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於今(20)日舉辦「台達媒體沙龍」,分享甫於波蘭落幕的卡托維治(COP24)氣候會議中的最新觀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於媒體沙龍中強調,除了在國際政治談判桌訂定全球遵行的準則外,減碳行動也需要更多可行的科技創新和解決方案投入市場。
|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 |
此次大會針對《巴黎氣候協定》訂定了關鍵的實施細則,包括後續國家揭露減碳進程的透明度與有效性,同時與會的國際智庫及意見領袖也齊聲呼籲應更積極使用低碳技術及政策工具,加速能源轉型、提升能源韌性。
台達基金會此次於COP24所主辦周邊會議,即倡議以「分散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技術協助城市能源轉型並提升氣候韌性,以實際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
郭珊珊在COP24分享電動車雙向充放電設施時,意外發生峰會從所未見的停電插曲,這也應證了未來當電網遭逢更極端的氣候衝擊、或是導入更多元的再生能源作為電力來源,更具韌性與彈性的分散式能源系統將更加重要。
工研院研究員劉家妙在台達媒體沙龍中解析這份報告,其目的在呼應當前城市扮演愈來愈重要氣候行動角色的世界趨勢,並以最新的美國城市能源政策標竿作法,可以從建築能耗標籤、住宅能源評估、運輸大數據等多方面進行城市治理,值得地方政府及管理當局參考借鏡。
台達媒體沙龍也邀請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東亞訓練中心組長廖卿惠、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等於會後評論,補充更多元的城市治理與環境關懷觀點。
針對地方落地所面臨的困境,洪申翰強調,台灣地方政府首先需要解決的除了缺乏專門負責的組織外,也需要注意好的施政是否會因執政黨輪替而被中止或廢除,因此民間力量、非政府組織或專業組織便相當重要。
在台達媒體沙龍裡除分享此次由台達基金會以非政府組織的角色,在聯合國談判會場主辦周邊會議外,也介紹了由台達資深副總裁暨資通訊基礎設施事業群總經理鄭安所出席,同在卡托維治市舉辦的永續創新論壇(Sustainable Innovation Forum, SIF)。
鄭安所與義大利米蘭市、法國巴黎市等負責綠色運輸的官員及德國郵政DHL集團等企業代表,對未來電動車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建置進行交流。台達與波蘭合作夥伴於當地積極建置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包括此次COP24大會會場周邊免費供電動車充電的快充站,另外在波蘭也有多個城市運行的電動巴士,電池技術是由台達所提供。
COP24氣候會議期間通過的重要議題如下:
.通過《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在透明度、財務支持、技術轉移、氣候減緩、氣候調適、全球盤點等。
.原草案第六條觸及碳交易市場部份,因巴西主張減碳量列入「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減碳承諾後,仍可以進到碳交易市場變現,被其他國家認為可能有重覆計算碳量的可能,因此將延至明年氣候會議再作協商。
.再次確認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 GCF)2020年目標為每年1000億美元,德國與挪威也同意加倍對GCF的捐助金額。另外世界銀行提出2021年後將加碼投入GCF,每年金額將增至2000億美元。
.全球盤點開始年份為2023年,每五年檢討現行減碳機制是否有效,另各國應於2020年更新一版「國家自主貢獻」減碳目標,時程以2025年為達標年。
.波蘭以主辦國身份,和與會國共同發表了《西里西亞公平轉型宣言》、《氣候森林宣言》、《卡托維治電動交通夥伴關係》,推動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同時,也不忘關注包括勞工權利、森林保護以及大力推廣電動運具。波蘭另於會前宣誓,將於2025年推動一百萬輛電動車上路。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專門委員會(IPCC)於氣候會議附屬會議中(SBSTA)提交《地球升溫1.5度》完整報告,但最後在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國的反對下,大會從原本「歡迎報告結論」,降為「歡迎準時完成報告」。
.歐盟在氣候會議前通過將於2050年全體會員國將達成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