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imec採用High-NA EUV單次圖形化 展示20奈米金屬導線電性良率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828】

日前舉行的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先進微影成形技術會議(Advanced Lithography and Patterning Conference)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展示首次在20奈米間距金屬導線結構上取得的電性測試(electrical test)結果,這些結構經過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的單次曝光之後完成圖形化。在螺旋型(serpentine)與雙叉型(fork-fork)兩種金屬化結構測得的量測結果顯示良好的電性良率,這表示隨機缺陷的數量少。此次電性測試的結果證實High-NA EUV微影曝光機及其周邊生態系在這樣小尺寸下進行導線/間隔圖形化的能力。

20奈米間距金屬化導線在經過一次化學機械研磨(CMP)步驟後的穿透電子顯微鏡(TEM)影像。
20奈米間距金屬化導線在經過一次化學機械研磨(CMP)步驟後的穿透電子顯微鏡(TEM)影像。

2024年8月,imec率先發表了可與產業接軌的邏輯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結構,這些結構在單次High-NA EUV微影曝光步驟完成圖形化。在接下來的關鍵一步,imec展示20奈米間距的金屬化導線結構在採用金屬氧化物(MOR)負光阻劑,經過High-NA EUV單次圖形化後,展現超過90%的高良率。該性能指標在兩種不同的測試結構上取得—即螺旋型(serpentine)或蜿蜒型(meander)結構,以及雙叉型(fork-fork)結構,其設計目標是透露有關隨機表面缺陷的資訊。

imec研發資深副總(SVP)Steven Scheer表示:「這是首次採用High-NA EUV單次圖形化在20奈米間距金屬導線完成電性良率展示。這些成果代表對High-NA EUV微影技術及其周邊生態系性能的初步驗證,而這個生態系包含先進光阻劑和塗佈底層、光罩、量測技術、(變形)成像技術策略、光學鄰近修正(OPC),以及整合圖形化和蝕刻技術。我們會持續與我們的圖形化生態系合作研究製程,以進一步驅動良率升級,並將這些技術轉移給我們的製造夥伴。」

imec與艾司摩爾(ASML)共建的High-NA EUV生態系包含像是領先晶片大廠、材料與光阻劑供應商、光罩供應商和量測專家等夥伴,共同為2奈米以下節點的新一代半導體製造來合作開發和優化High-NA EUV微影技術。

imec先進圖形化部門專案計畫主持人Philippe Leray補充:「電性測試是驗證High-NA EUV的關鍵步驟。這些電性測試結果也向我們展示未來的發展方向。結合電子束檢測時,螺旋型和雙叉型金屬化結構的導電率量測提供有關隨機表面缺陷(分別是指斷裂或橋接)的資訊,這些缺陷會導致良率下降。這些見解提供我們的生態系夥伴有關策略開發的協助,藉此減緩隨機表面缺陷。我們目前持續投入的其中一項研究聚焦優化光阻劑的性能,在盡可能不影響隨機損壞的情況下降低劑量與良率的比例,這點我們正在與光阻劑業界緊密合作。」

這些研發成果將在國際光電工程學會(SPIE)先進微影成形技術會議的兩篇論文中發表。

關鍵字: imec 
相關新聞
ASML與imec簽署策略夥伴協議 支援歐洲半導體研究與永續創新
imec推出無鉛量子點短波紅外線感測器 為自駕和醫療帶來全新氣象
雙列CFET結構全新標準單元結構 推動7埃米製程
臺歐攜手 布拉格論劍 晶片創新技術論壇聚焦前瞻發展
imec車用小晶片計畫匯集Arm、日月光、BMW集團等夥伴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AIoT應用對電動車續航力的挑戰與發展
» 智慧科技輔具趨向更有效、實用性和普及化
» 探討碳化矽如何改變能源系統
» RISC-V狂想曲
» 電巴充能標準奠基 擴大能源新佈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254.5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