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装置话题正热,从Google预计明天推出的Google Glass到目前市面上已可看到的智能手表,各家电子大厂纷纷推出各种产品来因应这波风潮。在这之中,伴随而来的安全规范也是一大重点。
|
UL亚太区高科技事业工程部总监蔡英哲 |
在近几年来的新闻中,不时可以耳闻智能手机爆炸或者电池、充电器未经认证,而导致使用上对人体有所损伤。对穿戴装置而言,因其紧贴身体,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更是直接。UL亚太区高科技事业工程部总监蔡英哲以智能眼镜为例,当中就涵盖了辐射、热与火、机械设计、隐私危险等安全问题。他指出,以温度来说,穿戴式装置表面温度不能超过40℃,这些都是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此,针对这些问题,UL积极推动国际颁布的全新思维标准IEC 62368-1,协助其植入防止潜在危险的产品设计概念。不同于现有60950及60065的规范在产品设计完成后才测试,IEC 62368-1更积极的从新品开发前期开始就纳入安全设计考虑,协助厂商排除危险源,不仅能更有效的设计产品,也符合目前消费性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的需求。同时,UL也针对北美推出UL 62368-1标准,提供穿戴式及其他相关信息产品测试及认证服务。蔡英哲指出,IEC 62368-1目前仍属于过渡时期,2015年将纳入强制标准规范。
而由穿戴式装置延伸的另一热门话题无线充电,目前主要以WPC、PMA、A4WP三大联盟为主,虽WPC、PMA属于磁感应技术,但碍于功率小且距离短的问题,两大厂商目前也积极朝磁共振技术靠拢,蔡英哲认为共振式充电将会是穿戴装置的最佳应用。不过由于目前共振式充电技术上仍有挑战待克服,因此目前市面上还未有相关产品及标准,为此UL也积极餐与全球相关标准的制定,并有望在年底成为首家PMA指定测试实验室,进一步推动处处无线充电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