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找尋國際淨零碳排下產業轉型的方向及契機,工研院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舉行的「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系列研討會今(5)日以石化產業為主題,預估2021年台灣石化業產值將上看1.8兆元新台幣,成長幅度超過4成,未來在淨零碳排趨勢下,石化廠與回收商合作共同處理廢塑膠,將成為重要合作模式。
|
預估 |
依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范振誠觀測,石化產業自2020下半年起,因疫苗問世、人民警覺性提高、口罩接受度提高、宅經濟興起、各國政府經濟刺激方案等引導經濟正向發展的因子陸續發酵,也帶動石化產品需求量提升,此股正向成長力道將延續到2021年,產值可望上看1.8兆元新台幣,成長幅度超過4成,直到2022年景氣將持平向上。
范振誠進一步指出,由於各國經濟逐漸復甦,預期將對石化產品帶來正向效益。無論是疫情期間或之後,市場對於個人防護裝備需求將維持強勢,而大多個人防護裝備都是以塑膠製造的一次性用品,例如:防護衣、口罩和手套等;以及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性問題或避免到餐廳群聚,也將提升外帶包裝材料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看好宅經濟的模式不會因為疫後而改變,民眾對於電子電器產品需求大增,其外殼、零部件多由塑膠組成;加上愈來越多的線上購物模式或居家辦公,都會促進包裝材料及相關終端品需求提升,上述現象都促使「減塑」趨勢難以在短期內實現。根據IHS Markit資料顯示,全球塑膠的使用量將持續成長,預估2050年達到將近7億公噸的需求。
展望未來,淨零碳排、永續發展已成為國際重要趨勢。雖然塑膠使用量持續成長,但是國際品牌大廠已紛紛訂定使用回收塑膠的目標,迫使石化品生產廠商加速投入開發再生原料;近年來還陸續有國際大型石化業者設定回收料供應的目標,導入熱裂解技術則是石化廠達到設定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石化廠與回收商合作共同處理廢塑膠的議題已成為重要合作模式,建議台灣石化龍頭業者可效仿之,與產業鏈夥伴一同處理台灣廢塑膠問題,同時將可望獲得再生的石化進料,創造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