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報導(上)
|
深圳事業所內的員工宿舍 BigPic:600x450 |
遲遲無法下決定的夏普
關於第(2)點,銀行等是否能滿足夏普的資金需求,雖然令人感到不安,但關於財務方面的問題,我根據從郭台銘及富士康相關人事方面採訪到的經驗,來說明一下關於(1)和(4)方面的內容。
郭台銘在投資金額上提出,希望增加出資比例,但對夏普股價的下跌並沒有多說什麼。這是為什麼呢?我要針對這個原因,如實地探討一下日本企業的問題。
富士康對夏普的投資,蒙受的損失可能很輕易就超過百億日圓,但這並不會讓郭台銘感到退卻。就算產生巨額損失,如果富士康的投資能讓夏普感到情義相挺,而願意積極地和富士康共同打拼事業的話,這樣郭台銘就滿足了。
?真不愧是白手起家、建立龐大企業的人,連承受風險的能力和一般人都不同啊。?,讀者們或許會這樣想吧。的確,這也是事實沒錯,但根本上並非如此。真正的問題在於:夏普遲遲無法下決定。
舉個例子來說,夏普從公佈與富士康合作以來,在兩個月後的六月經營戰略說明會上,提不出任何關於雙方合作的新進度。雖然夏普確實對於將和富士康共同經營中國市場導向的智慧手機之設計、零件調度、製造等事宜有些表示,但這並不稀奇。因為早在兩年前,兩家公司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對話。至於到了今日的進度,只能說雙方合作的範圍應有更集中的討論,只是礙於無法公開對外說明。
世界上主流的消費產品品牌,?都盡可能地希望找富士康代工?,在這樣的情況下,夏普反倒對於能提供什麼優勢、以什麼樣的方式提供給其他客戶,一直沒辦法下決定。
所謂?其他客戶?,指的可能是例如美國的蘋果電腦公司,不過這當然是一個特例。其他可以作比較的客戶,例如中國的新興企業?小米?,該公司推出的智慧手機價格,比其他品牌更早一步推出2000人民幣以下的機種;該公司比夏普能更快下定、出貨量(為富士康製造生產的台數)也更多。
與小米這樣的企業相比之下,夏普?盡是麻煩事,對業績難有貢獻,如果可以不用擔當與夏普交涉的任務的話…?,富士康的產品經理對夏普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因此夏普非得推翻富士康方面這樣的認識。
太陽電池相關的開發受到延遲,也受到注意和討論。夏普的太陽電池產品,因敵不過中國企業的低價攻勢,而逐漸失去優勢。雖然如此,富士康希望在自己建設中的太陽電池生產工廠,導入夏普的技術,以產生差異化,但對於這點,夏普也遲遲無法下決定。
此外,夏普在跟隨以快速取得壓倒性成功的富士康腳步上,顯得力不從心(甚至也無法透過提出多項提案讓富士康跟隨)。而在非做不可的?企業整頓?方面的事情上,倒是終於在8月12日的決算日發表會上,宣佈削減3700位員工。(這並不包括轉至郭台銘個人出資投資的?工場的1300名員工)。
(作者為CTIMES特約主筆,現任台北科技市場研究(TMR)公司CEO,聯絡信箱Otsuki@tm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