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台達智慧製造串聯整廠實現未來生產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7年09月15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5620】

台達於日前舉辦的「2017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揭示智慧製造策略佈局,以最複雜的電子製造經驗為基礎,累積長期耕耘工業自動化的專業知識技術整合相關軟硬體,在內部工廠從智慧機台、智慧產線層層展開,發展到智慧生產、智慧物流等,逐步實現智慧製造,滿足電子製造業快速、彈性、少量多樣及混線生產需求,同時也提供客戶各式智慧製造解決方案與產品,助力產業智慧轉型。台達在展區也特別以智慧製造的混線生產概念展出「彈性多工智慧產線」,將三組機器人工作站串聯週邊設備、製造執行系統(MES)、及生產設備管理平台(DIAMMP)等,為來賓客製專屬禮品。

(左至右)台達發言人周志宏、品牌長郭珊珊、執行長鄭平與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在記者會中合影。
(左至右)台達發言人周志宏、品牌長郭珊珊、執行長鄭平與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在記者會中合影。

台達執行長鄭平表示,因應市場需求快速變化,智慧製造是趨勢也是商機。台達身為電子零組件領導廠商,除了致力開發工業自動化產品與解決方案,也積極應用自有產品與電子製造專業優勢於內部工廠,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與雲端相關技術平台,透過軟體整合自動化設備,發展智慧機台、智慧生產和智慧物流等,以快速換線、彈性生產,推動並落實智慧製造,未來台達也將為客戶打造完整的自動化系統和智慧產線。

台達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表示,針對製造業需求,台達提供完整的自動化產品、軟體和系統方案,涵蓋智能機械手臂工作站、感知感測、機台聯網、資訊傳輸等現場設備,到管理端的製造執行系統和可視化、數據分析管理、品質診斷、能源監控分析等,並透過智造軟硬體整合,打造數位化、可多工的智慧產線,取代傳統人工操作換線換料的生產模式,協助產業客戶邁向智慧製造。

台達智慧製造以製造執行系統(MES)為中樞,延伸開發生產力、品質與設備維護的監控管理平台,串聯雲端與相關軟硬體,結合智慧物流,除了可達到下單、叫料/配送料、生產、入庫、到出貨/取貨的完整製造流程一體化之外,產能、品質及換線效率亦顯著提升,如:

- 網通產品生產工廠導入智慧物流系統,大幅提升業務、生管、採購與儲運的作業效率,減少人力需求約25%;

- 工業自動化產品以少量多樣客製化產線生產,縮短換線時間達83%;

- 電源供應器智慧製造示範產線串聯由30台SCARA工業機器人組成的6個工作站,減少直接人力近60%;

- 被動元件產線以SCARA機器人協同作業實現無人化生產,日產能達24,000件,減少直接人力90%。

台達在「2017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除了完整呈現多項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之外,也首度展出「彈性多工智慧產線」,將三組機器人工作站串聯週邊設備、製造執行系統(MES)、及生產設備管理平台(DIAMMP)等,以智慧製造的彈性混線生產概念為來賓客製專屬禮品,並使用台達最新手持式影像讀碼器DAH系列掃瞄訂單QR碼,由機器人自動從成品庫取出客製禮品,送至取貨區完成作業。

因應智慧製造的品質管理需求,台達也推出自行研發的智慧品質診斷方案,運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相關技術,協助製造業客戶提升良率與設備/人力效率。方案中的智慧數據診斷及智慧AOI(自動光學檢測)導入台達工廠,展現增進人力效率、提升品質、提高客戶滿意度等優異成效,均可節省近90%的人員時間。台達展現智慧製造的實力,將成為台灣製造業升級的最大助力。

關鍵字: 智慧製造  台達 
相關新聞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9即將閉幕 聚焦AI資料中心節能與淨零建築
台達能源「以大帶小」 攜手供應鏈夥伴低碳轉型
台達首度擔任CBD COP16觀察員 分享生物多樣性政策與珊瑚復育成果
台達日DELTA DAY攜手臺科大 鏈結全球專業人才
台達CEATEC展出全方位高效節能方案 呼應日本Society 5.0願景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工控大廠帶頭打造資安防護網
» 風機節能:以中壓變頻器為水泥廠年省百萬電費
» 充電站布局多元商業模式
» 以線性運動模組精密控制 提升產線良率與稼動率
» 高精張力控制技術提升 鋰電池電芯捲繞製程品質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2.20.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