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国科会通过科学技术白皮书与净零科技方案 AI为重要战略性科技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1899】

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国科会)於今(12/5)日召开第2次委员会议,提报「台湾AI行动计画推动成果」,并通过「科学技术白皮书(民国112年至115年)」及「净零科技方案」,後续将依程序函报行政院後公布。

「科学技术白皮书」以「前瞻创新、民主包容、韧性永续」作为2035年的科技远景,展开十大目标及对应策略措施,因应国家全方位发展进行科技布局,以回应人民生活与社会需求,展现科技价值、包容及韧性;「净零科技方案」则提出以新兴净零技术协助减碳,建立优势技术,加速国际领先之净零科技落地实施。

依据「科学技术基本法」政府应每二年提出科学技术发展之远景、策略及现况说明,近年面对疫情、乌俄战争、贸易战及科技战等局势变化,国科会自111年初即开始进行本期科学技术白皮书之相关筹备作业,从社会、科研、环境、经济、政治与战略等面向,以跨部会协作、跨域专家共议、跨智库协力的途径,由29个部会机关、730人次核心专家学者共同会商研拟,以「前瞻创新、民主包容、韧性永续」作为2035的科技发展远景并研提因应策略。

国科会吴政忠主任委员表示,本期科学技术白皮书为回应人民生活与社会需求,并考量尖端战略科技及国家全方位发展,订立「推动性别平权、普惠及适当科技」、「深耕基础科学、布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尖端战略科技及自主国防产业」等10大总体目标,研提多项策略,包括打造性别友善环境、鼓励女性投入科研、推动文化平权、深化科技与社会之跨领域研究、发展军民通用科技,提升认知作战及自主国防科技能力、以及建立安全可信赖的资料治理等。

国科会与中央研究院携手各部会完成规划净零科技方案,以「永续及前瞻能源」、「低(减)碳」、「负碳」、「循环」与「人文社会科学」等五大净零科技领域,以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方式,协助国家达成2050净零碳排目标。

吴政忠主任委员表示,净零科技方案已透过民间交流会议与跨部会沟通方式,凝聚各界对於净零科技发展之共识,进而提出发展重点、策略与预期效益等说明,并以跨部会协作、公私协力、国际合作等方式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净零转型推动。後续将因应未来净零科技发展状况,持续滚动式调整方案内容,以合??整体社会发展需求,带动产业升级,打造台湾

AI为国家重要战略性科技,政府与民间已透过台湾AI行动计画,累积许多AI能量与成果。以公私协力培训超过33,000名AI应用人才,透过大学与研究机构养成超过4,500名AI高阶人才;AI新创亦在公私资源??注下蓬勃发展,商业模式日趋成熟,根据〈2022台湾企业AI趋势报告〉,48.7%企业已经部署AI;此外,AI导入包括制造、医疗、交通、零售、农渔、防疫等领域,带动多元创新服务,回应民众对智慧生活的期待。

吴政忠主任委员表示,国科会会持续将AI列为重点政策项目,在台湾AI行动计画的基础上与相关部会共同推动。下阶段台湾AI发展方向,除了持续培育人才、深耕技术与发展产业,也与国际潮流对齐,重视AI伦理法制,推动与国际介接的规范与标准,建构落实可信任AI的发展环境。

并且,要把AI应用於解决台湾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高龄化社会及净零碳排等重大挑战,让全民皆能受益於AI,并将积极链结国际、叁与国际相关组织及与AI领先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我国AI国力更上层楼。

關鍵字: 国科会 
相关新闻
国科会核准92亿元投资案,聚焦绿能、生技和半导体产业
科研新创力转化硬实力 协助开创农渔科技新局
国科会新增10项核心关键技术 强化太空、量子、半导体领域保护
全国科学技术会议12月登场 四大主轴擘划台湾科技蓝图
国科会智慧医疗产学联盟成果发表 AI 辅助诊断提升医疗效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M4SW3IUSTACUKM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