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以及11月即將舉行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之前,博世集團(Bosch)正式發表其2020年最新財報,除了總營收約715億歐元優於預期之外,還揭露了博世即將整合物聯網及人工智慧計畫,並顯著拓展了軟體業務,看好電氣化解決方案將為集團創造新商機。
|
博世與德國班堡 (Bamberg) 市政單位合作,在其市中心設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供電站 |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鄧納爾(Volkmar Denner)表示:「尤其是在動力系統方面的電動交通,早已不再是關於未來的願景,而是該集團的核心業務,總計2020年底已獲得價值200多億歐元訂單。」前期已為此投資50億歐元,今年預計將可達到7億歐元;博世在電氣化動力系統零組件營業額,也以領先市場2倍的速度成長,成長率約為40%,預估計截至2025年營業額將成長5倍,約達50億歐元,並提前1年實現損益兩平。
博世集團財務長暨董事會副主席Stefan Asenkerschbaumer進一步指出,2021年仍是深具挑戰的一年,博世已經意識到汽車市場的瓶頸所在,尤其是半導體領域的需求強勁,但短期內仍將不會出現任何改善,並可能對今年業務發展造成影響。長期而言,Asenkerschbaumer認為有必要降低汽車產業供應鏈受其影響的機率,以及根據電動交通、自動駕駛和未來電子架構等未來重要領域來整合集團汽車業務,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
博世將持續運用其在聯網化(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累積的豐富經驗,成為領導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公司。博世預估:「人工智慧產品將在未來幾年,為集團創造數十億歐元的營業額;而家用聯網設備的銷售數量也將翻倍,自2020年的400萬件增加至2021年約800萬件。」
同時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評估客戶的產品使用相關資料,及時為客戶提供軟體更新、開發新功能及服務。鄧納爾認為:「聯網產品能讓我們獲得產品使用的資訊,以利博世持續改進產品,反覆運算更新,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例如,以模仿人腦的類神經網路為基礎的影像分析為視訊安全領域開拓了新的可能性。
博世為此整合探測器、新型攝影機和與該裝置互聯的人工智慧盒,將首先應用於交通探測器中,在交通繁忙及照明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可辨識和定位車輛,並隨著用戶端累積實際應用資料,讓人工智慧可以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實現道路車禍的精準定位。
此外,因應全球氣候行動正推動電氣化和綠色氫能的發展,電氣化將在數個業務領域帶來新商機。鄧納爾認為,以電動交通而言,電池成本下降和排碳標準會是推動改變的關鍵,博世則十分看重氫能的市場潛力,可透過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能,並預計歐盟的綠色氫能市場將於2030年達到400億歐元,年增率約65%。
目前博世正在開發固定式和移動式燃料電池解決方案,並計畫於2021~2024年期間投資逾十億歐元開發燃料電池技術。「博世已經為氫能經濟作好了準備。」鄧納爾表示,除了已有100座固定式燃料電池工廠將在今年投入營運,為資料中心、製造業和住宅區等提供電力;2021年3月底,博世還與德國班堡(Bamberg)市政單位合作,在市中心設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供電站,並已開始實際運作。
鄧納爾認為:「移動式燃料電池零組件市場將在10年後達約180億歐元市值,博世則具備在燃料電池市場成為領導者的實力。」近期博世也與慶鈴汽車正式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將有70輛裝載燃料電池系統的卡車於今年底投入營運。
值得一提的是,鄧納爾指出,目前歐盟提出的七期排放標準(Euro 7 emissions)初步計畫毫無意義!他解釋:「實踐氣候行動並不等於完全不使用內燃機,而是終結石化燃料。即除了電動交通和綠色充電能源,可再生燃料也能使道路交通達到碳中和!」
鄧納爾將交通移動的氣候中和目標與上世紀60年代的人類登月計畫相提並論,認為這兩者都是遠大目標,只是當時美國總統甘迺迪僅制定出「第一個登月」的目標,將實際執行交由工程師決定,而如今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背道而馳。「如此一來,其他有助於氣候行動的替代性做法必將發展受阻。如果整個社會希望真正實踐氣候行動,那麼各類科技就不該互斥,而應該相輔相成。」
目前博世正依計劃推動氣候行動,已於400多個業務據點達成碳中和,並獲得認證;接著還會進一步,針對其「範疇三」(scope 3)目標規劃具體行動,促使2030年從供應商到客戶端的整條價值鏈中排放CO2,將較2018年減少15%,共計減碳6,700萬噸。鄧納爾表示:「我們將致力推動博世產品組合朝著節能和技術革新方向發展。未來,供應商或物流服務商的碳足跡將成為博世簽訂新採購合約的考量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