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向來以軟體見長,在物聯網乃至於其應用的智慧城市,也都由硬體端投入,尤其是長期以工業領域為發展主力的工業電腦廠商,更是如此,業者指出,物聯網的三層架構各有其技術專業,其中感知層負責訊號擷取、傳遞與部份的設備自動化控制,可說是物聯網的基石。
|
/news/2018/10/09/1747018690S.jpg |
智慧社區的涵蓋面相當廣,包括電信/網通、建築、保全、能源、運輸、醫療、資訊服務、家庭管理與智慧連網裝置等業者,皆積極推出相關方案、搶進該塊市場,由於智慧社區涉及的服務範疇很廣,包括智慧家電、智慧建築、智慧醫療、智慧水電等服務,不可能由單一廠商提供,因此,智慧社區服務供應商是否能透過策略聯盟等方式將一個個獨立的智慧系統無縫整合、串接起來,將決定服務能量高低。
相對於由政府機關推動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多由建商或社區住戶自主發展,優點是執行力高,架構也可完全因應該社區需求,缺點則是各社區各行其是,引用的技術零散,在沒有採行統一標準的態勢下,未來要串連為智慧城市會有整合上的困擾,因此需要有技術能力與經驗的服務供應商協助建商或物業管理業者將紛雜的系統彙整至單一平台,為了解決整合不同協定、資料處理的問題,發展智慧社區或智慧家庭的關鍵在於資料彙整的能力的極大化,以及針對有能力負擔的族群了解其真正追求的居住空間,因此必須有建全的配套方案,並對於各個裝置的整合有對應產品,方能針對現況提供切確的整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