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3D Printing改變世界的9種方式
 

【CTIMES/SmartAuto 何向愷 報導】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6852】

在具市場前瞻性的技術中,3D列印(3D Printing)絕對是名列前茅。在這領域特別值得關注的廠商包括3D Systems、Stratasys、MakerBot 和Solidoodle,前兩家已上市,後兩家則仍未上市,但都極具市場潛力。其中3D Systems的歷史最悠久,早在1986年即已發明3D列印技術,如今紅透半邊天,2011年年中從納斯達克轉到紐約証券交易所後,該公司股價已上升了89.7%。

3D列印印出的客製鞋子 BigPic:770x513
3D列印印出的客製鞋子 BigPic:770x513

3D Systems至今已推出多種型號的3D列印機,可以列印從吉他到玩具等各類產品,其中最方便消費者的選擇是Cube 3D列印機,這款產品的售價只有1299美元。更高級別的是ProJet 和Zprinter列印機系列,同時該公司的BotMill3D列印機也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務。惠普公司在5月份發布了第一款3D列印產品 - Designjet 3D,則是使用3D Systems的專利技術,主要定位在歐洲高階市場,售價高達1.75萬美元。

雖然3D Systems的產品線很廣,但仍無法獨佔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另一家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Stratasys公司,最近併購了另一家同行Objet公司,主打的也是高階市場,旗艦產品Mojo3D列印機的售價略低於1萬美元。

MakerBot則是知名的開放硬體運動推動者,擁有許多軟、硬體開發者的支持,也受到藝術家或玩家的偏愛,該公司的最新款3D列印機Replicator 2售價為2200美元。另一家Solidoodle公司的產品售價為499美元,不過產品設計粗糙,顯示這家公司依然是3D列印領域的新手。

至於3D列印將在哪些方面給我們帶來一些變化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以下9種使用3D列印技術的方式:

1. 醫療行業

最近,一位83歲的老人由於患有慢性的骨頭感染,因此換上了由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下顎骨,這是世界上首位使用3D列印產品做人體骨骼的案例。

2. 科學研究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化石進行3D掃描,利用3D列印技術做出了適合研究的3D模型,不但保留了原化石所有的外在特徵,同時還做了比例縮減,更適合研究。

3. 產品原型

比如微軟的3D模型列印樣品,在產品設計出來之後,通過3D印表機列印出來模型,能夠讓設計製造部門更好的改良產品,打造出更出色的產品。

4. 文物保護

博物館裏常常會用很多複雜的替代品來保護原始作品不受環境或意外事件的傷害,同時複製品也能將藝術或文物的影響更多更遠的人。最近史密森尼博物館就因為原始的湯瑪斯‧傑弗遜要放在弗吉尼亞州展覽,所以博物館用了一個巨大的3D列印替代品放在了原來雕塑的位置。

5. 建築設計

在建築業裏,工程師和設計師們已經接受了用3D印表機列印的建築模型,這種方法快速、成本低、環保,同時製作精美。完全合乎設計者的要求,同時又能節省大量材料。

6. 製造業

製造業也需要很多3D列印產品,因為3D列印無論是在成本、速度和精確度上都要比傳統製造好很多。而3D列印技術本身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所以製造業利用3D技術能帶來很多好處,甚至連質量控制都不再是個問題。

7. 食品產業

沒錯,就是“列印”食品。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列印巧克力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很多看起來一模一樣的食品就是用食品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當然,到那時可能人工製作的食品會貴很多倍。

8. 汽車製造業

不是說你的車是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當然或許有一天這也有可能),而是說汽車行業在進行安全性測試等工作時,會將一些非關鍵部件用3D列印的產品替代,在追求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

9. 配件、飾品

這是最廣闊的一個市場。在未來不管是你的個性筆筒,還是有你半身浮雕的手機外殼,抑或是你和愛人擁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戒指,都有可能是通過3D印表機列印出來的。甚至不用等到未來,現在就可以實現。

(參考資料:36氪)

關鍵字: 3D印表機  Arduino  開放硬體  3D Systems  MakerBot 
相關新聞
貿澤電子、Silicon Labs和Arduino合作贊助2024年Matter挑戰賽
震旦代理全彩紙張3D印表機 搶攻教育和設計市場商機
IFA 2017:XYZprinting新品將3D列印帶入彩色紀元
3D列印技術添助力 共創醫材產業新榮景
Maker入門課 Arduino Family選擇比較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 「冷融合」技術:無污染核能的新希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110.19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