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市場多寄望在新興的六代廠逐漸步入穩定量產的階段後,可望發揮量產效益,使得32吋等級的液晶電視價格快速下降,造成市場普及度大增。但是以現階段6代廠所需的零組件原料價格居高不下,生產良率也還有提升空間的情況來看,已經有市場人士開始留心,在生產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面板的夾縫中,6代廠是否可能變成一種尷尬規格?
在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甚至背光模組等零組件單價壓低不易的情況下,6代廠的生產效益至今尚未真正發揮,但是以夏普與LPL兩家已經進入6代廠生產的廠商來說,17吋產品似乎仍是6代廠量產不順前,用來填補產能的階段性工具,影響所及,還沒造成液晶電視用面板大量普及的效果,卻已經使得17吋面板價格,因為供過於求幾乎跌破變動成本。
以過去各廠商選擇新世代生產線的基板規格時,經常是「賭」在某一種面板規格將變成市場主流的尺寸上,例如3代(15吋)、3.5代(14.1吋)、4代(15、18吋)、4.5代(17吋)、5代(17吋)等等,4.5代廠在5代廠量產成熟度大增之後,用以生產17吋產品的競爭力隨即降低。
同理,6、7代以上的生產線量產良率提升緩慢,加上6代線仍有不少廠商想拿它來生產17吋與19吋產品,並非最初設計的初衷,如果未來6代廠的良率提升太慢,等於給7代廠絕佳的市場良機。
以現在部份廠商一方面進入6代線量產,另一方面又準備5代廠新增產能的情況來說,恐怕已經是在為這樣的情況預作準備。顯示6代廠的未來發展,仍有其值得關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