEC指出,過去VIP與會員的身份辨識,多藉由會員卡認定,然而實體的會員卡常會有遺失、轉借的情事發生,容易對店家與客戶造成困擾,透過臉部辨識,除了提昇效率外,還可完整紀錄顧客的消費行為,讓店家的行銷更精準。

NEC另外一款影像辨識解決方案「IAPRO」,則是智慧影像分析系統,當前端攝影機擷取影像後,後端的IAPRO可針對特定地域與人員進行監控,例如管理者可在後端系統繪出管制區域,當有非名單內的人員進入達一定時間,系統即會發出警報通知管理人員前往處理,IAPRO可應用於商店門市、工廠等特定地區,透過智慧影像分析預防犯罪。

除了臉部外,NEC也展出其他生理訊號辨識技術,包括指紋、指靜脈等,NEC的生物辨識門禁系統將上述生理訊號與門禁卡結合,人員必須經過至少兩種訊號的比對,方可通過門禁檢驗,此一系統運用複合比對演算法,兼具指紋認證準確度高與指靜脈讀取容易的優點,將可有效提昇門禁安全。

在IT系統方面,NEC展出了伺服器攻擊自動防禦與DivaaNet-Internet VPN兩種解決方案,近年來資安事件不斷,伺服器攻擊自動防禦解決方案可自動偵測特定伺服器,當伺服器遇到不當通訊或病毒攻擊時,此方案能自動且即時地進行阻斷通訊、檢查、隔離等安全防護措施,提供更為完善有效的Cyber Security解決方案;至於DivaaNet-Internet VPN:運用雲端IDC與總公司之間的高安全性通信,人員外出時也可以從外地與總公司聯絡,擴展門市店舖時,不需派遣人員到現場設定,更為輕鬆便利。

打造安心、安全、效率、公平願景

NEC的經營策略從1977年會長小林宏治的「C&C宣言」,以電腦與通訊結合,確定科技發展主軸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因應當時社會與IT趨勢,制定新的策略,最新的經營策略則是在2014年的NEC iEXPO上,由現任取締役社長遠藤信博發表的「Orchestrating a brighter world」,並以「世界夢想 更美好的未來」作為未來的願景,NEC指出,地球資源有限,但人類仍舊希望持續發展,要兼顧兩者,必須有以往迥異的IT思維,並確立全新的願景目標,NEC希望能透過IT技術,解決上述三大問題,達到安心、安全、效率、公平的社會。

在2016智慧城市展中,NEC也以此作為展出核心,NEC指出,以往IT技術的發展均是以人類的舒適便利為主,並未考慮到人與環境的共處問題,但人類畢竟是生存在地球環境,要能永續生存,必須嚴肅考慮到兩者的和諧共存問題,唯有從人與環境的共存角度思考,才能達到NEC的安心、安全、效率、公平願景,人類也方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新聞
友特法技術可高效減碳 促進企業綠色循環力
工研院亮相CES 2025 顛覆醫療照護新未來
綠岩能源組國際隊奪馬來西亞國家標案 光電容量1GW為目標值
AI需求大爆發 2025全球晶片市場規模將突破6900億美元
通用汽車與LG能源深化合作 共同開發稜柱電池技術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 積層製造鏈結生成式AI
»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概況分析
»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 多40美元讓AI效能倍增!樹莓派加推AI HAT+硬體套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9.254.3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