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2018未來科技展」正式登場 產學研秀前瞻技術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923】

被視為引領臺灣未來十年產業浪潮的前瞻技術盛宴「2018未來科技展」(FUTEX 2018)13日於臺北世貿三館隆重登場,現場展出全國學研、法人及園區具前瞻與創新的技術突破成果,透過精心安排的特色專區與主題式情境體驗,讓國人一睹未來科技帶來智慧生活的便利與真實呈現的感動。

/news/2018/12/13/1741262320S.jpg

科技部主辦的「2018未來科技展」於13日下午舉行開幕典禮暨啟動儀式,邀請到副總統陳建仁、臺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臺灣生物產發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臺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Chief AI Officer of Insilico Medicine and CEO of Insilico Taiwan, Artur Kadurin、日本IBM Norishige Morimoto等貴賓共同出席,一同見證未來科技展帶領臺灣走向國際、重劃世界科技版圖。

首度以沉浸式多媒體演出揭開序幕

開幕表演首度以沉浸式多媒體互動創作《瞳》揭開序幕,透過互動式投影之虛擬實境技術,把科技、舞蹈與影像互動融合成跨領域的表演藝術,打造沉浸式的高度參與感。這也象徵本次展覽的主軸精髓,未來科技的創新與突破不再是生硬冰冷的裝置,而是能打動人心展現超然的生命力。

科技部長陳良基於致詞時指出,國內學研界的科研實力臥虎藏龍,去年首次辦理未來科技展,後續已有相當不錯的媒合成效。為持續擴大科研效益,今年首度採用公開徵件方式,吸引各大專校院提出超過400項的創新技術報名,最終選出81項具前瞻突破之學研技術,搭配42項法人及園區創新應用技術,共同展出123項兼具「產業應用性」與「科學突破性」之代表性技術。

副總統陳建仁於致詞時讚揚並肯定科技部對發掘學界科研技術、扮演商業化搭橋平台角色的卓越成績,並勉勵參展的科學家與學研機構持續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他們的努力將是提供臺灣產業創新動力來源之一,更期許透過「未來科技展」這個平台,讓國內許多獨步全球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內外產業界的關注,讓臺灣能搶先掌握下世代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契機。

擴大跨界產業創新應用示範增設「情境體驗」

本次展區共分成「生技與新藥」、「醫材」、「AI智慧應用/電子/光電」、「金屬化工與新穎材料」等四大技術主題區,以及「智慧醫院」、「量子電腦」、「人文科技」等三大特色專區。此外,在展場二側的舞臺區位置則分別規劃聚焦探討當紅議題的主題趨勢論壇區、逾50場次的現場技術發表區,以及鎖定產業人士進行的媒合服務商談區。

科技部表示,本次展出的另一大特色是擴大跨界應用示範,多元運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等互動操控技術,導入不同領域且更生活化應用,於三大特色專區內增設創新應用的情境體驗,使現場參觀者更具實實感與臨場感,「2018未來科技展」可說是國內首次融合情境體驗展出技術規模最多元的科技成果展。

科技部長陳良基強調,臺灣學研界潛藏的充沛研發創新能量,政府有責任營造一個友善的商業化環境,協助完成商品化的最後一哩,去年首屆「未來科技展」已成功搭建產學研界的商業交流媒合平台,今年擴大展出,相信在13至15日的三天展期中,能深度呈現這些科技突破將成為改變未來人類行動生活的關鍵技術。

關鍵字: 科技展  科技部 
相關新聞
旭海火箭場完成首次發射 台灣測試全球第一支導控式混合火箭
臺灣海洋聯盟揭牌 建立科學整合管理永續發展平台
臺美日共同推動氣候預報技術 助力強化災害應變能力
科技部徵選14家科研新創 參與2022北美生物科技展
德國Falling Walls Lab Taipei 再次舉行 北醫大學生闖決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使用Microchip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電感式位置感測器)實現高精度馬達控制
» 以霍爾效應電流感測器創新簡化高電壓感測
» ESG趨勢展望:引領企業邁向綠色未來
» 智慧家居大步走 Matter實現更好體驗與可靠連結
» 車載軟體數量劇增 SDV硬體平台方興未艾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5.175.174.3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