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議題也成為製造業重視的議題。能源耗竭、氣候變遷、生態資源枯竭加上環境污染等問題,已讓全球重新面對一場艱辛的挑戰,紛紛採取各類對策,亦衍生出全球標準規範,包括京都議定書、ISO14064系列等標準,也同時也出現許多新興交易機制,像是碳權的規範與買賣、歐盟排放交易制度及碳中和、碳足跡等相關技術。
|
/news/2018/09/18/1516574340S.jpg |
當然,以製造業起家的台灣企業,也多已開始透過綠化資訊工作環境等方式,以最具經濟效益的方式,部署所需之資訊系統架構,設法讓工廠從代工型態的營運模式,轉型為綠色工廠。
除了與上下游廠商間進行綠化環保,從資源、材料、設計、製造、廢棄物回收到再利用處理,以形成綠色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循環,更可透過綠色ICT的加值應用,延伸至綠色供應鏈的協同管理、綠色製程管理與智慧環境監控等,協助上下游廠商與客戶之間共同創造符合環保的綠色產品,1992年里約人類環境會議召開,確認地球暖化愈發嚴重後,「對地球友善」即是歐盟等已開發國家積極推動的工作。
強調「綠色生產」,產品從設計、清潔製程、廢水及廢棄物減量、包裝、運輸直到資源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都必須「對環境友善」,並尋求最少資源的最大效能;這個概念繼之以綠色採購、綠色製程、綠色貿易等一連串綿密並層層節制的「綠色新政」來落實。
過去幾年來,綠色製程實踐主要是在IT部門,包括整併主機數量、減少整體機房空間、主機虛擬化等,企業IT部門主要做的,仍然是支援的角色。除了與設備管理團隊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傳統針對IT部門進行綠色製程的開發,對製造業而言,並不切實際,主因在於製造業中,IT部門消耗的能源成本,佔機關總能耗的比例其實並不高。
因此對於工廠能耗的問題解決,製造業IT部門仍以支援為主,除了與設備管理團隊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以便部署相關管理軟、硬體,IT部門更要對工廠的供水、照明設施和空調裝置等設備,進行遠程監測和控制,才能建立綠色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