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從是德推KAI架構 看測試儀器廠商跨足AI市場的戰略意義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891】

人工智慧在全球加速發展,尤其大型語言模型(LLM)與生成式AI應用不斷推升對資料中心算力的需求,測試儀器廠商正悄然進行一場策略轉型。過去專注於晶片、通訊與電子設備測試的廠商,如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如今積極跨足AI領域,提供從元件到系統層級的測試與驗證方案。

是德科技行銷處副總經理羅大鈞(右)與資深區域經理王欽洲(左)
是德科技行銷處副總經理羅大鈞(右)與資深區域經理王欽洲(左)

AI資料中心的基礎架構與傳統雲端資料中心有本質上的不同。AI叢集需要高頻寬、低延遲的互連系統,以及極高效率的資料處理架構。這類系統的複雜度大幅提升,涵蓋GPU、記憶體、光互連模組、交換器和高速乙太網等元件,同時還牽涉多層次協定與演算法交互運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單一元件測試已不足以捕捉真實瓶頸,唯有在系統層級進行整體模擬與驗證,才能確保AI基礎設施在真實負載下達成最佳效能。

是德科技推出的KAI(Keysigh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架構正是回應這一趨勢。其強調「模擬真實工作負載」來進行系統層級驗證,這正好切中AI資料中心發展的痛點。測試儀器從單一設備驗證工具,轉型為協助資料中心建構與部署的策略性工具,這是測試儀器廠商擴大價值鏈的關鍵轉折。

在AI技術浪潮下,測試廠商若仍侷限於傳統硬體測試市場,將面臨成長瓶頸。相對地,透過提供軟體定義的流量模擬器、AI模型的工作負載生成工具,以及自動化的網路效能驗證平台,這些廠商能延伸自身技術優勢,進入更高附加價值的領域。

以是德科技為例,其最新推出的1600GE互連與網路效能測試儀,搭載智慧化ITS軟體,已不再只是資料通訊的驗證設備,而是一套可全自動化、可擴展、支援AI部署規模的解決方案。而DCA-M取樣示波器則將其應用觸角伸入1.6T光收發器的設計與製造領域,為AI資料中心次世代光互連鋪路。

這種「硬體+軟體」整合策略,不僅強化產品差異化,也提升了測試廠商在AI產業鏈中的話語權。透過與AI晶片、資料中心營運商的合作,測試廠商得以在AI設計流程的早期即介入,並提供針對演算法、拓撲設計、互操作性等系統級問題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拉近與終端客戶的距離。

AI正逐漸成為驅動ICT產業未來十年的核心技術。從自動駕駛、智慧製造到金融風控,無不依賴大規模的AI模型與高效能運算基礎設施。測試儀器廠商的價值,也從「品質保證」轉為「效能優化」與「部署保障」。

這場轉型不僅是為了搶占新興市場,更是因應產業結構變革的必然選擇。AI應用愈趨關鍵,失敗容忍度愈低,企業亟需可重複、可預測且快速部署的測試流程。而測試廠商若能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端對端支援,就能成為AI產業中的關鍵合作夥伴。

關鍵字: 生成式AI  GenAI  AI代理  AI Agents 
相關新聞
全球經濟劇變 台灣製造業亟需透過數位轉型重新定位
報告:AI普及引爆惡意機械人浪潮 全球企業網安壓力飆升
產學合作建置智慧校園 導入AI平台培育跨域國際人才
英特爾欲挑戰輝達AI霸主地位 可聚焦AI推理晶片並主打性價比
人工智慧自動化衝擊勞動市場 2030年全球14%勞動力受影響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AIoT應用對電動車續航力的挑戰與發展
» 智慧科技輔具趨向更有效、實用性和普及化
» 探討碳化矽如何改變能源系統
» RISC-V狂想曲
» 電巴充能標準奠基 擴大能源新佈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22.101.20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